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文凝聚了先人的智慧,传递了古代文人墨客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表达以及内心情绪的宣泄,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主要的文化瑰宝。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更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  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渗透;古诗文
  素质教育中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就包括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小学阶段,正式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意识萌发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和引导。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审美教育的主力军,其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审美题材,尤其是古诗词部分,更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的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更多地关注对诗句的分析,或者以背诵、默写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忽略了对古诗词中作者情感的分析以及审美能力的渗透和传递,造成古诗词教学中无法将其所蕴含的审美教育传递给学生,造成学生审美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为了扭转这样的教学局面,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创新古诗词教学方式,注重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渗透,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一、注重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中有效渗透
  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都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审美教育”的现象。教师的古诗词教学经常就是“分析写作背景—介绍作者—诗词分析—表达的情感—朗读背诵”,无论什么题材、内容的古诗词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成了“学习机器”,将审美教育抛诸脑后,完全忽视审美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让古诗词的审美价值无法得到有效体现,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为了提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作用,首先需要教师从思想上提升对审美教育的认识高度,转变教学目标,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真正做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古朗月行》为例,开展教学。这是李白的一首乐府诗,以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知为切入点,描写了夜色中月亮的美丽景色。这是一首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古诗,而且是以学生的视角对月亮进行了描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夜色下月亮的图片,增加学生对诗中意境的代入感,可以通过提问、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話来描述夜色下的月亮,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力。之后再从作者的角度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色进行分析,带领学生从不同层面发现美。
  二、启发想象联想,引导学生领略优美意境
  审美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提升,才能扩大对美的认识范围,进而提高审美层次。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讲授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也不要过多约束,而要做好引导,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跨越时代的鸿沟,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描绘出的美好画面,才能深切体会到作者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以三年级下册中《惠崇春江晚景》为例,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景色,作者通过对实物的描写,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色。诗中通过对竹子、桃花、江水、鸭子、蒌蒿、河豚为读者描绘了江南春季的美景。诗中并没有提到有关“春”的字眼,但却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画面感,这就是想象力的巨大力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同学展开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启发学生进行画面感的建立,引导学生提升审美能力。
  三、加强实训训练,引导学生升华优美情感
  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努力创造美。同时,考虑到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因此,教师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走到生活中,将书中所描画的画面真实化,将学生脑海中的想象实物化,通过真实生活实践,强化学生对美的认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江南春》是有关江南春天景色的描写,作者同样通过对一些事物的描写,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江南的景色。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到这首诗的时候,可以将教学带到户外,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景色的观察,比如秋季、冬季,引导学生用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来描述景色。通过实际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又给了学生展开想象力的空间,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好,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充分挖掘出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审美元素,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意境,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所在的时代,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内心情感,同时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感,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燕.鉴赏诗词,升华审美意识[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08):20.
  [2]秦相花.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及实践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0):10-11.
其他文献
你有缺點,也有优点;但不都是缺点,也不全是优点。  请先记住这一点。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相貌不同,声音不同,性格不同,优缺点也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并不平等。  听说最近有人建议孩子们的运动会不要再排名次,我认为这是误解了平等的含义。  真正的平等,是从承认对方的能力开始。如果自己做不到的事对方能做到,就该承认对方的能力;反之,如果有你能做到的事而对方做不到,对方就该承认你的能力。  这才是
期刊
我读到高二时,不想再读下去,自作主张退了学,一心要成为一个写作者。难得的是我爸也支持,只是他觉得即便当作家,也需要进一步学习,于是到处帮我打听哪里有作家班可以读。那年11月中旬,我们听闻复旦大学有个作家班。此时学期已经过了大半,仍要交整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连中间人都觉得不划算。但我爸认为,孩子的成长期不可蹉跎,他第二天就带我启程,汽车、火车,坐了一天一夜,终于抵达邯郸路上的复旦大学。   手续办
期刊
【摘 要】儿童似种子般具有自动生长的潜能,有着自我生长的节律,这一观念充分展现了教育需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理念,同时也确立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须以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导向,用趣味纷呈的课堂给儿童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在丰富多彩的校本社团中给儿童的茁壮成长施以养料,通过家庭教育的影响为儿童成长助力,以STEM项目学习的有效模式为其出类拔萃提供充足的空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推理是數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的思维形式。推理能力是一种以敏锐的思考分析、快捷的反应、迅速地掌握问题的核心,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合理推断与正确决策的能力。推理能力是学生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探索规律是一个发现关系、发展思维的过程,推理是探索规律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在探索规律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基于推理
期刊
【摘 要】STEM教育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为一体,对小学科学教学具有启发性,将STEM教育理念引进科学课堂,能促使教学流程课程化与工程化。  【关键词】STEM;小学科学;教学流程  STEM教育源于美国,当时是在科技人才缺失的背景下提出的,STEM教育具有跨界融合、主体探究、实践创新、团队协作等特点,以极大的价值优势风靡全球,现如今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深得中国广大教师的推崇。我作
期刊
【摘 要】羽毛球运动是小学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良好的羽毛球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爆发力、灵敏性和耐力素质,明显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羽毛球对场地器材的实施要求较低,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开展羽毛球练习。在当前小学羽毛球教学创新过程中,通过精准教学定位,塑造特色性和趣味性的羽毛球教学机制,实施特色校本课程分级教学,将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形成积极参与羽毛球学习的兴趣与爱好。本文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如同建筑高楼大厦,需要牢固的框架结构为支撑,教学框架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范式,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重支架,教学框架既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辅助了学生的探究学习。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一直苦苦探寻有效课堂框架,从不同角度建构出教学框架,有赫尔巴特的五段法,凯洛夫的六段论,邱学华的七步尝试教学法,杨思中学的三段六环节教学框架等等。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期刊
“一题一课”,就是教师通过对一道题或一个材料的深入研究,挖掘其中的学习线索与数学本质,基于学情,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以此达成多维目标的过程。“一题一课”的问题应由浅入深,有层次性、开放性、广延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中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数学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变,求联。郑毓信就曾提出“一题一课,一课多题”。
期刊
【摘 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需求,古诗文教学必须面临着一些改革与变化,传统的翻译式文言文教学已不能满足老年学员对古诗文学习的要求。对于老年学员古诗文教学,须品析、吟咏后再加上想象、创作、编排和演出,使他们感同身受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和熏陶,让他们设身处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品析;吟咏;想象;创编;古诗文教学  一、教材内容的选定  中华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
期刊
【摘 要】初中是学生的青春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成长,叛逆是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特征。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激发起学生的叛逆心理,不利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时,应当运用柔和的沟通艺术,在高质量的沟通下促进初中生的成长。本文将通过无声沟通、积极倾听、真诚信任等策略,探究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师生柔和沟通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