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a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曼不动杆菌是在重症医学科较为常见,普遍在呼吸道、胸腔和空气中存在,为非发酵类革兰阴性杆菌,常属于条件致病菌,在机械通气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出现严重脓毒症、重症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影响生命[1].
其他文献
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一种少见、分化较差的NSCLC,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0.1%~0.4%,具有快速生长、高侵袭性、易转移、预后差的临床特点[1]。大多数PSC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丧失手术治疗机会,且PSC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治疗难度大。随着分子检测技术如ARMS-PCR,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 sequencing,NG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PSC是一种基因突变频率较高的NSCLC,69%~80%PSC患者包含至少一个基因突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Tα1)联合抗感染治疗对重症肺炎转归的影响,并分析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重症肺感染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皮下注Tα1 11.6 mg 1次/每天,连续7 d,1周后改为2次/周。Tα1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如TNF-α、IL-10等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
目的分析血清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1年2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AP患者55例为肺炎组,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15分为纳入重症组18例,评分<6分为纳入轻症组37例。分别检测每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IL-6、IL-10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IL-6、IL-10评估CAP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CAP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和BALF中IL-6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者,I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到2020年5月,入选的300例患儿均于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50例常规组患儿干预方案为常规护理,150例研究组患儿干预方案为综合护理管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共有43例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占比高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以及其他药物,研究组护理操作、护理态度、安全意识以及家属满意度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导致患儿出
目的分析登革病毒(DENV)感染L-02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差异表达。方法利用DENV1 NS1抗体和DENV2孵育后感染L-02细胞模拟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效应(ADE),转录组测序(RNA-Seq)后分析lncRNA表达谱,生物信息学探讨差异表达lncRNA潜在靶基因、miRNA前体预测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差异表达结果。结果在ADE中得到36个高表达和39个低表达lncRNA,其中n344659潜在靶标基因(ID:10236)具有miRNA前体处理功能;n3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COPD是一个全身性疾病。除了呼吸系统病变外,其还可以导致全身组织器官功能、代谢等的改变,如体重下降,肌肉萎缩[1],而导致患者的活动和自理能力降低。此外,长期患病的COPD患者也常会出现心理障碍/疾病,如焦虑、抑郁[2]。COPD患者活动能力下降和心理障碍相互作用,进而加剧COPD的进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预后[3]。COPD患者通过进行各种
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肿瘤化放疗、结缔组织疾病的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广泛开展,免疫缺陷患者呈现不断增加和累积趋势。而这些患者中,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是免疫缺陷患者入住ICU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免疫缺陷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1]。此类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有病情重、发展快、病原菌复杂、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等特点,给临床在诊疗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目的探讨在晚期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之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母体高危因素差异。方法选择33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组(184例)和足月儿组(155例),回顾性分析其母体高危因素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均以男性患儿居多,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多胎妊娠在晚期早产儿组比例较高,而羊水混浊在足月儿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在孕母年龄、孕母糖尿病、脐带因素、剖宫产概率、分娩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临床资料患者,女,92岁,因右侧颈部肿物伴憋气6个月于2018年10月入院。患者6个月前发现右侧颈部肿物,约鸭蛋大小,不易推动,稍有压痛,伴憋气,活动后加重,偶有咳嗽、咳痰,自服“茶碱类”药物效果欠佳,肿物逐渐增大,憋气明显加重,有时夜间憋醒,遂入院治疗。入院查体:气管左偏,右颈部可扪及约8 cm×7 cm×6 cm肿物,质硬,稍有压痛,不易推动,可闻及明显喉鸣音,三凹征(+)。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科收治的初诊MM患者临床资料,以血肌酐结果为标准把患者分为肾损伤组和非肾损伤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MM发生肾损伤风险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06例初诊MM患者,肾损伤组(n=75)患者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肾损伤组(n=131),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