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o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是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是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西方和谐思想是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理论依据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对于建设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有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益于增强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也为建设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1 理论渊源-中国传统和谐思想
  据考证,"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并广泛地运用在家庭、国家、天下治理中。以"和"为宗旨和基础形成的"和谐"思想,体现了先哲们对宇宙认知的非凡智慧,其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世间万物,包括人在内,其"物性"千差万别,都是宇宙有机统一体中的一部分。故而"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
  可见,孔子等先哲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出发,明确主张人类都要象尧舜("祖述")与文王武王("宪章":效法之意)那样,具有如天地无所不载、无所不容的"大德",让万物并育共生,互不相害,互不相斥,做到"各不相同而和睦相处",这是天地之大的客观必然要求。而且,孔子明确认定,"中"( 指万物原处的中性状态)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达道",是最为宝贵完美的先王之道;惟循中和之道,方可实现各安其位,万物并育共生。
  《礼记》首句即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论语。季氏》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道不可违,地道不可伤。对天地自然,必存敬畏之心,切不可恣意妄为。"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中庸》)"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人类的言行作为,都要遵循天地之道,恃守天地之法则,违背自然规律,势必受到惩罚,再去祷告也不再顶用。
  通观孔子的和谐思想,深涵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地和谐之道的必然与应然:必然者,"天人合一";应然者,"和而不同";在人的三重关系处理中,孔子特别强调"仁"和"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仁爱之,礼节之;强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上这些都是实现和谐的应然之义。
  2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和谐社会应当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全面消解的社会,因此,所谓和谐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恩格斯曾这样警告人类:"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来,恩格斯认为我们不应当也不应该对与我们人类处于同一个有机整体的自然界进行统治,相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的运转规律,并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同时也集中体现在他的共产主义理想中。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对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马克思看来,即是指"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很显然,所有这些,都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也是共产主义社会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关系应当达到的境界。和谐是天、地、人共生共存共荣的客观要求与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应然性"目标,人的完全的、自觉的"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是社会和谐得以"生成"的前提和保证。或许可以认为,马克思全部学说,就是阐释为什么需要和如何达到这些条件和境界。
  3 理论借鉴-西方和谐思想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最先提出和谐概念的,他认为:"数目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整个的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①他潜心于从数字中寻找和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数字组成的,只有世间万物中的数字达到了和谐,那么世间万物才能处于和谐的状态。虽然作为数学家的毕达哥拉斯仅从数学的角度论证了他自己对于"和谐"的观点,但是他也是最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数字中的和谐,并将"和谐"这一概念过渡到了哲学的领域中,可以说这是哲学史上的一大重要的进步,并也对后来学者的研究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针对毕达哥拉斯的数字统一的和谐观点,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与之不同的对立和谐的思想,他认为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是"和而不同",是各种矛盾与争斗的"真正解决"。他提出"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的。"②他还说:"自然是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用对立的东西制造出和谐,而不是用相同的东西,例如将雌雄相配,而不是将雌配雌、将雄配雄;联合相反的东西造成协调,而不是联合一致的东西。"③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对立中的统一、统一中的对立,只有统一与对立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只有这样的和谐才是平衡的,才是稳定的。赫拉克利特在毕达哥拉斯的和谐思想的基础上引入了辩证思想,这也为后来马克思提出对立 统一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是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是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西方和谐思想是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借鉴。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正确处理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各种关系,推动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和谐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周哓阳,张多来.现代文化哲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戍国.四书校注[M].长沙:岳簏书社,2004.
  [4]李忠杰.论建设和谐文化.光明网BBS,2006.10.9
  [5]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9页
  作者简介:周芳(1988-),女,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环境的变化,五四精神在当今时代发挥怎样的功能,面临怎
在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的宇宙观,也是中国人最高的价值追求,还是中国人待人處世的基本原则。它是既包括基本理念、价值,又包括运用原则和方法的一个思想体系。  “和为贵”“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人们熟知和常用的话语。可是“和”究竟是什么,似乎并不很清楚。常见的一种认识,和表示一种态度:和气、和顺、平和、和蔼……或一种状态:和睦、和谐、和平……与和相对的,是斗、争、仇、敌对、对抗……这样的想法,反映了人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情感基础。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
新课程改革实施经历了十余年,从事于教育领域的教育家们都在尝试和探讨着新的学习理念,探究式教学模式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方式得到了很多教育者的青睐。生物学作为
南来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载和传递着人们的种种情感,或是春天和爱情的美好,或是思乡和怀旧的愁绪.“似曾相识燕归来”,打开《柳燕图》画卷,舒朗清新的气息引领观画者进
期刊
期刊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探索把握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标准和要求,切实增强和保持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加强基层
在考古研究中,对同一件事物的描述和解释,因为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同的学者会给出不同的学术概念.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认知的混乱,在解释的过程中反而加大了人们
对于初学钢琴的幼儿来说,练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俗话说“十分钢琴九分练”,练琴对于每一个琴童来说无疑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但是,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集中持续的时间不长,很难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