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渗透健全人格教育的路径思考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宣称,随着“第三次浪潮”的出现,也必然产生一种新的社会性格。我国当代中学生营养状况好,大多数思维活跃、开放创新,但是“人格失范”也极为普遍的现象。国内外也有一些心理学医学专家指出:中学生存在自我为中心、心胸狭隘、自卑感缠身以及缺乏主动性的“亚人格”状态。人格的“低落”、“缺失”、“扭曲”、“变态”等现象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因此,重视人格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使其身心获得健全。
  
  一、 思想品德教育与健全人格教育的契合点
  
  健全的人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人格教育也是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是,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国青少年人格发展状况和人格教育水平都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智能、轻人格这一片面的教育取向亟需改变。
  如今新课程改革正是想通过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把教育重心从原来的 “知识教育”、“智力开发”转向“健全人格培养”。思想品德课程最基础性的目标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公德意识,让他们懂得知耻和自尊,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们树立自立、竞争、效率、公平、民主法制和开拓创新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文化观念。因此,思想品德课程的应有之义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道德、精神品质的教育,是通过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影响、心理训练、心理建构、品性培养等方式与方法,使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它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个日趋完善的健全人格,把知、情、意、行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健全的心理结构。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与健全人格教育在内涵和价值追求方面有契合点。
  
  二、 思想品德课渗透健全人格教育的设想
  
  教育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笔者从教育者的角度和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对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渗透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了一些设想。
  1.有效开发健全人格教育的教材资源
  新课程改革推行后,初中的德育课程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教材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进行设计和编排,详见下表:
  
  以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我和父母》为例,教材文字量少,图画居多,但很有教育意义,也很适合初一学生的成长特点。教材提供了两页彩色漫画《八重奏:亲子之间》,描绘了“我”和“父母”的各种生活画面,由此引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父母之爱;二是爱的冲突。
  郭思乐教授指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拓展的工作,感悟是孕育在学生心中的道德花蕾。”如果按教材的设计安排教学,的确能让学生学会青春期和人际交往的一些知识,产生一定的教育影响,但是如何使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更持久的作用,这是值得教师“绞脑汁”、“花心思”的。
  笔者在教学导入部分,尤其注重学生的道德感悟,引入家庭“Family”这个单词,让学生解读它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拆分字母组成新单词,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他们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感悟到了子女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家庭这个温馨的港湾是父母给予的,应该真诚道一句:“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就是“Family”的内涵。在第一目《父母之爱》里,我“趁热打铁”,强化学生的情感认识,引用“Mother”这个单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父母之爱。学生通过拆分字母的方式,通过自己与妈妈相处的经历,和老师、同学分享了妈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提供了什么。例如,学生这样理解:M (money ,much ) 妈妈在我成长过程中不仅提供了“零用钱”,还给了我“很多”;O (old )妈妈为我操心,白发悄然爬上头,都变“老”了;T(tears,teacher)我调皮不懂事,妈妈为我流过不少“眼泪”,妈妈是我的启蒙“老师”,教会我做人;H(heart,health)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您时常关心我的起居饮食,为我的“健康”着想;E(eyes,energy)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您为我耗尽了“能量”;R(right,road) 您从不欺骗我,教导我去做“正确的”事情,您是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人。
  可见,“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师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有效开发健全人格教育的教材资源。
  2.积极创设健全人格教育的活动情境
  夸美纽斯说过:“教育是生活的预备。”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世界是构成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能够帮助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内驱力。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构建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情境是健全人格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
  笔者在讲《爱的冲突》这部分时,创设了两个生活化的虚拟情景:
  首先,放映Flash动画《阿贵系列之家庭纠纷》,让学生当一回法官,评判一下阿贵和他妈妈的行为和态度。学生一开始不能全面认识阿贵和她妈妈产生冲突的原因,单方面认为是妈妈不对,她误会阿贵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还以妈妈的权威质问、大骂阿贵(学生在Flash的虚拟情境中联想到平时和父母的误会和纠纷,在情感宣泄下会倾向于替阿贵说话)。适时引导学生,问到:“同学们思考一下,妈妈为什么不会想到是爸爸或其他人弄脏了房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还是作出了公正的判断:阿贵平时放学回家就可能把家里弄得一团糟,所以妈妈才会不假思索地质问阿贵;阿贵也没有好好跟妈妈讲清楚事实就闹情绪,没有体谅到妈妈操持家务的辛苦还顶嘴,妈妈当然会生气啦。
  其次,让学生自己列举和父母发生过哪些冲突。大多数学生都提到爸妈偷听电话、偷看我的日记、管得我太多、不让上网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创设父母在偷看孩子日记又被发现的情境,并设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问:“同学们,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有什么感觉,进而会有什么行为?”学生不约而同说道:“我会很生气,因为爸妈侵犯了我的隐私权,是对我的不信任和不尊重,我可能会跟他吵起来。”根据学生回答应进一步引导,这样“爱的冲突”就出现了,如果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冲突就可能会升级,最终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害到爱我们疼我们的父母。如果你身为父母,你体会一下父母的用心,看看会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让他们写信给生气的孩子。学生身临其境,反思自己的行为,理解了作为父母的苦心,取得了理想教学效果。
  通过这两个情境的分析与感悟,学生懂得了客观全面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懂得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生懂得了换位思考、体谅父母,认识到尽管有时爸妈会作出一些让自己很不开心的事情,有时爸妈处理的方式不恰当会伤害自尊,进而演化为冲突,但不管怎样,这都是因爱而生,只要与父母互相理解,那么这些“冲突”也将在爱中化解。总之,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中的各种冲突情境,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健全自己的人格。
  3.着力延伸健全人格教育的实践平台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最终是通过行动反映出来的,而不只停留在口头上。为了增强学生与父母的民主沟通、情感交流,在《我和父母》这一课中,笔者分组布置了三种任务让学生行动起来。一是让学生回家和爸妈进行一次“成长的谈判”,把自己的诉求一条条列出了,让爸妈予以回应并提出他们的建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了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艺术;而是让学生当一回小“侦探”,回家调查爸妈的情况,像父母的生日、最开心的事、最动气的事、最大的烦恼、最爱吃的东西、最爱看的电视节目等等;三是“爱心行动”,让学生收集亲情照片、每周做一项家务活、每月亲情对话一两次(告诉父母自己在成长中的烦恼以及希望父母帮助解决的一些问题)、送节日礼物(生日、母亲节、父亲节)等等。
  总之,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健全人格教育的过程性、体验性,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4.认真对待中学生人格发展中的成长困境
  健全人格教育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应力图综合运用课堂、学校有关部门、家长等各方资源,通过有针对的教育、训练和对话,使学生心理结构中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起来,使不平衡的部分平衡,使滞后的部分通过重点培养和特别训练达到与其他要素平衡一致,从而使学生心理结构的整体功能得到和谐、均衡发展,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
  对于有人格缺陷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有人格缺陷,并对其危害有深刻认识,使其产生致力消除“顽疾”的信心和紧迫感;另一方面可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强化他们某些心理素质,提高某些素养的水平,增强某些品质的力度,用以抵消或“淡化”那些不良人格品质,长此以往,其人格缺陷就能逐步得到消除,人格系统就会逐步趋向健全状态。学校和教师要对这些学生给予科学的指导和特殊的关怀,学校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做这方面的工作。
  思想品德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教学的终极还是学生,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
  三、 渗透健全人格教育的原则
  1.“以人格影响人格”的原则
  智慧用智慧来培养,人格要靠人格来熏陶。孔子曾讲过:“见贤思齐。”意思是说,看到一些好的行为或好的榜样,如果马上学习,就能塑造同样好的人格。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他完整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其教育效果大大超过口头说教。教师完整的人格体现在自身渊博的学问、过硬的教学能力、宽广的胸怀、大度的气魄、较强的实践生活能力、幽默的气质等。结合当代教育,“以人格影响人格”的原则还上升到教师要以其正确的政治观念、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人对事高度的责任感,成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引路人。
  2.增强“自我教育”的原则
  健全人格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终生的自我教育。孔子也说过:“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不好的行为或事情,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缺点和不足。教育的效果是以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为前提的,如何能将他律转化为自律、他控转化为自控、被动转化为自觉,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自我教育是其他教育和环境影响的内化和深化,对于提高学生对自身人格形成和完善的主动性,对人格的形成和稳定有重要作用。而健全人格教育的成败就在于学生有没有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行动。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既然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引路人,就不能替学生“走路”,更何况学生的成长道路还很长,以后终究要自己面对,自己解决问题。
  3.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原则
  渗透健全人格教育,教师“单枪匹马”,收效有限。因此,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起来。如果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标准不统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冲突,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教育思想上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教育与学习是一项广泛的社会活动。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不仅是自身这类专业教育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而且父母以及社会上的人和事,都可能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不仅要注重学校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提高教师的人格水平,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强化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更要注意消除电视、网络和其他传播媒体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尽可能使三方面的教育趋于协调,促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健全型人格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式,是青少年优良人格所追求的标准,也是现代学校人格教育的根本目标。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引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视角,通过开发新课程教材资源、创设活动情境、延伸人格教育的实践平台等途径渗透健全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型人格。
  参考文献
  [1] J.M.伯格.人格心理学(第六版).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郑雪等.健康与人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钟明华,罗明星.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指导.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魏曼华等.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调查报告(内部资料).200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
  [8] 周国均.人格教育塑造和谐发展的人.中国教育报,2004-04-27.
  
  (责任编辑关燕云)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28日“今话题”版讨论了“监控摄像头该不该进教室”的话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该不该进教室,成为激烈争论的话题,各抒己见,贬褒不一。笔者从几个心理效应看,弊多利少,教室里不该安装摄像头。    一、 情绪效应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小羊置于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另一只小羊旁拴了一只恶狼,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
本文从农村居民身体状况、经济收入、就医行为和患病心理分析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从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去考察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际绩效,试图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行
培养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锐意创新改革的教师队伍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立足于校本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和谐发展。作为每个学年都要开展的常规工作,我校的校本培训有五个特点:一是有针对性,二是内容丰富,三是过程实在,四是形式多样,五是实效性强。下面从五个方面介  绍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 自主发展式培训    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教师专业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方程”单元(苏教版)时常遇见一个现象:在解形如X÷=8的分数方程时,学生会出现以下解题步骤:X÷×4=8×4,刚开始本人不解其中缘由,以为粗心所致,只是让学生在解题时细心些,对问题的本质未引起重视。近来在课题《数学活动经验积累“体系化”的研究》中发现,这一现象的出现原来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关,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就应该让学生
本文分析了高含沙水流中水量计算问题,提出了在洪量中扣除沙量体积,准确计算水量的建议。
本文从中国1981-2000年粮食产量和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之阍的关系出发,利用C—D生产函数,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e5.0和SPSS11.5对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
此文介绍了金融视频监控系统如何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本地视频质量和网络传输效果的保障,视频网络传输后遇到的安全问题及系统联网后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为金融系统监控网络传输安
小学数学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启迪思维,让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现状如何呢?  一、 小学生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现状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动手操作片面化、简单化和形式化的现象。其主
农民持续增收本是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意,但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民成了市场经济中的弱势主体.持续增收存在问题,需要政府帮助,政府应从农民国民待遇的角度推动制度变
相信你对以下几组镜头不会陌生。  镜头一:公开课上,某生偶然生成一个还算刁钻的问题,教者囿于课前准备不足或知识面相对狭窄而一时语塞。于是,这些“有经验”的老师就这样应付:“……啊哦,这个问题嘛提得好,值得大家思考。老师心中有了答案,大家讨论讨论,看谁和老师的答案一致!”如果学生讨论出答案还好,如果学生也犯难,就准备着这样应付:“看来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家课后讨论讨论,就作为本节课的课后思考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