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2抑制剂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o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BCL-2)家族作为调控细胞凋亡的重要因子,在多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因此靶向BCL-2的抑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维奈克拉作为首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已被证实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这一新型治疗策略的前景,本文就BCL-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发过程及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关键临床研究数据作一简要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患者的血清miR-30b、miR-92a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确诊并治疗的85例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均行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7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iR-30b、miR-92a水平;比较膀胱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miR-30b、miR-92a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iR-30b、miR-92a不
目的研究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3-羟基丁酸脱氢酶2(BDH2)基因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巴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因肾外伤行肾切除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组术中切除的癌组织及对照组术中切除的肾组织,比较两组组织中ACAT1、BDH2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ACAT1、BDH2基因相对表达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CAT1、BDH2基因与肾透明细胞癌
为了提高红外与可见光视频运动目标跟踪性能,提出了高精度红外与可见光视频运动目标智能跟踪方法。首先确定红外与可见光视频运动目标特征的权重值,并计算运动目标特征的稀疏程度,提取目标特征,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确定了运动目标的具体位置,采用粒子滤波实现运动目标跟踪算法,最后采用篮球的红外与可见光视频运动目标作为测试对象,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红外与可见光视频中运动目标的跟踪准确率,还可以降低运动目标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宫颈小细胞癌新辅助化疗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及队列研究。对研究中患者一般情况、生存结果、风险比(HR)及其95%的置信区间进行了提取,并运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研究终点设定为总生存期(OS)。结果共有8项队列研究、总计270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分析的结果显
高度活跃的糖酵解代谢是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异常增加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堆积赋予了肿瘤细胞更好的生长优势。长期以来,结直肠癌都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靶向在结直肠癌中异常表达的糖酵解途径分子,能够有效阻遏结直肠癌进程并延缓其耐药。该文概述了靶向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分子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结直肠癌的诊疗新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晚期胃癌术后复发患者72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单药组采用替吉奥治疗(36例),联合组为替吉奥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36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1年1月。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近期临床效果及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统计不良反应,采用Log-rank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mtDN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CRC患者164例,设为CRC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160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mtDNA水平,分析外周血白细胞mtDNA水平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C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白细胞mtDNA对CRC的诊断价值。结果肿瘤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发生远
目的探究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和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66例cT1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组(口腔组)和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组(全乳晕组),各33例,对比2组近期疗效。结果口腔组与全乳晕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颈部恢复活动时间比较差异
目的:了解国内妇科恶性肿瘤康复期患者护理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康复”和“护理”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内进行检索,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结果:共纳入文献618篇,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文章合著率为58.6%,得到科研基金资助的文章有70篇(11.3%)。关键词可形成4个聚类: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子宫根治术后并发症护理;放化疗患者护理;心理护理。结论:研究者可从性需求、
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中远期屈光状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LASIK术后患者99人(166眼),术前等效球镜值:-8.5D~-15.5D,平均(-12.12±2.82)D,分别记录术前、术后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眼轴等指标,分析屈光状态改变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裸眼视力:术后6月~1年时趋于稳定,达0.85±0.22(2)屈光度:术后屈光度由正向负逐渐变化,术前屈光度越高,术后的屈光度变化越大。(3)角膜厚度及曲率:术后这两项指标在2年内增加较快(术后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