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孤芳自赏,而是大家都来赏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ald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总统、贾斯汀·比伯、金·卡黛珊和教皇方济各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是:他们都玩起了自拍。自拍本身并不是新鲜事物,不过在过去两年里,开始疯狂地流行起来,从一种潮流变成一种社会现象。
  2013年年末,“自拍”一词当选牛津词典年度热词;2014年4月,美国有专家称,迷恋自拍可能是精神疾病的表现;2014年7月,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将“自拍成瘾”定义为精神疾病的消息被中国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后经证实这是一则假消息。到了2014年年末,自拍杆被《时代》杂志推上2014年度发明榜单。自拍疯狂地流行起来。在百度热门搜索风云排行榜TOP50内有多项都与“自拍”有关;百度关键词搜索中与“自拍”有关的网页高达6千万之多。任意地浏览一个相关网页,你都会看到花样百出的自拍照片。人们对于自拍如此热衷,使得自拍大大超过自我拍摄的狭小范围。
  虽然“自拍成瘾是精神疾病”是个假新闻,但心理学界的确对自拍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美国心理学家拉特里奇博士曾经提出,自拍、晒照、求赞的心理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生物学行为,因为人类需要社会认知度。自拍并非孤芳自赏,恰恰相反,“大家都来赏”才是其背后的真实愿望,就像你去参加朋友聚会希望听到别人说“你今天真漂亮”一样。
  自拍在当代已经成了表达信息的一种完美载体,毕竟面部表情是语言交流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比如去年12月,一架载有费迪南德·普恩特斯等8人的小飞机在夏威夷沿岸掉落。普恩特斯掉进海中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翻出他的GoPro相机,自拍了一张他在海中半浮半沉的照片。这位“淡定帝”的照片相当于一种宣言:“我在这儿,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自拍让我们搜集自我和朋友的自传性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改变。”玛丽安·哈代博士说。她是达勒姆大学营销学讲师,专攻数字社交网络领域研究。“我们在不断改写自己。这是自然的自我建构过程的延伸,它涉及到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呈现自己……同时又敏感而易受影响。”


  在自拍行为中,自己的身体是舞台和演员,自己同时也身兼导演和观众。自拍的过程即是创作的过程,且这个过程不同于拍摄风景或者其他人物,但当被拍摄客体为自己时,这个过程比起普通的摄影(像)更加纯粹,它可以被看作完全的自我创作的劳动过程。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人们总是试图向别人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以获得赞美、接纳、认同。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要,也就是被他人认同的需要。自拍作品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流行,大量自拍作品被自拍者发布到互联网。随着消费社会、文化工业将越来越多的视觉形象、商品符号传递给大众,人们不仅开始关注自身,而且关注自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否符合消费社会的符号规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特定的身份,请别人评价自己并不适当,另外,现实生活中受到褒扬的往往是出众的人,一般人较难得到关注,这就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失落与不安,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将这种渴望他人关注的需要投射到了网络上。网络带来的后续行为(转发、点赞等)使自拍者认为他人会认同其创作出的作品,且他人认同的价值和自拍者本人认为的价值相当,而这个作品所展现的也正是他/她本人。如此得到的结果满足了人渴望被关注和确信会被关注的需要,但结果是否真的被关注,已经不再重要。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使自拍越来越容易实现,个体的独立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于是社交網络上出现了“自拍一族”,他们用照片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无论你想不想看,自拍照就在那里,或悲或喜,不离不弃。
其他文献
在梳理了“自拍神器”之后,记者恍然大明白:从快门线到美颜手机,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自拍潮流的极速发展。在并未遥远的过去,手机只是作为通讯工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摄像头特别是前置摄像头的出现,推动了自拍的流行。但自拍的流行更促进了手机拍照技术的精进。2014年,许多手机厂商推出了以自拍功能为竞争力的产品,他们运用最精尖的科技和最专业的设备来实现更高质量的自拍“谁把我拍得最美”谁就能霸占市场。  手机
期刊
使馆员工/学生索婧和晓然  第一次自拍大概是在2004年前后,手机刚有拍照功能时,拍一张当作邮箱和博客的头像。其实我一直不怎么爱自拍,大头像没有拍过几张,独自旅行也主要是拍风景。现在喜欢自拍是因为喜欢和男朋友一起拍两人的自拍,如果只有自己就挺无所谓的。  往往都是一个人提出一个想法,另一个人提出更好的,这样无限下去,直到拍出两个人都满意的。最开始是拿卡片机,看好两个人的位置和动作大概是怎么样的,然
期刊
攝影,曾经是一种奢侈的行为,是富裕阶层为自己留下影像纪念的生活方式。但今天,社交网络以及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摄影成为所有人喜爱使用的生活手段,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自拍。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用自拍的摄影方式留下自己——或自己与家人亲友、或与自己喜爱的偶像甚至宠物——在世界各地某处空间的影像而不用借助他人。2014年7月初,中国一家门户网站发出一则报道称,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已将“自拍成瘾”定义为强迫症,其特
期刊
2014年5月22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2014版地球马赛克图,它是由36422张自拍照拼合制作而成的。这是一张巨大的图片,具体来说是32亿像素——如果我们能把它打印出来,足足可以覆盖32万平方公里,开辆汽车跑一年也看不完全貌。  在2014年地球日(4月20日)当天,NASA请人们在世界各地回答一個简单的问题:“我在哪儿?我在这儿!”(I am on earth right now.)
期刊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招呼布拉德·皮特、安吉丽娜·朱莉、梅尔·斯特里普等一众大牌一起来了张现场自拍,并立即上传到推特上。这张欢乐的自拍立刻获得了空前数量的转发,在此之前推特的轉发纪录是77万条——就是那张奥巴马2012年连任总统时与夫人拥抱的照片。“奥斯卡全明星自拍”仅用35分钟就打破了这一纪录,奥斯卡这个话题在推特上迅速被引爆,一度使得推特网站崩溃。目前该条推特的转发量已超
期刊
2014年夏天的西班牙潘普洛纳奔牛节上,一名男子在两头愤怒奔跑的斗牛前自拍,真可谓胆大包天。不过,他的危险行为违反了当地法律,因而遭到警方通缉,最后被罚款4100美元。这张舍我其谁的自拍以其“勇敢”程度当之无愧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今年十大自拍照片。  當地时间2014年5月,19岁的俄罗斯摄影师、极限运动爱好者Alexander Remnev,和朋友一起成功攀爬上世界最高住宅迪拜公主塔的顶部
期刊
沉睡了近一个世纪的法国设计师品牌、高级定制鼻祖 Paul Poiret,将挂牌出售。不过,虽然貌似挂牌出售会是一个获得新生的机会,但是一想到其之前主人的天才创造和现在挂牌出售,也不知买者何人的未卜命运,不免觉得唏嘘。  Paul Poiret先生是一位位充满幻想的时装大师,他于1879年4月生于巴黎,是布料商的儿子,其貌不扬,但从小就与服装结了缘。二十四岁的Paul Poiret在欧伯街5号开设了
期刊
2014年7月在藝门画廊展出的《自拍 Selfie》 ,是艺术家刘铮发起的“人体自拍”项目,他通过移动互联网,号召陌生人自拍自己的裸体,传递给他,在双方都同意的前提下,由他把这些照片发送到公开的社交网络中,例如微信、instagram。在这些照片中,有传统的又美又萌的头像自拍,有异装癖的男孩沉浸于自我世界,更有一位妈妈,挺着肚子坦然面对变形的身体。  “自拍”项目始于2014年初,距离上次出作品已
期刊
拍摄途中的意外遭遇  2011年,英国摄影师David Slater来到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North Sulawesi)的一个国家公园,打算拍一些黑冠猕猴的照片。黑冠猕猴又称苏拉威西猴,非常珍稀,已經濒临灭绝。David 和猴子们在一起呆了三天,相处甚欢,但一次拍摄过程中他离开了相机一小会,这时有趣的事发生了:成群的黑冠猕猴霸占了他的相机,拍下了上百张照片后,David才拿回自己的相机,这上
期刊
镜子与自画像,认识自己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美丽英俊的少年纳西索斯,在他生活的环境中就是男神一般的存在,少女们只要看到他就会情不自禁地爱上他。水妖艾蔻爱上了纳西索斯,却得不到回应。于是艾蔻在复仇女神面前发下了诅咒:“让无法爱上别人的纳西索斯爱上自己吧!”就这样,她的诅咒开始应验了。  当纳西索斯来到湖边弯下腰喝水时,看见湖面上映着自己俊美的倒影,便立刻爱上了自己。从此,他每天都到湖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