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审美教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 
   审美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
   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 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形式美感的培养。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 ,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
   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每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人只分辨红、橙、黄、绿、青、紫、黑、白等简单的色彩,而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的色彩变化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相关系。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解诸如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
   2、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 
  3、审美理想的培养。
  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 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
   美术不限于绘画。新编美术教材中,列入了诸如广告招贴、标志设计、编织设计、服装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教给学生实用美术的知识,这些课题内容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成为将来的设计师,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求。 
   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内容的审美教育,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要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似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其他文献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优秀的班委,抓好班级干部带头作用。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有效策略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
期刊
【摘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为主要任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适应信息时代新的工作、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效益    教学方法的优化是指教师用心选择、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保证在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学生的认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中考改革以及学法的创新,从而促进素质教育为归宿,从兴趣、教法、学法、以及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体验等几方面来阐述素质教育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笔者根据两年的教学教改实践,认为采用以下方法效果较好:  一、有效导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
期刊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品性、德行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才,是我们必须履行的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光荣职责。我们要达到这种教育的目的,就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这就是伟大的“师爱”。教育家们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条共同的经验: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
期刊
【摘要】 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诵”是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诗情”和“画意”应成为古诗词学习的灵魂,让经典成为学生发展语言的好素材。我们可以要通过画面的想象、意境的体悟和情境的拓展练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让我们的古诗教学拥有浓郁的“诗情”和“画意”,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 以写促悟;绘诗境;悟诗情;品诗趣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
期刊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讨论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时强调“教学过程应突
期刊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更好地通过作文批改来促进作文教学呢?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创新作文批改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合作的批改方式。   自改,这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批改方式,在完成作文后由学生进行自批自评。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叶老还曾一再强调:“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
期刊
【摘要】 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学困生中很多人表现在都有一些突出的缺点。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有胆怯,压抑,惰性心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速度慢,遗忘快,迁移、归纳概括能力差。可以利用学困生的心理矛盾转化学困生;用爱心和信任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 学困生;教师;转化     一、学困生的含义与表现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学习困难学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从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在
期刊
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下面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是全都由教师来解答,可以通过讨论寻求答案,也可以让这方面成绩较好、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代为解答,当然,教师释疑也应该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制订好一个切实有效的分层教学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