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w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逐步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自然和社会),以及整个艺术世界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变得高尚,健康和积极。而且,美育的实施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审美感受 审美能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材料,由此可见,课文内容与美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学科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审美的因素,把它们呈献给学生。
  一、亲近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感受的能力
  审美感受是指审美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受能力,这是审美活动的基础,也是美感的基础。有些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较差,认为生活平淡无奇,看不出美的地方在哪里。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使学生能够拥有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和懂得音乐美的耳朵。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器官,把作品中无与伦比的美传播到学生大脑中,让思维开出美的花朵。
  自然美偏重于形式,美丽的色彩,和谐的形状,美妙的声音,清雅或浓郁的香味,都直接作用于人的眼睛耳朵和味觉,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就产生了审美快感。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学艺术中的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从而得到很好的美的感受。在感受美的同时,学生更能充分认识到祖国雄伟壮丽的大好河山,进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刘白羽的《日出》描写作者在归国飞机上看到的瑰丽的日出景象,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和以往描写日出不同,刘白羽在描写日出景象时,打破陈规,用了一系列的新词:绯红、淡蓝色、暗红色、磁蓝色、墨蓝色、灰色、黛色,而且色彩之间变幻莫测,在读者眼中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此篇文章借日出景象来赞美新中国的瑰丽繁荣。
  朱自清先生非常注重语言的铸炼,在这方面进行了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他的散文《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教学时应该努力做到“美教”,师生携手,共同畅游在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倾心营造的春的美景中,去感受朱自清先生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积极向上的美好感情。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得好:“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到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由此可见,在平时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走进社会,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社会美的教育有助于德育水平的提高。但是农村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对社会中的事物接触太少,不了解事物的本质,缺少辨别能力,遇到问题往往因为缺少鉴赏能力而影响其价值观的取向。
  社会美是美的现象形态之一,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事物的美,以及人类精神、行为的美,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突出表现在那些作为革命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身上,在所有的社会美中,人是社会美的基础和核心,因而人物美在社会美中占据中心地位。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中隐含的形象,从正面人物身上得到美的感受,理解人物内心世界,从而诱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充分发挥他们弃恶、扬善、求美的功能,使他们从人物的美好心灵中得到陶冶,进而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比如小学课本《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邱少云严守纪律的意志美;通过《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革命战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的悲壮美;通过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的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一代伟人周总理在危难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崇高美。他们那坚韧刚强的意志,纯洁高尚的品质,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让学生深受感动,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论是在和平的年代里还是在充满硝烟的社会生活中,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的崇高精神和美好品质,都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感悟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美
  文学语言是构建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犹如文学的大门,从文学语言入手才能探索到文学殿堂的真善美。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借助语言而超越语言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鉴赏时,要引导学生紧紧地握住形象化的语言,并通过感受、联想、想象等,借助一些审美体验进行创造性的审美分析鉴赏,发掘美的深层矿藏和捕捉言外之意,从而获得更为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把握形象世界所体现出来的现实生活的本质意义。
  “言语是心灵的图画”。[2]感知语言文字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开端,学生在对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美,在大脑中描摹作品的形象,体味文中美的章节,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一定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生搬硬套和牵强附会,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因势利导的基础上注重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不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美育教育还需要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健康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积极投身课改实践,认真学习新课标,努力钻研新教材,主动研习新教法,从提高自身素质开始。
  
  参考文献:
  [1]高尔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2]雷.人生格言.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 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反映出建国后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情况下存在问题。本文从“钱学森之问”入手,探究疑问背后之实质,讨论杰出人才的教育问题,最后尝试对“钱学森之问”涉及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改革建议。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杰出人才 教育改革    一、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是新中国
摘 要: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职高语文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从学校的特点出发,直面学生现状,合理使用教材,有效设计教学模式,恰当选用教学方法,以将语文能力培训与专业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之前,有人对传统教育做过这样的生动描述:教室里一行一行课桌整齐排列着,一个讲台,一个老师,一支粉笔,墙壁上可能挂上几幅画
目的:分析并讨论CT增强扫描过程中预防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相关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 ~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CT增强扫描患者纳入课题研究.为了方便比较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将“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列入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优先主题。随着政策落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提上日程,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分开。实行党政分开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善、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中共中央政治
(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这条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实现了历史性的伟
翦伯赞先生的《内蒙访古》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访古游记,文质兼美。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历史评论尤为精彩。但文中个别语句表达欠妥,在此浅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如果他们……”与“他们如果……”  假设关系的复句,使用率极高,应该说不难驾驭,似乎没必要作太多探讨。但下番咬文嚼字的工夫,就会发现它不是那么稀松平常。就说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如果”,用在陈述对象(主语)前或后,作用大不一样呢。它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类比等方法,对鬼步舞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并对其发展策略提出了相应建议,为鬼步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The author uses literatur
摘 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科学驾驭全局、准确判断历史方位基础上提出的治党治国方略,作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最新理论成果的集中表现,又是从各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精义的当代表证。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 当代表证    在马克思看来,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就是说,我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中药复方对大鼠薄型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中药复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作用机理,为扩大其在辅助生殖疾病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