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gc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
  索然无味,如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则将趣味化、生动化。
  
  一、找准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如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做主动的探究者,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找准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教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的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找准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甚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都会更深一层。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其知识、发展其个性、健全其人格,这才是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
其他文献
由于深基坑支护为临时建筑,为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及加快进度,业主、施工单位往往只强调基坑支护施工的临时性,而忽略了基坑支护施工的重要性,导致深基坑施工时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
期刊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朗读则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牵涉到朗读。朗读不仅是“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之相对应的,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快速的发展着。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滑模的施工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滑模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因为其本身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因此对其做好研究是很重要的,由此方可能提高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成才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课文的知识点,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欣赏课文的“
目前,我国的供热企业已经开始全面普及锅炉房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的运用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保证锅炉工作的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锅炉能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实
期刊
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教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教学重在“始放”,大学教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何谓“衔接”?它指事物间相连接。如何研究“衔接”,如何做到“最优化”,下面我根据系统论理论谈谈对“衔接”的认识:    一、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作为一线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1.研
摘要: 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巧问妙问,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语文课堂 巧妙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是推动课堂进程,协调教学关系,拓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的
摘要:隆盛大桥新建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部汝阳县城,横跨淮河支流汝河,是汝阳县隆盛路南北延伸工程的控制性工程。该桥主桥采用39.6m+60m+60m+39.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引桥采用25m+2x30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结构,箱梁预应力施工是箱梁制作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箱梁预应力施工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连续箱梁结构具有适于工
期刊
[摘要] 针对大庆奥林匹克体育场钢结构工程的大悬挑大跨度空间曲线组成的管桁架结构等结构特点和施工难度,本文详细介绍了罩棚施工预变形技术,支撑架布置,合拢缝及合拢温度控制,整体卸载等关键技术及难点,并通过对施工全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表明,该技术高效,合理,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并为此类体育场馆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大悬挑;预变形;结构合拢;整体卸载;  中图分类号:TU323.4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使高层住宅建筑自身的优势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得以发挥体,充分展现高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