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镇级债务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当代农村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bornf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财政部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扎实抓好新常态下财政稳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的平衡,镇区财政工作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稳中有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民生改善稳步提高。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发展趋势在放缓,镇区财政工作缓中有忧,特别是财政债务负担在加重,债务风险凸显,需要认真分析研判,积极有效应对。
  一、如东县镇区债务现状及特征
  通过对如东县所辖15个镇区的负债情况统计分析,如东县镇区债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负债规模较大。截止到2014年底,全县镇区负债总额高达100.2亿元,平均每个镇区负债6.68亿元,按全县农业人口(85.6万人)计算,人均负债1.1万元。
  二是负债范围较广。全县15个镇区无一例外都有负债,而且负债额普遍较大。据统计,负债额在10—30亿元以上的镇区有3个,负债额在3—10亿元的镇区有4个,负债额在1—2亿元的镇区有8个。按镇区类型分,镇级负债20.9亿元,占负债总额的20.95%,平均每个镇负债2.09亿元;区级负债79.21亿元,占负债总额的79.05%,平均每个区级负债15.84亿元。
  三是债务增长较快。近三年,全县镇区负债增长迅猛。据统计,2011年全县镇区级负债9.1亿元,2012年增至31.25亿元,2013年又增至94.91亿元,到2014年总负债已达100.20亿元。近三年,负债平均增长比例达150%。
  镇区债务的扩张,一方面,有效缓解了“保运转、保发展、保稳定”的资金压力,促进和拉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给镇级财政的正常运转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增加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难度。
  一是还本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举债能力限制,镇区负债往往偿债周期短,偿还压力大,现有负债中期限在三年之内的银行借款为53.3亿元,占总额的53.19%;社会融资(含个人借款)46.90亿元,占总额的46.81%,其偿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除银行借款按国家确定的利率计息外,社会融资年息一般为10%—12%不等,初步测算,15个镇区每年至少要付息7亿元,而2014年15个镇区的可用财力仅为12.36亿元,还本付息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财政运转越来越难。随着还本付息压力逐年加大,财政资金调度余地越来越小,资金链运转越来越吃紧。为了保资金维盘,保正常兑付,镇区财政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整天为资金安排疲于奔命。
  三是信用风险越来越大。由于镇区债务规模的扩大,利息负担的加重、资金运转的吃紧,使镇区财政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风险,镇区债务负担犹如走钢丝般艰险,稍有不慎,借款不能如期偿还,将会给政府信用和农村稳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如东县镇区财政债务的成因简析
  镇区财政债务之所以像脱缰的野马,一味扩张,既有政策因素,又有机制原因,还有自身的管理问题。
  (一)债务形成的客观原因。
  1.财权事权不相匹配。实施分税制后,作为最基层一级的政府,镇区政府面临财权上移,事权下移,财权事权不相匹配的窘境。近年来,虽然国家剥离了镇区教育保障责任,但仍承担着镇区范围的其他财政性支出。如东县镇域经济以小微企业为主,税源较为零散,财源基础较为薄弱,镇区可用财力明显不足,大部分镇区的综合财力只能满足保工资、保运转和部分民生项目的最基本的刚性支出。随着财政供养人员调资,行政运行成本增加,个别镇区甚至连保工资、保运转都举步维艰,保发展的资金只能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安排。
  2.基础建设投入量大。由于县域面积较大、部分镇区人口分布不均等因素,全县农路农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面广量大,历史欠债较多。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急需改造维修或新建。加之各镇区为应对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升级达标、评比验收等活动,陆续安排环境改造、村通、农村改水等工程建设,使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加速发展期和投入高峰期,资金需求矛盾日益凸显。除县本级财政安排部分预算资金外,建设资金的缺口只能通过贷款、借款或垫资工程款等负债方式来缓解资金瓶颈难题。
  3.民生保障压力较大。近年来,国家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围绕新农村建设、保障房建设、农村集居点建设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这些政策均要求镇区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配套安排资金。可以说,民生保障的力度越大,民生保障的要求越高,镇区配套安排的资金也就越多。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镇区纷纷通过负债途径安排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增加了镇区财政负债的规模。
  4.招商政策失之过宽。前几年,为培植税源型经济,镇区普遍加大工业园区的前期投入,尤其是“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投入,预算内财力难以安排,只能通过负债的方式来解决。此外,在推进招商引资、扶持实体经济等过程中,为完成上级考核指标,镇区都出台了一系列减税让利、税收返还、奖励补贴等优惠政策,有时甚至举债为企业垫资垫税,帮助解决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债务形成的主观原因。
  1.预算约束力不强。由于诸多原因影响,不少镇区预算管理缺乏刚性约束力,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多变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重日常运转保障,轻债务预算控制,财政资金安排难以平衡,常常出现隐性“赤字财政”,从而导致负债规模越滚越大。
  2.干部任期政绩效应的短视行为。部分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投资冲动,或多或少增加了镇区债务规模,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异地任职,调整频繁,存在一定的政绩效应行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考虑借债,不考虑还钱;一味上项目,只图出形象。
  3.建设举债不计成本。举债建设考虑政治因素多,考虑经济因素少,在举债建设和成本控制的问题上,本末倒置,导致镇区部分上马的工程项目,缺乏系统的论证评估,达不到应有的税源财力,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益不佳等问题。   4.债务管理制度缺失。在镇区债务管理上,缺少一整套政府债务举借、使用、偿还和担保等的管理制度。一些镇区缺少构建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标准和预警体系。债务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镇区债务管理不够规范和严谨,负债不能量入为出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控减镇区债务的对策思路
  镇区债务问题既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如果任其无度无序发展,势必会加大基层财政的负担和风险,影响镇区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根据镇区负债的实际情况,本着“适度负债,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总体思路,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创新政策和手段,敢出手,早控减,快见效,综合施策防范风险。
  1.大力发展税源经济,增加财力化债。扶持实体经济,是控减镇区债务的源头之策。要把税源建设作为“生命线”,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做到调速不减势、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目标,积极扶持主体税源,着力把镇区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实体经济的税收回报率。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为增加财源提供源头活水。全力集聚零星税源,狠抓协税护税、综合治税等工作,做到公平纳税,应收尽收。大力开发新兴税源,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以地生财、以商兴镇。尽力盘活资产资源。加大非税收入的组织力度,培植替代财源。逐步提高镇区自我积累、分期偿债的能力。
  2.提高预算刚性约束,管住源头控债。深化镇区部门预算改革,根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规范编制收支预算。加强镇区人大对镇区财政预算收支执行与财政决算的监督,强化财政部门对镇区财政财务管理,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必须办理的追加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要大力控制公用经费的增长,规范开支标准,制止铺张浪费,严肃津补贴发放纪律,减少一般性财政支出。
  3.加强镇区债务管理,建章立制管债。制定出台镇区财政债务管理实施意见,根据“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制定中长期及年度债务收支偿还计划。要在全面摸清债务形成的原因、规模和结构底数的基础上,建立镇区财政债务管理的动态台账,根据镇区负债的类型、期限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对贷款或个人借款的存量、到期还本付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债权清理、收欠还债、清理高息、降息减债、抵冲销债、债转股、依法冲销等多种办法,分类处理、多管齐下控减债务。进一步规范举债行为,建立举债审批,负债警戒制度。新的举债必须实行报批备案制度,及时通报负债信息。要不断优化债务结构,严格控制个人借款规模,调度好偿债资金,解决周期性短缺,防范区域性财政风险。要建立镇区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债务率、偿债率为重点,实行严格的债务余额控制机制,将债务控减工作列入镇区年度整体目标考核,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4.适度推进基础建设,从严控制新债。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必办”的前提下,从严控制镇区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公用经费的增长,做到量力而行搞建设,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加强镇区建设规划管理,做到科学决策,杜绝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要建立镇区项目审批制度,细化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和偿还本息计划,优先保证在建、续建项目实施。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镇区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经费来源的一律暂缓实施,不能超越财力搞建设。对一些全局性的公益事业项目,可通过政府牵头,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形成镇区投资“借得来、用得好、管得住、还得起”的良性举债新格局。要加强项目工程招投标、合同量计量、合同量调整、工程付款、工程审批结算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把举债建设开支掌握在可控的预算和规则范围内。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财政局、地税局)
  责任编辑:欣闻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卫生,建设生态宜居村镇,湖北省枣阳市近日在全市18个镇(办、区、场)启动农村生活垃圾4年专项治理行动。  此次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内容和目标是:“户有垃圾分类桶、组有收集箱、村有回收点、镇有转运站”,建成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基础设施网络。同时,各地及相关单位要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明确近期、中期、远期各阶段具体任务,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行村内事“
期刊
为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编密织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根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有关工作安排,现就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规范管理,加强统筹衔接,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管理
期刊
随着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对农业、农民的扶持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种惠农补贴项目越来越多,补贴资金总额越来越大。如何确保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成为各级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部门的一项艰巨任务。笔者认为,应抓住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的几个关键点,即把住三个关口、做到三个坚持、强化监管是关键。  一、严把三关,夯实基础  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涉及面广,对象复杂,项目繁多,内容广泛,要确保补贴资金准确、及时、足
期刊
近年来,江西省樟树市采取“五抓”措施精准扶贫,在整村推进、“雨露计划”、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尽早谋划,帮扶到户,措施到人,力争帮助每一个贫困户“斩断穷根”,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全力抓整村推进。按照“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认真抓好2015年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在“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突出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突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这个重点,突出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组织实施乡村道路、“三
期刊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不断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并通过发展起来的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机户、农机大户和种植户组织起来,打破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机具,形成“农机+农艺+农民”等类型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劳动力、资金、技术、土地、设备多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助推现代农业进程,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一、赤峰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从2008年赤峰
期刊
国际组织亦称国际团体或国际机构,是具有国际性行为特征的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常设性机构。国际组织的筹资机制对相当一部分的国际组织政策走向和治理机制具有重大影响,成员国通过捐资等方式获得国际组织的投票权份额和相应的治理机构席位,对国际组织政策走向和业务开展施加全方位影响力,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拓
期刊
尽管过去十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但财政支农资金多头管理,交叉重复使用,资金投入分散,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决,妨碍制约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的矛盾依然没有破除,这不仅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阻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认识不到位。无论在中央各部委涉农机构层面看,
期刊
长期以来,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资金分属水利、国土、发改、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管理,资金使用分散、项目布局无序、管理要求各异、投资标准不一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资金规模效益。为解决这些问题,2014年,山东省财政厅、发改委、国土厅、水利厅等部门启动实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支持县级政府将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
期刊
去年以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杨楼孜镇不断创新财政管理,全面推行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制度,做到监管重心下沉,监管关口前移,取得了初步成效。  成立杨楼孜镇财政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制定镇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实施细则及财政干部财政资金监管职责,镇主要领导与包村干部签订资金监管责任书。  财政干部划片包干。财政干部每人包两个村,和包村干部一道对所包村的项目类资金、补贴类资金、村级“三资”全面捆绑进行监管。把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意见》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要取得显著成效的宏伟目标。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农业转方式的重要文件,《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明晰的路径,对我国农业转方式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