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嫁接到田园诗中,似乎有别于我们通常对“杜甫诗”和“田园诗”的认识,而田园诗对王维这个在自然中寻找禅意的诗人来说却是恰如其分。同是一片田园,两位诗人会如何抒情达意,这里将从《日暮》和《渭川田家》两部作品中作分析比较。
关键词:杜甫;王维; 情怀 ;《日暮》;《渭川田家》
杜甫诗歌之美在于其沉郁顿挫的诗风,我们对其诗歌的关注会习惯性的偏重于那些具有“史诗”特点的,从而忽略了他的田园诗;而王维则是个善于亲近自然的人,田园对他来说是至亲至近的。
日暮(杜甫)
牛羊下来久,久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毕,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
渭川田居(王维)
邪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一、同一题材下的异同
从题材上看,两位诗人从田园农事着手,均属于田园诗的派别。田园诗可以追溯到陶渊明,两位诗人并非首创,只能说是发展和开拓者。同样的“田园诗”在历经山河的变迁中必然会有因时应世的改变。
葛晓音将盛唐田园诗的创作环境分为:“在郊馆别业休沐之时,即所谓‘亦官亦隐’,在借宿隐者‘山居’或过访友人‘田庄’之时;在作者自己闲居庄园之时。将田园诗的基本精神定为以自然真淳反对虚伪污浊,寻求心灵的自由和净化。”
袁行霈将田园诗与山水诗进行区分时指出:“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与行旅联系在一起。”
两位学者的定义似乎偏向于清新自然型的,并未点破田园诗在不同历史时期多变的特点。回归到上面两首诗中,《渭川田家》就比较切合定义,而《日暮》则有点儿偏离,但我们依然是从田园诗的角度来看《日暮》。王维的诗是陶渊明式田园风的延续发展,杜甫的诗是传统田园风延续发展中的一个变体。
二、诗歌内容上的异同
两首诗歌在意象的选取上都引用了《诗经·鸡栖于埘》中“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场景,选择了代表农家田园的牛羊。两者都将镜头聚焦到了“归”上,《渭川田家》中的牛羊是“归”,《日暮》中的“柴门”是“归”,“门掩黄昏”是等待未归,“闭柴门”则当为业已归来。但是“归”的时刻有着明显的差别。《渭川田家》中的斜光依旧,显然是黄昏将尽未尽之时;《日暮》中的柴门久闭,当共剪西窗烛、独照残灯。在对农家生活的描写上,《渭川田家》中的笔墨要多一点,“牛羊”“麦苗”“野老”,这些是农村生活的多个层面的场景。而《日暮》中的农村景象的描写是停留于农村环境背景的渲染上。
三、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两首诗中都有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仕途失意无奈,但他们处理情感的过程是有差别的。一个是绝望,一个是希望,一个是悲叹,一个是怅然。时间上,杜诗是深秋之景,王诗是初夏之景。两个季节的景物所奠定的感情基调是不同的,“悲哉,秋之为气也”,杜诗的基调是“悲”的,而王诗中的初夏时节则有蓬勃的象征意蕴。两者在处理黑暗时也有不同,杜诗中是深夜,王诗中是黄昏,深夜是冷寂、引发愁思的,而黄昏中残存的光亮是惬意、有希望的。且王维这里的黄昏,不同于“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中的黄昏,王维的黄昏色调要淡一点,是在清新淳朴中孕育着自由的惬意。杜甫和王维在描写农家场景中的出发点也不一样。杜甫诗中“农事尽”,是对农村劳苦人民生活的同情,“江山非故园”是对自己与国家的悲叹。“不须花烬繁”是集漂泊、无奈诸感于一体,是众多失意漂泊文人的心声;王诗中“农事忙”,是忙而不忙,属于陶渊明“戴月荷锄归”的类型,多个农事场景透露出淡淡的暖意和清幽之气,“怅然歌式微”即现赋闲归隐之意。其实,杜甫对田园自然的描写也有风格上的转变。浣花溪畔的山水田园作品多集中在草堂周围的草木上,后来也写了些自身的农事体验和生活琐事,内中流露出无限的惬意,即使是这里的“惬意”也不同于王维的惬意。王维的惬意是放归自然的闲适,在旷野中牧歌,杜甫的惬意是偏安于家园的舒适。离开草堂后,杜甫的田园诗中增加了几分愁思和农事之忧,悯农成了他的田园诗的一大特点,并由此形成田园诗中关于农事传统的重要一环,《日暮》这首诗即是其流落夔州之作。王维在处理情感时有一种豁达之感,这是他在自然中寻禅,将禅意入诗并受其熏陶的结果。“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面对同一片土地,两位诗人展现给我们的却是不同的韵味,这里也绝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简单。里面是他们人生经历的凝结,一悲一喜,一明一暗,我们可以从中触碰到他们的处世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微.《漂泊人生中的乡土情怀——杜甫田园诗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1.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秦雅君.《杜甫栖居草堂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宏大乐章及其特色与新变》[D].安徽:安徽大学,2005.
[4]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关键词:杜甫;王维; 情怀 ;《日暮》;《渭川田家》
杜甫诗歌之美在于其沉郁顿挫的诗风,我们对其诗歌的关注会习惯性的偏重于那些具有“史诗”特点的,从而忽略了他的田园诗;而王维则是个善于亲近自然的人,田园对他来说是至亲至近的。
日暮(杜甫)
牛羊下来久,久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毕,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
渭川田居(王维)
邪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一、同一题材下的异同
从题材上看,两位诗人从田园农事着手,均属于田园诗的派别。田园诗可以追溯到陶渊明,两位诗人并非首创,只能说是发展和开拓者。同样的“田园诗”在历经山河的变迁中必然会有因时应世的改变。
葛晓音将盛唐田园诗的创作环境分为:“在郊馆别业休沐之时,即所谓‘亦官亦隐’,在借宿隐者‘山居’或过访友人‘田庄’之时;在作者自己闲居庄园之时。将田园诗的基本精神定为以自然真淳反对虚伪污浊,寻求心灵的自由和净化。”
袁行霈将田园诗与山水诗进行区分时指出:“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与行旅联系在一起。”
两位学者的定义似乎偏向于清新自然型的,并未点破田园诗在不同历史时期多变的特点。回归到上面两首诗中,《渭川田家》就比较切合定义,而《日暮》则有点儿偏离,但我们依然是从田园诗的角度来看《日暮》。王维的诗是陶渊明式田园风的延续发展,杜甫的诗是传统田园风延续发展中的一个变体。
二、诗歌内容上的异同
两首诗歌在意象的选取上都引用了《诗经·鸡栖于埘》中“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场景,选择了代表农家田园的牛羊。两者都将镜头聚焦到了“归”上,《渭川田家》中的牛羊是“归”,《日暮》中的“柴门”是“归”,“门掩黄昏”是等待未归,“闭柴门”则当为业已归来。但是“归”的时刻有着明显的差别。《渭川田家》中的斜光依旧,显然是黄昏将尽未尽之时;《日暮》中的柴门久闭,当共剪西窗烛、独照残灯。在对农家生活的描写上,《渭川田家》中的笔墨要多一点,“牛羊”“麦苗”“野老”,这些是农村生活的多个层面的场景。而《日暮》中的农村景象的描写是停留于农村环境背景的渲染上。
三、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两首诗中都有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仕途失意无奈,但他们处理情感的过程是有差别的。一个是绝望,一个是希望,一个是悲叹,一个是怅然。时间上,杜诗是深秋之景,王诗是初夏之景。两个季节的景物所奠定的感情基调是不同的,“悲哉,秋之为气也”,杜诗的基调是“悲”的,而王诗中的初夏时节则有蓬勃的象征意蕴。两者在处理黑暗时也有不同,杜诗中是深夜,王诗中是黄昏,深夜是冷寂、引发愁思的,而黄昏中残存的光亮是惬意、有希望的。且王维这里的黄昏,不同于“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中的黄昏,王维的黄昏色调要淡一点,是在清新淳朴中孕育着自由的惬意。杜甫和王维在描写农家场景中的出发点也不一样。杜甫诗中“农事尽”,是对农村劳苦人民生活的同情,“江山非故园”是对自己与国家的悲叹。“不须花烬繁”是集漂泊、无奈诸感于一体,是众多失意漂泊文人的心声;王诗中“农事忙”,是忙而不忙,属于陶渊明“戴月荷锄归”的类型,多个农事场景透露出淡淡的暖意和清幽之气,“怅然歌式微”即现赋闲归隐之意。其实,杜甫对田园自然的描写也有风格上的转变。浣花溪畔的山水田园作品多集中在草堂周围的草木上,后来也写了些自身的农事体验和生活琐事,内中流露出无限的惬意,即使是这里的“惬意”也不同于王维的惬意。王维的惬意是放归自然的闲适,在旷野中牧歌,杜甫的惬意是偏安于家园的舒适。离开草堂后,杜甫的田园诗中增加了几分愁思和农事之忧,悯农成了他的田园诗的一大特点,并由此形成田园诗中关于农事传统的重要一环,《日暮》这首诗即是其流落夔州之作。王维在处理情感时有一种豁达之感,这是他在自然中寻禅,将禅意入诗并受其熏陶的结果。“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面对同一片土地,两位诗人展现给我们的却是不同的韵味,这里也绝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简单。里面是他们人生经历的凝结,一悲一喜,一明一暗,我们可以从中触碰到他们的处世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微.《漂泊人生中的乡土情怀——杜甫田园诗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1.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秦雅君.《杜甫栖居草堂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宏大乐章及其特色与新变》[D].安徽:安徽大学,2005.
[4]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