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其内外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与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规模、范围、内容、模式、手段、质量,对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图书馆管理创新,不仅是图书馆事业不断自我超越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的需要,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信息时代 图书馆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116-02
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新的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是在创造和掌握新的科学管理知识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外部环境,提高组织各要素在质量上发生新的变化和新的组合过程,是指机构把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等要素组合引入机构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其内外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与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从规模、范围、内容到模式、手段、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也同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图书馆管理创新,不仅是图书馆事业不断自我超越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的需要,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1.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基本同步,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图书馆的发展也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1.1 管理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通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图书馆管理的对象是图书馆系统,有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之分。宏观系统的管理是对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微观系统的管理是对具体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管理的目的是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职能。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数图书馆已全面实行计算机集成管理;在深化现实图书馆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服务;不少公共、高校图书馆已开始将RFID无线射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使文献的查阅和索取更加准确便捷,提升了读者自助性。这既给图书馆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也对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挑战。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运行特点,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扬弃和取舍。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与图书馆读者的需要。
1.2 管理创新是图书馆现代化的需要。
图书馆的现代化包含了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在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信息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图书馆不再是获取信息的惟一渠道。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图书馆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来满足社会日益膨脹信息资源的需求。由此,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呈现出馆藏文献多载体、多媒体化,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化,管理手段计算机化,文献提供网络化等特点。图书馆已不仅仅是收集保存文献资料的藏书机构、向读者提供文献借阅的普通服务机构,而且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所拥有的丰富文献资源,成为向读者提供信息情报咨询的智囊机构,对包括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与网络媒体资源进行筛选分析并形成新的专题性文献的数字文献生产加工机构。这意味着图书馆的职能、任务与工作层次正在和已经发生深刻的转变,要适应这种转变,图书馆管理必须有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走现代图书馆管理创新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只有牢固确立创新意识,不断发扬创新精神,在创新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才能为图书馆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1.3 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
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图书馆从产生到成熟在西方已有数百年,在我国也已超过了百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图书馆管理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朝纵深发展,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图书馆管理进入了从重视书籍收藏向重视读者服务的转变。突出表现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以图书为本到以读者为本,从封闭到开放,从重视一般性文献借阅服务到加强参考咨询服务,从单一的现实图书馆服务到现实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同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和传统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影响,无论是图书馆管理机制还是运行机制仍基本沿袭着旧的理念与模式,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图书馆管理同步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
2.1 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要求。图书馆管理是从一般管理中分化出来的,是不断吸收、改造其他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图书馆的特点而形成的管理体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将从根本上动摇各类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不能例外。现代图书馆管理充分吸收和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汲取管理学的研究精华,不断以新的观念、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使管理系统总体功能不断优化。首先,特别强调系统化。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的实践话动,解决和处理管理的实际问题。它要求图书馆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整体角度来认识问题,服从大局,从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出发,以防止片面性和受局部的影响。其次,重视人的因素。加强培养人、尊重人、关心人,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与成就感,以保证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地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再次,广泛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的。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正是从传统的管理思想转变为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图书馆管理才会达到现代化水平,才能使图书馆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与作用。
2.2 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是管理创新的物质基础。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程序、服务模式,管理策略等许多概念和内容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普遍应用,使图书馆在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加工、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仅有普通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且有数量极其庞大的电子信息资源;信息的载体不仅是印刷型的,还有更多是非印刷型资料;图书馆服务模式从借借还还的服务,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则进一步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和资源的周转率,扩大了信息服务领域,更充分地满足了读者对信息时效性、个性化等方面的需求,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这一切不仅快速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益,同时也为图书馆管理创新创造了条件。
2.3 管理主体素质的提高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力量。
图书馆管理的主体,一是图书馆领导者,二是馆员。图书馆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是馆藏资源,而正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图书馆领导者和馆员。作为创新主体的领导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自己个人的形象、个人创造力的发挥,也直接关系到单位事业的兴衰成败。优秀馆员则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管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实际作用的发挥与否将在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的图书馆学专家迈克尔•戈曼曾提出“图书馆拥有三大资源,一支由训练有素和知识渊博的图书馆员和其他图书馆工作者組成的队伍;馆藏;供检索馆藏使用的书目控制系统。”在美国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这就是说,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成为首要因素。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是一个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创新究其本质就是人的创新,人的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
3.图书馆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3.1 在管理理念上创新。
管理观念是在管理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它指导和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所有创新的关键实质上是人的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只有思想观念上产生了变革,才会带来管理方法和技术上的创新。就我国图书馆目前的整体发展状况而言,应当继续在服务理念、办馆宗旨、价值观、工作原则、馆员角色定位以及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等方面转变观念,实现从重视文献收藏到重视读者服务的转变,从以图书为本到以读者为本、以社会为本的转变。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人的能力的开发、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激发上。
3.2 在管理体制上创新。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按我国管理体制结构,逐渐形成了以公共系统、科研系统、高校系统为主,军事系统、工会系统、中专系统、党校系统并存的管理局面。各类型图书馆处于一种纵横联系都十分松散的状态。由于每个图书馆受所属领导机构的管理体制的限制,加之资金有限,人员有限,服务有限,不能充分发挥行业整体合力,不能真正实现文献信息的共知、共建、共享,不能全面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全面免费服务以及高校等其他类型图书馆面向社会读者开展服务。在管理体制上创新,就是要尽快改变我国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加强图书馆事业的宏观管理,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全面深入共建与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3.3 在管理模式上创新。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面对知识总量的不断的增长,知识领域不断扩展,用户自身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生产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的趋势,图书馆实际已开始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目标,就是根据图书馆的既定目标,合理地组织要素,并择其最优的组合方法,使之成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系统的功能,向读者与社会提供方便、快捷、准确、优质的服务。因此必须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模式,建立以“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中心的新模式,尊重图书馆从业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和发展,要采用竞争机制选拔人才,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人才,在图书馆内营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学习研究的氛围,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从而使管理创新从图书馆领导者少数人的意志扩展为全体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共同理念、共同行动,图书馆管理创新也将在这种共同实践中得到充分而持久的落实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徐建华.现代图书馆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0
[2] 陈有志、郑章飞.1994年以来我国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述评,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年03期
[3] 佛山市图书馆主编.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2001.08
[4] 郭琦华.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
关键词:信息时代 图书馆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116-02
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新的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是在创造和掌握新的科学管理知识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外部环境,提高组织各要素在质量上发生新的变化和新的组合过程,是指机构把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等要素组合引入机构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其内外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与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从规模、范围、内容到模式、手段、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也同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图书馆管理创新,不仅是图书馆事业不断自我超越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的需要,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1.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基本同步,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图书馆的发展也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1.1 管理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通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图书馆管理的对象是图书馆系统,有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之分。宏观系统的管理是对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微观系统的管理是对具体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管理的目的是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职能。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数图书馆已全面实行计算机集成管理;在深化现实图书馆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服务;不少公共、高校图书馆已开始将RFID无线射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使文献的查阅和索取更加准确便捷,提升了读者自助性。这既给图书馆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也对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挑战。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运行特点,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扬弃和取舍。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与图书馆读者的需要。
1.2 管理创新是图书馆现代化的需要。
图书馆的现代化包含了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在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信息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图书馆不再是获取信息的惟一渠道。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图书馆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来满足社会日益膨脹信息资源的需求。由此,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呈现出馆藏文献多载体、多媒体化,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化,管理手段计算机化,文献提供网络化等特点。图书馆已不仅仅是收集保存文献资料的藏书机构、向读者提供文献借阅的普通服务机构,而且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所拥有的丰富文献资源,成为向读者提供信息情报咨询的智囊机构,对包括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与网络媒体资源进行筛选分析并形成新的专题性文献的数字文献生产加工机构。这意味着图书馆的职能、任务与工作层次正在和已经发生深刻的转变,要适应这种转变,图书馆管理必须有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走现代图书馆管理创新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只有牢固确立创新意识,不断发扬创新精神,在创新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才能为图书馆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1.3 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
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图书馆从产生到成熟在西方已有数百年,在我国也已超过了百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图书馆管理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朝纵深发展,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图书馆管理进入了从重视书籍收藏向重视读者服务的转变。突出表现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以图书为本到以读者为本,从封闭到开放,从重视一般性文献借阅服务到加强参考咨询服务,从单一的现实图书馆服务到现实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同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和传统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影响,无论是图书馆管理机制还是运行机制仍基本沿袭着旧的理念与模式,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图书馆管理同步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
2.1 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要求。图书馆管理是从一般管理中分化出来的,是不断吸收、改造其他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图书馆的特点而形成的管理体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将从根本上动摇各类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不能例外。现代图书馆管理充分吸收和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汲取管理学的研究精华,不断以新的观念、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使管理系统总体功能不断优化。首先,特别强调系统化。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的实践话动,解决和处理管理的实际问题。它要求图书馆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整体角度来认识问题,服从大局,从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出发,以防止片面性和受局部的影响。其次,重视人的因素。加强培养人、尊重人、关心人,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与成就感,以保证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地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再次,广泛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的。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正是从传统的管理思想转变为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图书馆管理才会达到现代化水平,才能使图书馆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与作用。
2.2 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是管理创新的物质基础。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程序、服务模式,管理策略等许多概念和内容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普遍应用,使图书馆在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加工、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仅有普通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且有数量极其庞大的电子信息资源;信息的载体不仅是印刷型的,还有更多是非印刷型资料;图书馆服务模式从借借还还的服务,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则进一步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和资源的周转率,扩大了信息服务领域,更充分地满足了读者对信息时效性、个性化等方面的需求,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这一切不仅快速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益,同时也为图书馆管理创新创造了条件。
2.3 管理主体素质的提高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力量。
图书馆管理的主体,一是图书馆领导者,二是馆员。图书馆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是馆藏资源,而正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图书馆领导者和馆员。作为创新主体的领导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自己个人的形象、个人创造力的发挥,也直接关系到单位事业的兴衰成败。优秀馆员则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管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实际作用的发挥与否将在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的图书馆学专家迈克尔•戈曼曾提出“图书馆拥有三大资源,一支由训练有素和知识渊博的图书馆员和其他图书馆工作者組成的队伍;馆藏;供检索馆藏使用的书目控制系统。”在美国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这就是说,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成为首要因素。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是一个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创新究其本质就是人的创新,人的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
3.图书馆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3.1 在管理理念上创新。
管理观念是在管理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它指导和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所有创新的关键实质上是人的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只有思想观念上产生了变革,才会带来管理方法和技术上的创新。就我国图书馆目前的整体发展状况而言,应当继续在服务理念、办馆宗旨、价值观、工作原则、馆员角色定位以及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等方面转变观念,实现从重视文献收藏到重视读者服务的转变,从以图书为本到以读者为本、以社会为本的转变。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人的能力的开发、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激发上。
3.2 在管理体制上创新。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按我国管理体制结构,逐渐形成了以公共系统、科研系统、高校系统为主,军事系统、工会系统、中专系统、党校系统并存的管理局面。各类型图书馆处于一种纵横联系都十分松散的状态。由于每个图书馆受所属领导机构的管理体制的限制,加之资金有限,人员有限,服务有限,不能充分发挥行业整体合力,不能真正实现文献信息的共知、共建、共享,不能全面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全面免费服务以及高校等其他类型图书馆面向社会读者开展服务。在管理体制上创新,就是要尽快改变我国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加强图书馆事业的宏观管理,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全面深入共建与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3.3 在管理模式上创新。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面对知识总量的不断的增长,知识领域不断扩展,用户自身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生产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的趋势,图书馆实际已开始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目标,就是根据图书馆的既定目标,合理地组织要素,并择其最优的组合方法,使之成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系统的功能,向读者与社会提供方便、快捷、准确、优质的服务。因此必须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模式,建立以“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中心的新模式,尊重图书馆从业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和发展,要采用竞争机制选拔人才,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人才,在图书馆内营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学习研究的氛围,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从而使管理创新从图书馆领导者少数人的意志扩展为全体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共同理念、共同行动,图书馆管理创新也将在这种共同实践中得到充分而持久的落实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徐建华.现代图书馆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0
[2] 陈有志、郑章飞.1994年以来我国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述评,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年03期
[3] 佛山市图书馆主编.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2001.08
[4] 郭琦华.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