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同期行剖宫产和二尖瓣置换术病人的体外循环管理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孕妇 38岁.体重50 kg.孕37+3周,间断发热伴咳嗽2周.查体孕妇端坐呼吸、双下肢水肿、少尿.心率140次/min,血常规示白细胞(11.7~14.9)×109/L,血红蛋白85~106g/L,血小板(177~224)×109/L.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瓣叶增厚,腱索中度粘连,开放受限,瓣口最大开放面积为0.74 cm2,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约为75 mm Hg(1 mm Hg=0.133 kPa),诊为二尖瓣重度狭窄、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高压,贫血,心功能Ⅳ级,胎儿窘迫.限期行剖宫产术和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

其他文献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有关其在肺癌诊断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传统TBNA相比,EBUS-TBNA可清楚地显示气道外纵隔内血管、淋巴结以及占位性病变的关系,在EBUS实时监测下进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解决了传统TBNA只能进行"盲穿"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对周围大血管的损伤,极大地提高了这一技术的安伞性和准确性.现
期刊
病人 女,77岁.发热伴反复咳嗽1年余.20余年前有胆囊炎手术切除史,无肝脏疾病史.此次伴发黄浓痰,外院CT检查提示右下叶肺块状阴影.生化检查:总胆红素10μmol/L,间接胆红素2 μmol/L.腹部MRI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内见多发结节影。
期刊
食管瘢痕性狭窄常是误服酸碱等化学制剂或热力灼伤所致,经适当急性期处理,狭窄后行食管扩张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治愈.但部分病人瘢痕狭窄严重,扩张效果不佳或反复出现狭窄需手术治疗。
期刊
病人 男,44岁.活动后胸闷、胸痛1年,休息可缓解,未行药物治疗.胸闷、胸痛加重1天.既往吸烟史20余年,饮酒史10余年.心脏超声示左房内径39 mm,左室舒张末内径57 mm,左室收缩末内径44 mm;心尖区饱满,有一腔与左心室相通,呈矛盾运动;左室壁呈弥漫性运动减弱;射血分数0.45.心电图示Ⅱ、Ⅲ、avF、V3-6导联ST段抬高0.05~0.10mV,Ⅰ、avL导联T波低平,Ⅱ、Ⅲ、avF、
期刊
病人 男,31岁.发现心脏杂音2年,间歇性发热伴胸闷2个月.查体:体温37.8℃,心界扩大,可闻及心尖部3/Ⅵ级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3肋间轻度舒张期叹气样杂音。
期刊
目的 探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的手术效果、随访结果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应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42.6岁.所有病人均经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测压,根据术前、术后,桡动脉、足背动脉平均压差变化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均治愈出院.术前桡动脉足背动脉平均压差36~63 mm H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6年7月到2008年5月在心脏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141例,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律、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6例.出院135例中,随访129例(95.56%),失访6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6.79±7.91)个月.随访者中1例1O个月死于心衰,余12
2002年9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应用电视硬质气管镜手术治疗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病人1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18~80岁,平均(51.3±21.5)岁.肿瘤最大径0.6~1.5 cm,平均(1. 3±0.3)cm.病变位于气管4例,隆凸1例,左主支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2例。
期刊
目的 总结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会.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4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应用覆膜支架封堵,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31.5±5.4)岁.动脉导管平均直径(28.3±0.8)mm,肺动脉收缩压平均(66.0±8.3)mmHg.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5±1.5)个月.结果 术后造影示3例动脉导管完全封闭,1例残余少量
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主动脉夹层的平均年发病率为5~10例/100万人~[1],且其经过十分凶险,如未能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主动脉瘤也具有极高致死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发病机制却尚未明确,因此在医学上尚不能做到对该类疾病的早期预防,而近年来对金属蛋白酶的研究却开创了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