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思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lc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9-0052-01
  都昌县是赣北农业大县,也是全省粮食主产县,全县耕地面积65.88万亩,其中水田45万亩,旱地20.88万亩,近年来,粮食播种面积已突破了100万亩,总产量突破了9亿斤大关,商品粮食总量突破了5亿斤,八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都昌县粮食生产由20世纪以前的“自给不足”状况快速发展为“商品粮大县”,其主要工作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了粮食生产领导
  都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紧扣粮食安全主题,制定了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财政、水利、科技等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都昌县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局局长任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各乡镇都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2.落实惠民政策。利用公开信、电视、宣传车和送科技下乡等办法,把中央、省、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宣讲到千家万户;采取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专门文件、开展专项督查等形式,严格督查国家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落实兑现。
  3.强化工作考核。把粮食生产列为乡镇班子政绩考察的重要依据,与年终评优和干部任用挂钩。并建立了奖惩机制,明确了奖罚措施,每年都与各乡镇政府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党委、政府大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4.加大扶持力度。在县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了484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大力整合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完成了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6.2万亩,全面完成了中型水库的渠道清淤防渗和小(一)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理清了粮食发展思路
  1.全方位挖潜潜力
  一是挖掘水稻复种潜力。加大了对发展双季稻的宣传引导及相关政策扶持,突出了水稻“压单扩双”,积极引导农民多种双季稻,至2013年中稻面积在逐年减少,双季稻面积稳中有增。
  二是挖掘旱地增粮潜力。充分利用旱地发展旱粮生产,扎实抓好常规旱地春粮(小麦、蚕豆)、旱地夏秋粮(大豆、红薯)的同时,拓宽了旱粮发展思路,开展了丘陵旱地马铃薯覆草免耕栽培示范,同时组织专家论证了旱地发展玉米的增粮思路。
  三是挖掘改制增效潜力。引进了高产优质杂交粳稻组合种植,大面积开展了“籼改粳”示范,2013年较大面积引进了甬优9号、12号、15号杂交粳稻组合,示范展示平均单产达到了1500斤;2014年制定了亩产1800斤示范攻关目标;积极启动了“超级稻 再生稻”的节本增效生产模式,2014年开展“超级稻 再生稻”示范1000余亩,进一步探讨水稻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体系。
  2.全方位运用科技
  主攻单产是提高粮食总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措施,加大科技引领力度则是提高单产的唯一途径。在科技引领上,都昌县针对该县薄弱环节,推广了三项关键技术:
  一是大面积推广了水稻双季抛秧。克服水稻有效穗不足难夺高产的瓶颈因素,针对性提出了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水稻双季抛秧的技术方案,实施“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计划,努力增加水稻基本苗,提高有效穗。
  二是大面积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在认真总结归纳土样检测结果和水稻需肥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百斤肥、千斤粮、大配方、小调整,一亩一包配方肥”的水稻配方施肥简化技术,确定了早稻“5-3-2”(基肥施用水稻配方肥50斤、分蘖肥施用30斤、孕穗肥施用20斤)、晚稻“4-3-3”(基肥施用水稻配方肥40斤、分蘖肥施用30斤、孕穗肥施用30斤)的施肥模式,有效避免了盲目施肥现象,水稻单产明显提高。
  三是大面积推广了专业统防统治。扎实推进水稻绿色防控和专业化防治工作,组建了24个专业化病虫防治组织,全年全县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突破了20万亩。
  3.全方位做强产业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了土地有序流转的引导力度,鼓励土地向能人流转、向大户流转、向农业企业流转,大力推进规模农业发展,做强粮食产业。全县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已发展到200多户,其中千亩以上的大户6户。全县粮食规模生产面积达到了24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53%。
  4.全方位整合资源
  2011年以来,都昌县通过高标准实施“现代农业标准粮田”和“新增千亿斤粮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各种资金,共建设标准粮田20000余亩,改善灌溉面积15000亩以上,修建机耕道20000米,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业机械化生产程度,有力地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
  三、加大了综合服务力度
  1.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每年及时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技术小分队,逐乡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每年要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50期以上、培训农户超过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达20万余份。
  2.加大了科技入户力度。强化了“县专家组成员包乡镇、与乡镇技术指导员对接,乡镇技术指导员包村组、与示范户对接,示范户包垅畈、与辐射户对接”的“三包三对接”模式,建立了“每个农技干部带15户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20户辐射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基层农技人员通过科技入户平台,直接把这些技术资料送进示范户和辐射户的家中,手把手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及时为农户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每年全县农技人员全年平均入户天数达120天以上。对种粮大户和农业企业开展了“一对一”挂牌服务活动,全体农业技术人员对所挂钩的大户进行全程技术服务,组织举办技术培训班对水稻规模化生产技术进行系统培训,并对百亩以上种粮大户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的个性化服务,为种粮大户进行配方施肥提供了技术支撑。
  3.加大了示范展示力度。扎实开展了水稻办点示范和高产展示,合理布置了万亩示范片、千亩展示区和百亩高产示范方的建设,实行亮牌示范,并及时组织群众观摩,让广大农民对新技术看得见、摸得着,激发农民信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4.加大了农资打假力度。加大了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每年都要开展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综合执法专项行动,出动执法车,书写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全县农资市场基本实现了 “不出现一斤假种、不出现一包假肥、不出现一瓶假药、不出现一例坑农事件”管理目标,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从根本上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其他文献
风险投资的发展不仅需要在风险基金和风险企业之间、风险基金的投资人与管理者之间形成有效率的制衡机制 , 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 还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 , 建立和完善
试论企业技术创新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钟国平(广西红水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动力部邮码:530409)广西红水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大型水泥骨干企业之一。公司现有5台Φ3.5×145m湿
积分制考核的核心是指标体系制定,指标量化积分和考核方法三个部分。指标体系全面反映科研人员年度德、能、勤、绩表现。量化积分具体,等次明细。一个标准,二个层次,三个步骤,四个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科研院所的职能转变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这是搞好科技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件》充分体现了下列价值取向;明确立法目的,充分发挥《奖励条例》的奖励功能;确立基本原则,奠定《奖励条件》的核心;理顺奖励法律关系,确保奖励质量;规范评
管理者必须学会统计思维,掌握过程思维,准确理解统计中的波动现象,运用数据来支配管理行为。
现阶段农民用地存在着"短视"行为,集中体现在用地与养地上矛盾明显,突出表现在重用轻养,实行掠夺式土地经营通过改变农作物种植结构、栽培方式、施肥方式等,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科研工作量化管理是将需考核的对象赋予一定的值,通过对数值的统计和比较,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评价和管理。量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针对建立量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及原则进行
探讨了湖南省属科研机构转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现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化,应走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道路,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产业部门的参与,教学科研部门的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果完成人员应积极投身市场,成为科技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