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脑外伤后继发癫18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er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和评价颅脑外伤后继发癫

(PTE)患儿的临床、CT、MRI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通过随访和EEG、CT及MRI等辅助检查,对患儿的年龄、临床发作史、意识、神经体征、头颅骨折、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18例中,男12例、女6例;首发年龄:2个月~12岁,平均3岁8个月。其中小于5岁的婴幼儿多于伤后6~12个月发病。18例中呈部分及继发全身大发作共13例,局灶神经征及偏瘫12例;脑外伤后昏迷大于12 h 11例,凹陷性及粉碎性骨折10例;CT示颅内血肿及皮层下混合损伤各12例;5例做MRI检查,其中4例有局限性长T2高信号;EEG示外伤后6~12周局限性慢波异常或

性放电明显增多,局灶或多灶性棘(尖)波或棘(尖)慢复合波13例,单一节律放电2例。

结论

PTE可发生于各年龄期,婴幼儿发病较早,年长儿较晚;PTE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昏迷>12 h的严重脑外伤、早期惊厥反复发作、局灶性神经征、凹陷性颅骨骨折、皮层及皮层下同时损伤、硬膜下及脑内出血等。PTE发作主要表现为部分或继发全身大发作;EEG具有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婴儿良性癫的发作特征、脑电图及治疗反应,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出生后3~24个月内起病,排除热性惊厥、症状性癫及发育异常的婴儿惊厥进行临床观察及录像脑电图(VEEG )监测,并随访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结果42例经2年以上随访确诊为婴儿良性癫。其中3例有良性婴儿惊厥家族史,19%惊厥伴有轻微腹泻,67%为短期内频繁发作,无癫持续状态。3例VEEG监测证实分别为起源于颞区、枕区及多灶性的部分
目的回顾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评估儿科危重症医学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益处及对其的争议。结论RCT设计能控制其他研究方法所不能控制的许多潜在偏差的发生。RCTs结果常可否定那些设计不够严谨的实验结果。在进行RCT前,研究者不能预先对所要研究的两种或多种临床治疗有偏见,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合格患儿,而且必须对疾病流行病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分析。在进行高质量的RCTs研究时会遇到很多挑战。对危重病多因素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发育期营养不良伴发癫持续状态对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β微管蛋白Ⅲ (βⅢ tubulin, TuJ1)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分别标记早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单、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幼鼠海马的神经发生。结果营养良好(N)组和营养不良(M)组幼鼠癫发作的潜伏时间差异无显著
目的回顾该院21年来婴儿和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经验,探讨新的临床应用前景,记述潜在并发症,并为今后临床应用提出几点建议。对象和方法分析了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 836例儿童和婴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病例。结果2 836例患儿(女1 536例)接受了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29步操作同时使用了喉面罩气道(LMA),占3.2%;198例行全麻,占7%。最小患儿是体重600克,生后仅1周的早产儿。此项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