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向国际贸易传导,我国外贸面临外需市场严重萎缩等一系列的问题,亟需寻求到强化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对外贸易 影响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后蔓延成为波及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危机向国际贸易传导,是我国面临外需市场严重萎缩等一系列的问题,亟需寻求到强化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消极影响
从,随着危机的扩大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大幅缩小,尤其是2009 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同比下降在20%以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首当其冲表现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严重影响,导致中国国外需求严重萎缩、国际融资困难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危机从需求传导、汇率传导、价格传导和贸易政策传导四方面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中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导致对外贸易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巨大冲击,危机通过贸易渠道使中国出口增长放缓,通过资本和金融渠道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中国出口竞争力。危机提高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力度,从而增加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难度。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元的持续贬值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高涨将损害中国贸易竞争力,导致出口缩减。
2、积极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市场的不景气,也是中国的进出口低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大体上,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可分为对外部积极调整和内部优化两方面。
(1)迫使中国对外贸易从粗放向集约转型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不可能长期以来外需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毕竟,一个大国的经济增长的根本在于内需的长期稳定增长。避免因国际市场振荡影响进出口贸易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受到严重打击。
美国学者钱纳里对大国发展模式与小国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认为:大国应维持较低的外贸水平。国家越大,内需越要引起重视。大国出口额应小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2%。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依存度从2003年起就超过30%。这次金融危机将中国外贸粗放增长的风险放大凸显出来。所以,当金融危机导致外贸规模不振时,除了考虑维持以前的水平外,还应反思中国外贸的增长方式。危机导致贸易格局改变,也警示中国进出口的粗放增长外贸模式行不通了。中国欲立足未来国际贸易市场,必须放弃依赖对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保持适度的贸易规模,将贸易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和促进贸易整体素质提高上来。
(2)促使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转型
美国、欧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不足。而新兴市场相对来说受危机影响较小,需求相对稳定。可以说,危机的发生为中国的外贸优化市场组合提供了机会,使中国外贸减轻了对美国的依赖,加强了新兴市场的开拓。相信经过痛苦的凤凰涅槃之后,中国的外贸市场在全球分布将更趋合理,也将增强中国外贸抵抗风险的能力。
(3)贸易结构失衡得到修正
加工贸易长期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比50%以上,因环境污染、招致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产品形象的提升。危机发生以后,由于一般贸易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抗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较强。自危机发生以来,一般贸易的处境明显好于加工贸易。预计一般贸易将成为中国的主要外贸方式。
(4)利于内资企业成为外贸经营主体
一直以来,外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由于外企主要从事中国附加值低的高端产品为主的进出口贸易,给内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带来融资和市场竞争压力。危机发生后,一些跨国公司被迫从中国撤资,或缩减企业规模,利于内资企业成为外贸经营主体。
二、对策
1、加强和深化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研究还是一个前沿问题。虽然学界从不同的视角有了初步的理论分析,但尚未形成體系,在危机影响渠道的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的长短期效应及其联系、不同阶段的力量对比等方面均没有充分的理论探讨。所以,我国亟需加强和深化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在此方面,首先需要将危机对一国外贸的影响研究加强。 其次,需要对危机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内部结构调整优化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再次,对危机的贸易溢出效应除了关注外部负面影响外,还需要正视危机对优化外贸结构的正面影响。
2、逆势而上,确保外贸持续增长
鉴于短期内国际贸易环境难以出现根本性好转,虽然近期欧洲、美国也时不时出现一些经济回暖数据,但我国的外贸状况整体仍然不容乐观,依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在此背景下,应对危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保持外贸稳定的同时,对贸易结构进行积极调整,确保外贸可持续发展。在此方面,首先需要用好出口退税政策。虽说退税率调整的余地已经不大,但口退税政策仍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可以在诸如加快退税办理,退税及时、足额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率等。其次,需要改善相关金融、保险服务水平,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部分进出口企业受危机影响资金链断裂陷于困境,如果不妥善解决融资问题,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同时,为企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保险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此外,需要大力加强外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3、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金融危机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企业必然会遇到更多的贸易壁垒,贸易摩擦也会增多,我国应未雨绸缪,警惕欧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动向.利用WTO等贸易规则坚定地捍卫合法利益。在处理外贸贸易摩擦方面,形成政府、行业中介组织、企业合力。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对外贸易 影响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后蔓延成为波及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危机向国际贸易传导,是我国面临外需市场严重萎缩等一系列的问题,亟需寻求到强化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消极影响
从,随着危机的扩大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大幅缩小,尤其是2009 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同比下降在20%以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首当其冲表现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严重影响,导致中国国外需求严重萎缩、国际融资困难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危机从需求传导、汇率传导、价格传导和贸易政策传导四方面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中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导致对外贸易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巨大冲击,危机通过贸易渠道使中国出口增长放缓,通过资本和金融渠道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中国出口竞争力。危机提高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力度,从而增加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难度。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元的持续贬值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高涨将损害中国贸易竞争力,导致出口缩减。
2、积极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市场的不景气,也是中国的进出口低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大体上,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可分为对外部积极调整和内部优化两方面。
(1)迫使中国对外贸易从粗放向集约转型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不可能长期以来外需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毕竟,一个大国的经济增长的根本在于内需的长期稳定增长。避免因国际市场振荡影响进出口贸易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受到严重打击。
美国学者钱纳里对大国发展模式与小国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认为:大国应维持较低的外贸水平。国家越大,内需越要引起重视。大国出口额应小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2%。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依存度从2003年起就超过30%。这次金融危机将中国外贸粗放增长的风险放大凸显出来。所以,当金融危机导致外贸规模不振时,除了考虑维持以前的水平外,还应反思中国外贸的增长方式。危机导致贸易格局改变,也警示中国进出口的粗放增长外贸模式行不通了。中国欲立足未来国际贸易市场,必须放弃依赖对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保持适度的贸易规模,将贸易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和促进贸易整体素质提高上来。
(2)促使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转型
美国、欧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不足。而新兴市场相对来说受危机影响较小,需求相对稳定。可以说,危机的发生为中国的外贸优化市场组合提供了机会,使中国外贸减轻了对美国的依赖,加强了新兴市场的开拓。相信经过痛苦的凤凰涅槃之后,中国的外贸市场在全球分布将更趋合理,也将增强中国外贸抵抗风险的能力。
(3)贸易结构失衡得到修正
加工贸易长期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比50%以上,因环境污染、招致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产品形象的提升。危机发生以后,由于一般贸易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抗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较强。自危机发生以来,一般贸易的处境明显好于加工贸易。预计一般贸易将成为中国的主要外贸方式。
(4)利于内资企业成为外贸经营主体
一直以来,外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由于外企主要从事中国附加值低的高端产品为主的进出口贸易,给内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带来融资和市场竞争压力。危机发生后,一些跨国公司被迫从中国撤资,或缩减企业规模,利于内资企业成为外贸经营主体。
二、对策
1、加强和深化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研究还是一个前沿问题。虽然学界从不同的视角有了初步的理论分析,但尚未形成體系,在危机影响渠道的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的长短期效应及其联系、不同阶段的力量对比等方面均没有充分的理论探讨。所以,我国亟需加强和深化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在此方面,首先需要将危机对一国外贸的影响研究加强。 其次,需要对危机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内部结构调整优化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再次,对危机的贸易溢出效应除了关注外部负面影响外,还需要正视危机对优化外贸结构的正面影响。
2、逆势而上,确保外贸持续增长
鉴于短期内国际贸易环境难以出现根本性好转,虽然近期欧洲、美国也时不时出现一些经济回暖数据,但我国的外贸状况整体仍然不容乐观,依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在此背景下,应对危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保持外贸稳定的同时,对贸易结构进行积极调整,确保外贸可持续发展。在此方面,首先需要用好出口退税政策。虽说退税率调整的余地已经不大,但口退税政策仍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可以在诸如加快退税办理,退税及时、足额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率等。其次,需要改善相关金融、保险服务水平,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部分进出口企业受危机影响资金链断裂陷于困境,如果不妥善解决融资问题,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同时,为企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保险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此外,需要大力加强外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3、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金融危机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企业必然会遇到更多的贸易壁垒,贸易摩擦也会增多,我国应未雨绸缪,警惕欧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动向.利用WTO等贸易规则坚定地捍卫合法利益。在处理外贸贸易摩擦方面,形成政府、行业中介组织、企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