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明了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要通过教学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教学中反思关注学生情感,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教学后反思明了教学得失,注重过程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相长
一、教学前反思
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我们的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确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工夫去让学生掌握它。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研究学生,制定发展目标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有时却实在让我们头疼,上课了你得提醒他拿出教材和学习用具,你得提醒他该坐正了,拿笔了,或者一问三不知…等等。学生的主动性在哪呢?一言以蔽之他不知学了有何用,没兴趣。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主动想做的事,就会越做越有兴趣,就会越做越好。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明确自己的差距和前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成自主的探索学习。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他能主动的找教师、找同学帮助,上网、查资料,他会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学生、帮助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教授新知识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已有知识,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科学、合理地去思考、判断和创造。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中反思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师生都处于活动主体地位,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演变成学习的检查者。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应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最佳学习状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展成合作教学关系,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就会随之增强。
2、优化学习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学会到会学,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尝试着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之后的情况是不言而喻的。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不可能一处即蹴,并且在教学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伤心”,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但想想你的“说教”他(她)又听了多少?而尝试着鼓励他(她)动起来,从学习习惯让他变起来,终有一天会有突变。学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化学课堂教学中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将难于理解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可触及的表演。
新课程下师生是教学过程的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相长
一、教学前反思
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我们的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确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工夫去让学生掌握它。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研究学生,制定发展目标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有时却实在让我们头疼,上课了你得提醒他拿出教材和学习用具,你得提醒他该坐正了,拿笔了,或者一问三不知…等等。学生的主动性在哪呢?一言以蔽之他不知学了有何用,没兴趣。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主动想做的事,就会越做越有兴趣,就会越做越好。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明确自己的差距和前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成自主的探索学习。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他能主动的找教师、找同学帮助,上网、查资料,他会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学生、帮助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教授新知识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已有知识,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科学、合理地去思考、判断和创造。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中反思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师生都处于活动主体地位,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演变成学习的检查者。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应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最佳学习状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展成合作教学关系,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就会随之增强。
2、优化学习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学会到会学,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尝试着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之后的情况是不言而喻的。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不可能一处即蹴,并且在教学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伤心”,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但想想你的“说教”他(她)又听了多少?而尝试着鼓励他(她)动起来,从学习习惯让他变起来,终有一天会有突变。学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化学课堂教学中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将难于理解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可触及的表演。
新课程下师生是教学过程的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