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语篇中高频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研究——以2018年ESP期刊为例

来源 :现代语言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u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态是说话者对话语叙述的情况所持的判断,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语言使用者对事物认识的估量。本文从人际意义角度出发,以2018年发表在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以下简称ESP)上的25篇学术论文为语料,统计分析情态动词在学术语篇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学术语篇中低值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较高,高值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较低,而中值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较为适中。
其他文献
“快醒醒,千万别睡过去啊!”甲抱着身负重伤的乙,担心对方一睡不醒。   大家一定很熟悉这类桥段,同时也会疑惑——受伤了不是应该好好休息?难道睡着会加重病情?   这锅“睡觉”可不背,睡过去并不会让病情恶化,相反,不少医生建议让病患好好休息,睡过去也无妨。   对于重伤者,一睡不醒当然可能发生,但这是因为病情本身已经很严重,无论怎么呼唤,病人最终还是会因为失血过多或头部受创昏迷过去。如果病情危
波德莱尔是现代性文学的开创者。波德莱尔的“你无权蔑视现实!”的呐喊,就是强调要在污浊的现实中孕育美丽的花朵,在过渡、偶然和短暂中隐藏着永恒和不变,两个极端相互冲突和交叉,形成一种被中国学者称作“现代性—缘域”的思想,即矛盾和悖论中的文学缘域的重构。这无疑是现代性文学思想对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重大突破。但波德莱尔的现代性之思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震惊体验源于矛盾的难以调和,生活妥协源于对抗性冲突的缓和,梦幻化想象表明精神的无所皈依。波德莱尔确立的现代性内涵及其诸多问题和困境对此后西方的现代主
自然博物馆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兴起的自然收藏,现代自然博物馆出现于18~19世纪,与博物学一同发展,逐渐成为兼具收藏、研究、科普教育三大功能的综合体。
清朝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章炳焘到内乡任知县,众人力劝章炳焘题写匾额,他挥笔写下“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并解释此六个字就是自己的施政纲领,叫“做事循天理,断案凭国法,处事合人情”。2020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对发生在公共空间案件的审理,人民法院兼顾国法天理人情,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可以说,周强的这一观点是对我国古代司法文化深入研究与总结的结果。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有些英语教学重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理解及记忆策略,而忽略对语言技能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什么有些英语教学重视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操练,而忽略语言意义的社会作用?在其背后的语言观显然是不尽相同的:也许前者认为语言是一个由语音、语法、词汇这些语言形式知识组成的结构系统,也许后者认为语言只是一种交流工具,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仅是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
引子田有怎么也想不到,矿山下马没两年,破嘴山金矿生活区竟被毁坏成这般模样:梯次建造在半山坡上的一排排平房宿舍,所有屋顶大敞四开,柁木檩架不知去向,屋门和窗户没了踪影,墙体被拆成残垣断壁,就连当年他拴在门前晾晒衣物的那根粗铅丝也被剪走了,只留下两个起斜拉作用的水泥柱子埋在土里。
【设计理念】高中生处于心理迅速发展时期,情绪波动大,容易冲动做出极端行为。根据正念认知疗法和接纳承诺疗法的理念,消极情绪来临时不回避、不压制,而是把它当成朋友,观察它,探索它的作用,从而提升对消极情绪的觉知力。本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识别消极情绪带来的身心反应,调整自身与消极情绪相处的模式,从而达成内心的安稳与和谐。
为了探讨杨家村井田预设计开采的近距离煤层分叉合并空间展布特征,在大量相关钻孔数据统计基础上,绘制了煤层间距等值线,发现井田范围内从北到南间距逐渐缩小,在南部划分了分叉合并线。基于此,根据相关规范对开采下煤层垮落带高度进行了计算,与煤层间距进行比较,确定了近距离范围。研究结果对指导这两层煤层的采区规划和工作面设计与布置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口腔健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医院口腔正畸科的患者群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很多家长觉得小朋友的牙齿畸形需要在换完乳牙之后再矫正。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这是一个误区。如今,门诊就诊的孩子涵盖了学龄前、小学、中学等各个年龄段,到医院修复、种植牙的中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晶晶刚换完牙,笑起来门牙一前一后看起来很奇怪。检查发现,晶晶属于牙列拥挤,主要表现在门牙区域,前面的几颗牙
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与维护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和谐关系,保护与促进海洋健康,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当前,飞速发展的海洋科技、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与日益严峻的海洋生态给全球海洋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海洋治理成为国际海洋法研究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