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各党派人士和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了解高校统战工作的优势和短板,进一步增进思想共识,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促使高校统战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关键词:高校 民主党派 统战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统战部官方网站发挥作用有限
以A大学为例,设置了统战部官方网站为党外知识分子推进高校事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奠定了基础。但是,通过系统梳理网站栏目内容和功能,发现个别栏目和功能存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现象。比如“建言献策”模块,自从网站设置以来收集意见建议寥寥无几,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建设性意见建议;“部门概况”一栏则只设置了本部门人员构成情况,对于党委统战部工作职责、任务要求等没有具体介绍;同时,多数党外知识分子表示关注统战部门官方网站较少,很多工作由本党派主委或者负责人直接通知联系,可见,统战部门官方网站的宣传工作尚不到位,作用发挥有限。
2.基层统战委员统战职能发挥不充分
A大学22个二级党组织实现统战委员全覆盖,对于助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与党外知识分子的沟通和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可知,22个二级党组织中,10个学院的统战委员是由本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随着高校教学科研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压力逐渐增大,对于开展本学院(教学部)统战工作投入精力有限,自身作为统战委员发挥的作用也不够充分。
A大学中两个单位党外知识分子人数较多,分别为43人和49人,占部门全体教职工比例为60%和49%。通过与该两个单位党外知识分子访谈交流,多数党外教师反映所在单位统战工作自主开展较少,一般是听通知、等要求,主动性、创新性不足。其余学院(教学部)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八大民主党派人数占比较低,多在个位数,涉及到具体统战工作多由校党委统战部门工作人员直接沟通对接,本单位统战委员的职能作用体现不够充分。
3.各党派间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存在差异性
调研数据显示,A大学共有民革、民建、民盟、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七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其中民建和民盟成立了本校级委员会,其他民主党派由于人数较少分别成立了支部或支社。
在A大學,担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占比21%;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党外知识份子占比为64%;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职称中民主党派占比均在80%以上,群众教职工占比相对较低。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担任社会兼职的民主党派人士占全体党外知识分子的19%。综上所述,可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人员构成复杂多样,民主党派众多,各个民主党派人数差距较大,凝聚团结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同时,群众在领导职务和副高级职称占比较低,人员素质、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些客观因素导致部分统战工作的开展不够顺畅,难以平衡同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校统一战线整体步调。
4.党外知识分子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对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而言,特别是民主党派教职工,均承担着本岗位履职和党派履职的双履职任务。对于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而言,当前各个高校都有各自完善的考核体系,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各民主党派代表均表示对于目前关于党派履职的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过分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对此多数民主党派教职工持悲观态度,表示长此以往影响其参政议政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由于过程考核尚未纳入考核体系,多数民主党派教职工会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即上级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容易出“成果”的工作中,对于其他民主监督、服务社会等工作则更多源于“各自情怀”和“心理归属”。
二、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路径对策探析
1.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高校历来是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场所,高校的各党派知识分子为祖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等均作出了积极贡献。首先,要充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方针;其次,要对知识分子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为知识分子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的平台和环境,保证他们成长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2.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统战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把握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充分调动自上而下,全民统一战线的工作氛围。在各大高校的统战格局中,统战部门既是党委领导下的统战工作的牵头部门,也是执行部门,但其不应孤立工作。高校统战工作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有力支持,各级党组织是统战工作效能发挥的有力保障,高校统战工作应以校党委为领导核心,搭建校党委、二级党委、基层党支部的三级统战工作机制,明确各级统战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和责任分工,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党委抓实抓细、基层党支部贯彻落实,畅通层级间统战工作壁垒,提高统战工作效率。
3.实现“互联网+”模式,科学化高校统战工作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高校统战工作从传统单一封闭式向多层面多角度开放自由的统战工作模式变化,这一变化创新了工作载体、丰富了工作方式,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发展和进步。高校统战工作应搭乘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积极运用互联网拓宽工作平台,提升工作实效。通过搭建网络统战工作信息平台,丰富高校统战工作信息交流渠道,同时要注意平台的科学建立、日常维护、合理化使用,实现其实际效能。“互联网+”工作模式的建立为统战工作及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统战工作提供便利。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统战工作人员的信息技能化培训,培养其熟练使用新媒体等统战工作手段,了解网络统战工作重点、把握统战信息化工作规律,深刻领会统战信息化工作的特殊价值和长远意义,确保平台的搭建不要“束之高阁”。
4.强化二级党组织统战委员作用发挥
通过本次调查可知,A大学二级党组织统战委员配置比例达到100%,但统战委员的作用发挥与配置规模不成正比。基层统战委员是团结合作、凝心聚力的一线力量,是利用思想文化资源创新统战理论实践,团结不同统战对象的根本保证。基层统战委员要在基层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优化履职效能,要注重“思想”和“行动”上的双统战,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做好教育、服务、团结、传达反馈等各项工作。高校要注重统战委员工作能力培养,为其提供参加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增进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做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和新知识新技能的开拓者,发挥党委统战委员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统战部.邓小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邱滋培.教师作为传统知识分子角色的特质观察〔C〕,教育问题实习会论文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一期,2019
作者简介:苗敬臣(1991年7月)男 汉 河北滦州 硕士研究生 天津商业大学 研究方向:高校统战
关键词:高校 民主党派 统战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统战部官方网站发挥作用有限
以A大学为例,设置了统战部官方网站为党外知识分子推进高校事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奠定了基础。但是,通过系统梳理网站栏目内容和功能,发现个别栏目和功能存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现象。比如“建言献策”模块,自从网站设置以来收集意见建议寥寥无几,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建设性意见建议;“部门概况”一栏则只设置了本部门人员构成情况,对于党委统战部工作职责、任务要求等没有具体介绍;同时,多数党外知识分子表示关注统战部门官方网站较少,很多工作由本党派主委或者负责人直接通知联系,可见,统战部门官方网站的宣传工作尚不到位,作用发挥有限。
2.基层统战委员统战职能发挥不充分
A大学22个二级党组织实现统战委员全覆盖,对于助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与党外知识分子的沟通和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可知,22个二级党组织中,10个学院的统战委员是由本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随着高校教学科研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压力逐渐增大,对于开展本学院(教学部)统战工作投入精力有限,自身作为统战委员发挥的作用也不够充分。
A大学中两个单位党外知识分子人数较多,分别为43人和49人,占部门全体教职工比例为60%和49%。通过与该两个单位党外知识分子访谈交流,多数党外教师反映所在单位统战工作自主开展较少,一般是听通知、等要求,主动性、创新性不足。其余学院(教学部)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八大民主党派人数占比较低,多在个位数,涉及到具体统战工作多由校党委统战部门工作人员直接沟通对接,本单位统战委员的职能作用体现不够充分。
3.各党派间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存在差异性
调研数据显示,A大学共有民革、民建、民盟、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七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其中民建和民盟成立了本校级委员会,其他民主党派由于人数较少分别成立了支部或支社。
在A大學,担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占比21%;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党外知识份子占比为64%;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职称中民主党派占比均在80%以上,群众教职工占比相对较低。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担任社会兼职的民主党派人士占全体党外知识分子的19%。综上所述,可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人员构成复杂多样,民主党派众多,各个民主党派人数差距较大,凝聚团结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同时,群众在领导职务和副高级职称占比较低,人员素质、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些客观因素导致部分统战工作的开展不够顺畅,难以平衡同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校统一战线整体步调。
4.党外知识分子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对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而言,特别是民主党派教职工,均承担着本岗位履职和党派履职的双履职任务。对于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而言,当前各个高校都有各自完善的考核体系,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各民主党派代表均表示对于目前关于党派履职的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过分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对此多数民主党派教职工持悲观态度,表示长此以往影响其参政议政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由于过程考核尚未纳入考核体系,多数民主党派教职工会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即上级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容易出“成果”的工作中,对于其他民主监督、服务社会等工作则更多源于“各自情怀”和“心理归属”。
二、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路径对策探析
1.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高校历来是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场所,高校的各党派知识分子为祖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等均作出了积极贡献。首先,要充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方针;其次,要对知识分子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为知识分子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的平台和环境,保证他们成长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2.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统战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把握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充分调动自上而下,全民统一战线的工作氛围。在各大高校的统战格局中,统战部门既是党委领导下的统战工作的牵头部门,也是执行部门,但其不应孤立工作。高校统战工作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有力支持,各级党组织是统战工作效能发挥的有力保障,高校统战工作应以校党委为领导核心,搭建校党委、二级党委、基层党支部的三级统战工作机制,明确各级统战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和责任分工,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党委抓实抓细、基层党支部贯彻落实,畅通层级间统战工作壁垒,提高统战工作效率。
3.实现“互联网+”模式,科学化高校统战工作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高校统战工作从传统单一封闭式向多层面多角度开放自由的统战工作模式变化,这一变化创新了工作载体、丰富了工作方式,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发展和进步。高校统战工作应搭乘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积极运用互联网拓宽工作平台,提升工作实效。通过搭建网络统战工作信息平台,丰富高校统战工作信息交流渠道,同时要注意平台的科学建立、日常维护、合理化使用,实现其实际效能。“互联网+”工作模式的建立为统战工作及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统战工作提供便利。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统战工作人员的信息技能化培训,培养其熟练使用新媒体等统战工作手段,了解网络统战工作重点、把握统战信息化工作规律,深刻领会统战信息化工作的特殊价值和长远意义,确保平台的搭建不要“束之高阁”。
4.强化二级党组织统战委员作用发挥
通过本次调查可知,A大学二级党组织统战委员配置比例达到100%,但统战委员的作用发挥与配置规模不成正比。基层统战委员是团结合作、凝心聚力的一线力量,是利用思想文化资源创新统战理论实践,团结不同统战对象的根本保证。基层统战委员要在基层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优化履职效能,要注重“思想”和“行动”上的双统战,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做好教育、服务、团结、传达反馈等各项工作。高校要注重统战委员工作能力培养,为其提供参加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增进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做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和新知识新技能的开拓者,发挥党委统战委员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统战部.邓小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邱滋培.教师作为传统知识分子角色的特质观察〔C〕,教育问题实习会论文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一期,2019
作者简介:苗敬臣(1991年7月)男 汉 河北滦州 硕士研究生 天津商业大学 研究方向:高校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