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其侄从火中抢救出,但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称《剩山图》,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5月1 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两幅分隔了361年的作品首次“团圆”。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 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
几度易手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
焚画殉葬
清顺治七年(1650年),江南宜兴吴府,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到了弥留之际,望着《富春山居图》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先一日焚《千字文真迹》,自己亲视其焚尽。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图》,当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还卧内。”这幅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变成一长一短两段。前段较短,因画中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定名为《剩山图》,流落民间;后段画幅较长,现通称为《无用师卷》,后被清廷收藏。然而,逃过死别,《富春山居图》再陷生离。为避日军战火浩劫,《无用师卷》被列入当年故宫文物南迁名录,后辗转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剩山图》也在几经流沛后,于1956年入驻浙江省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团聚之路温家宝总理的关心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中国艺术史上是名作,但能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引起普遍关注,甚至声名显赫似乎超过任何一卷古代书画作品,得益于2010年“两会”,温家宝总理与新闻记者见面会上,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省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期待通过历史名画“旷世合璧”,以此喻意两岸统一的愿景。传统经典艺术名作被赋予政治象征意义,《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出,使文化界有了某种使命感。
实现两岸共同的心愿
《富春山居图》在分隔300多年后再度合璧,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契机所促成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说“我们今天在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当中取得了这种‘和’跟‘合’,和平与合作的契机,《富春山居图》历经沧桑能够在民间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这是何其重大的事情。”
2011年5月1 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两幅分隔了361年的作品首次“团圆”。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 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
几度易手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
焚画殉葬
清顺治七年(1650年),江南宜兴吴府,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到了弥留之际,望着《富春山居图》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先一日焚《千字文真迹》,自己亲视其焚尽。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图》,当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还卧内。”这幅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变成一长一短两段。前段较短,因画中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定名为《剩山图》,流落民间;后段画幅较长,现通称为《无用师卷》,后被清廷收藏。然而,逃过死别,《富春山居图》再陷生离。为避日军战火浩劫,《无用师卷》被列入当年故宫文物南迁名录,后辗转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剩山图》也在几经流沛后,于1956年入驻浙江省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团聚之路温家宝总理的关心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中国艺术史上是名作,但能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引起普遍关注,甚至声名显赫似乎超过任何一卷古代书画作品,得益于2010年“两会”,温家宝总理与新闻记者见面会上,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省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期待通过历史名画“旷世合璧”,以此喻意两岸统一的愿景。传统经典艺术名作被赋予政治象征意义,《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出,使文化界有了某种使命感。
实现两岸共同的心愿
《富春山居图》在分隔300多年后再度合璧,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契机所促成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说“我们今天在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当中取得了这种‘和’跟‘合’,和平与合作的契机,《富春山居图》历经沧桑能够在民间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这是何其重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