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鲜药的现代应用与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现代中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鲜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部分中药鲜品优于或有别于干品,两者不能混用.然而,近现代鲜药的应用呈逐年萎缩的趋势,传统鲜用为主的药物多被干品取代,鲜药治病的特色和宝贵经验濒临失传.通过回顾鲜药应用的历史沿革,梳理中药鲜品与干品的差异,分析鲜药的应用现状,总结鲜药现代化保鲜技术的推广,探讨鲜药制剂的开发应用,以期为传承中药鲜用特色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小儿消积止咳提取过程中快速测定辛弗林、柚皮苷、新橙皮苷、连翘苷4个指标性成分含量的近红外(NIR)定量分析模型.方法:采用积分球漫反射方式采集小儿消积止咳提取过程中116个样品的NIR光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4个成分的含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上述4个成分含量与NIR光谱的相关性定量分析模型,并进行光谱预处理和NIR波段的优选.结果:优选后上述4个成分NIR模型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0044、0.0297、0.0458和0.0028,预测均方
目的:分析酒制处理对川牛膝药材成分谱的影响,提高川牛膝酒制品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取川牛膝酒制前后的样品,经研磨、提取、离心、干燥后,采用甲氧胺盐试剂和三氟乙酰胺(BSTFA)试剂衍生化处理,制得分析样品溶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其中的化学成分,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系统聚类分析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样品中共检出646个物质信号,初步鉴定出其中60个成分.川牛膝生品和酒制品可在PCA和PLS-DA得分图及系统聚类树状图上明显区分.经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硏究所共同举办中医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论 坛青年科学家沙龙.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硏究所孙晓波硏究员担任论坛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硏究办公室张霄潇主任主持沙龙活动,来自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的20余位中青年专家参加了沙龙活动.
期刊
波棱瓜是常用的濒危藏族药材,以种子、果皮入药.近年来,对波棱瓜的栽培研究成效显著,在组织培养、种子萌发及栽培措施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技术成果.但目前规模化田间栽培还面临诸多的技术难题,波棱瓜雌雄异株、雌株占比较少的问题是制约野生种群扩增和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在药材栽培、育种中有许多新技术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议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诱变育种、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在波棱瓜育种方面的探索研究.
目的:建立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同时测定6种含土鳖虫的成方制剂中9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方法:样品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经10%甲酸乙腈提取,用N-丙基-乙二胺硅烷和无水硫酸镁进行净化,采用UHPLC-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9种真菌毒素的含量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56),目标化合物在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42%~101.28%,RSD<12%,定量限(LOQ)为1.2~18.
目的:比较林下种植重楼和珠子参根际土壤与原生林地土壤特征差异,了解植被变化对土壤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林下移栽种植重楼和珠子参为对象,测定根际土壤特征并与相对应的原生林地土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珠子参根际土壤有机碳(46.14 g·kg–1)、有机质(79.55 g·kg–1)、全钾(9.65 g·kg–1)和硝态氮(0.006 g·kg–1)质量分数较高,而全磷(0.49 g·kg–1)、速效磷(0.03 g·kg–1)和铵态氮(0.01 g·kg–1)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出现在重楼根际土壤中.原生林地土壤中
目的:采用质量常数法对山楂饮片进行等级评价研究.方法:以不同产地、不同厂家的13批山楂饮片为研究对象,建立山楂饮片的质量常数,并用于山楂饮片的等级划分.结果:山楂饮片分为3个等级,一等品为质量评价结果在前20%的饮片,其质量常数(A)≥54.99,二等品为质量评价结果在20%~50%的饮片,其34.37≤A<54.99,其余为三等品,其A<4.37.结论:中药质量常数方法用于划分山楂饮片等级是可行的,能客观地反映不同等级山楂的质量.
目的:研究忘忧安神方饮片-标准煎液-口服液的物质群量值传递关系,评价忘忧安神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制备10批忘忧安神方标准煎液及10批口服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10批忘忧安神方标准煎液及口服液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并结合出膏率、有效成分转移率进行口服液制备过程中物质群的量值传递规律分析.结果:在饮片-标准煎液各生产环节间栀子苷、甘草苷、甘草酸、槲皮苷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77.35%、69.45%、57.95%、48.67%;在标准煎液-口服液中分别为83.60%、
目的:建立醋五味子配方颗粒及其原料药材、饮片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当归酰基戈米辛H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各成分从药材、饮片至配方颗粒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当归酰基戈米辛H检测的线性范围(按进样质量计)分别为0.030~0.380、0.016~0.195、0.009~0.11
臭椿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甾体及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苯丙素类、酚类、挥发油类及其他化合物.以“臭椿”“臭椿属”“樗”“化学成分”“Ailanthus”“Pharmacolog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询1964—2020年ScienceDirect、PubMed及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臭椿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后按照中药化学结构分类进行综述,为臭椿属植物药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合理利用与开发、扩大药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