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城乡互助养老社区模式研究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城市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人口转移,引起乡村空心化,乡村老人们存在缺乏关注、无人照顾的情况。为解决城市和乡村共同的养老问题,城市土地资源有限,而乡村土地资源闲置等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构建城市老人和乡村老人共同互助养老社区非常具有必要性。既能让城市老人可以在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乡村中安度晚年,又能使乡村老人可以在当地得到照顾和关注,城乡互助养老社区为城乡老人们共同提供了优质养老环境。本文主要研究城乡互助养老社区模式,养老社区设计策略及设计原则,探讨如何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城乡老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养环境。
  关键词: 老龄化  互助养老  优化资源 城乡融合
  1.背景分析
  1.1.我国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我国从1999进入老龄化社会,增速高于全球同期水平;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年轻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乡村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劳动力总量不断减少,自2013年以来,劳动力总量达到峰值后,“人口红利”减弱,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了持续的压力,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年社会面对的严峻挑战。
  1.2 我国养老现状分析
  1.2.1城市养老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养老主要形式为居家养老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的人群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0%,与配偶同住的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1.9%。家庭结构模式的转变及户代际数的减少,导致了老年人口得到的照护有限,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不能为老年人口提供全面的保障;机构养老模式一般提供老人日常生活的看护,照顾,和集体娱乐活动,以及具备一定的医疗和康复条件。但是大部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室内外空间都较局促,很难摆脱“病房模式”,老人活动空间十分有限。面对当下老龄化速度加快,以及家庭结构的转变,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发展新的养老模式。
  1.2.1乡村养老现状
  随着城镇化发展,乡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老龄化速度加快,出现大量“空巢老人”。一方面,大部分乡村缺乏养老机构,一些乡村养老机构基础设置不足,医疗条件匮乏,使得乡村老人的老年生活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面,大多乡村老人经济收入不稳定,对儿女的依赖程度较高,所以在物质上,乡村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有限,抗风险的能力较低。
  1.3 互助养老社区现状分析
  1.3.1互助养老概念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在“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条款中提出,大力支持志愿养老服务,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互助养老”通常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能一定程度上的照顾自己的生活,具备自理能力,愿意和他人互相帮助,通过互助服务进行养老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把社会中的各个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包括城市互助,乡村互助,城乡互助等多种形式。互助养老应该称为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核心是有组织地发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以老年人为主的各类人力资源的闲置时间(闲置人力资源),低成本地相互帮助、提供服务。
  1.3.2我国互助养老社区建设
  目前我国互助养老社区建设以福利和公益型的资金来源为主导,主要组织者包括了村两委、老年协会等农村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总体来看,由老年协会、外来社会组织负责运行的互助养老的资金来源更加多元,除政府补贴、服务购买之外,还有经营性收入、老年人交纳会费和餐费、老年人子女的捐助、社会组织项目和捐赠等。由于目前互助养老还在起步阶段,除部分公益型靠个人、社会组织来组织发动以外,其他的组织系统主要依托村庄治理、老年协会的组织机制。从互助内容来看,受资金和组织限制,乡村养老服务中心主要分布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村级组织能力较强、老年人口较多且居住较为集中的规模较大的行政村或社区,对于那些交通不便、老年人居住分散的自然村以及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行政村,养老服务的覆盖率非常低。
  2.发展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生活的追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品质化的需求。养老不是需要被动的看护,而是全面健康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的需求,不仅包括确定性的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主要包含情感、健康、尊重、文化娱乐、教育、交往和自我实现等方面。构建城乡互助养老具备满足老年人精神和物质双重需求的条件。
  2.1优化配置城乡资源
  城市和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在城乡资源配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城市具备的基础建设明显优于乡村,具备在设施设备上的优势,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人口数量多,导致养老机构房间紧张,养老成本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尾气排放,大气污染,绿地资源缺乏等环境问题,和老年人所向往的养老生活环境并不相符。而乡村具备优越的自然环境,空置的土地,但是又缺乏规范的养老社区的规划和建设。所以在自然资源丰富,环境生态良好的乡村建设优质、先进的养老社区,既让节约了城市老人的养老成本,也让乡村老人享受优质的养老资源。
  2.2 促进城乡融合,实现无差别城乡
  城乡互助养老社区促进了城乡老年人口的交流與互动。城乡老人们在共同的养老社区中,增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意识、经济的交融,缩小城乡之间认知的差异,在不断融合中,实现城乡的无差别化。城市老人中有退休的老师、医生、公务员等,可在社区传授普及各种专业知识,比如利用城市老人的自身特长开设太极社团、民乐社团、养生讲座等,提高乡村老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增加乡村老人们的体娱乐趣;另一方面,乡村老人们具备丰富的传统农业知识,部分老人还具有传统手工艺技艺,可给城市老人传授耕种知识,手工艺技艺,让城市老人们在养老社区中体会田园农耕生活的乐趣。在成都大邑县青霞镇,创建了邻里互助社区,虽然在距离成都市区50公里,但是却吸引了大量成都市区退休的城市老人入住。幸福公社为每一位入住的老人都提供66平米的耕地,社区内定期开展坝坝宴,创意集市,促进社员互动交流,来自城市的退休老人们向当地村民学习农耕知识的同时,也定期举办夜校讲坛的形式,给当地乡村老人们交流各行业的知识,丰富了乡村老人们的文化生活。   3.设计策略
  城乡互助养老社区,是指在乡村中利用乡村闲置的房屋和土地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引进对田园生活有向往的城市老人们,和当地乡村老人共同居住,形成城市、乡村老年人资源共享的互助型养老社区。社区中可满足老人们日常生活起居所需要的睡眠、饮食、文体娱乐、医疗康复等功能需求。
  3.1 区域位置选择
  区位的选择要考虑自然、经济、交通三大因素,要考虑城市老人和乡村老人共同的便利性,其选址应在城市近郊的普通乡村选址。考虑交通便利,离医院较近的区域,选址的距离应距离城市15km-50km之间,车程1至2小时之间。近郊的乡村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相对便利的交通。乡村中地域开阔,且有一定的乡村闲置农房,提供养老社区基本的住宿和活动场所的保障。在近郊乡村选址,可让老人们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同时,也得到城市资源的输送和补给,促进城乡交流和乡村振兴。
  3.2 空间组织单元
  城乡互助养老社区空间组织单元可采用组合院落式布局。根据乡村的地形和道路建设,乡村的农舍院落组合方式形式多样。建造互助养老社区,必须要和当地的村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选取适合的院落组成互助养老社区,将组团院落的场地、建筑、公共环境都进行适老化改造,设置宽敞开阔的出入口,开放的室外公共空间,满足人群的户外休闲。在每个单独院落中,设置独立的庭院,交通流线的设计上,应考虑弱化庭院的交通性,而增强场所聚集性,具备交流休憩等复合功能。丰富的组合院落形式,提供老年人多个休闲、聚会、社团活动的室外公共空间。形成功能组织丰富,形式多样的院落组团空间。
  3.3构建城乡老人互助生活圈
  城乡互助养老社区中,由于老人来自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同的兴趣、性格、社交习惯等,可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等形式收集老人的各项资料,可根据老人的各项资料数据建立互助生活圈,形成不同的兴趣社团。老年人在养老社区,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乒乓球社、书法社、舞蹈社、种植社等多样社团组织,社团内部经常开展各类活动,社团之间也可以定期开展成果展示和互动,增进老人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多样的组织形式,老年人可以积极的融入自己的社交圈,找到自身在群里中的认同感的价值,建立互助型社交圈。通过社交圈的建立,也可实现老人对情感的倾诉和慰藉,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实现身心的健康。
  3.4建立智慧养老系统
  目前4G网络已覆盖98%的行政村,下一步的新基建、5G也要向农村延伸,这些硬件设施改善以后对城乡互助养老社区中建立智慧养老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立实时、快捷、低成本、高效、互联化的智慧养老服务,可让老人们充分享受物联网带来的便捷和舒适。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在5年内建设500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意味着智慧养老驶入发展快车道。智慧养老系统可远程监控老人生活比如,老人在家中摔倒,地面的安全传感器就会立即通知此前协议约定的医护人员和老人亲属;“智慧养老”不仅将时刻保护老人的安全,还能全方位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比如,借助手腕式血压计、手表式GPS定位仪等,不仅能随时随地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个随身携带的“药匣子”, 可随时监测佩戴人的血压、血氧、心率等基本健康数据,设有一键呼救、亲情拨号等简易操作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障。
  3.5 整合当地资源,互助形式“多元化”
  城乡互助养老社区的建设中,老人们不仅是在规划的养老社区场地中生活,还可以结合当地新农村的配套设施,利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硬件资源。如利用村镇的健身场地,配置适老化的相关文体健身活动器材。还可整合村、镇图书馆、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当地的设施和资源,为养老社区的老人们提供文化体娱活动和医疗保健服务;并且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规划农业旅游区,打造田园观光路线,亲子农耕体验区等,既提供了老人们广阔的户外活动空间,又提供了老人的子孙们看望老人,和老人们共享天伦的互动交流场所,同时也增强了城乡互动交流,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同体的发展。
  4.设计原则
  4.1安全性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身体的力量和平衡性减弱,反应速度变慢,养老社区设计的安全性是首要原则。安全的社区环境可提供老年人充分的安全感和保障性,安全性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如道路交通安全,人车分流,道路分级明确,道路系统清晰,且具备明显的识别性;使用材质要考虑其无毒性,防火性,铺地材质要考虑防滑性;社区标识系统准确、清晰、简易,便于老人识别等,安全的社区环境是老人们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设计原则。
  4.2无障碍原则
  在养老社区的住宅内部和室外场地均需考虑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的需求。在场地中充分考虑高差、坡度、扶手等设计的无障碍化。例如在社区当中的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设施应系统、连续,在老人住房、走廊、楼栋出入口、室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大门等重要空间节点间形成完整的无障碍通路,并与公共道路的无障碍系统顺畅连接,以满足老人的无障碍出行需求。在社区的室内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如设置感应照明灯具,减少地面高差,加宽通道,采用防滑地面材质,卫生间设计扶手和呼叫系统等。
  4.3地域性原则
  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保护乡土景观和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其独特的地理价值。在社区营造中,充分利用乡土植被景观及场地现有建筑材料资源,减少人工干预和降低建造成本。如利用乡村中的苗圃打造公园绿地,鱼塘河道建设清水平台,休闲步道等,既充分尊重了地域文化,又能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资源。
  4.4系统性适老化原则
  在养老社区的营造中,需要系统考虑的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养老社区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整体,是由建筑、道路、景观、标识、照明等多种因素构成,在进行空间适老化设计的过程中,要从色彩、空间、尺度、材质、肌理、触感、视觉、听觉等多个系统上全面考虑老人的实际需求,同时,还需考虑日照、气温、雨雪等天气条件的影响,可通过设置连廊、架空层等带顶空间,场地中建筑物、植物和构筑物的合理布局,营造具有良好微气候的活动场所,为老年人创造舒适的出行和活动环境。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去营造符合老年人日常生活习惯,使其身心愉悦的生活环境。
  结语
  在我国老龄化问题日渐加剧,养老问题凸显。在城乡共同体发展的背景下,整合城乡资源,构建城乡互助养老社区,实现老年人形成互助、积极健康的养老模式是社会的当务之急。营造城乡互助养老社区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倡导老年人的主体参与感,让老年人们增强城市与乡村在意识、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城乡老人之间建立互相的信任和尊重,让老人们在社区中既具有归属感,又能形成良好的互助关系。在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近郊乡村中建設城乡互助养老社区,既能解决城乡养老面对的共同困难,整合城乡资源,又能促进乡村振兴,实现无差别城乡,提供我国城乡老人们的安定、幸福的老年生活。
  参考文献
  (1)陈雪萍.互助养老服务理论与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王芳.城市近郊生态田园养老院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4)王耀良.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养老居住空间环境设计探究--以成都地区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6
  (5)刘文慧.集体土地参与田园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6)叶湄.抱团养老模式下的南浔区荻港村乡村交往空间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8
  (7)罗毅.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康养产业的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视角,2019(05): 158-158
  作者简介:潘虹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四川资阳,职务/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学,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目前是一个智能化的社会,自动化问题已经成为电气工程行业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更加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自动化技术在电气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基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展开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应对策略  1、前言  目前在我国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下
期刊
摘要;现如今电力行业对于人们的日常工和生活来说,产生了较大的改变性作用,但是传统的电力行业发展中还存在固有化的部分问题。电力作为改善我们生活状态的重要保障,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和亚欧笑醒,使得电力能源源源不断地进行供应。因此将电气自动化技术结合到电力系统中,对于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电力系统的后续发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蓬勃向上,人们在满足来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后,整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在用电过程中,对于耗电量的需求也在不段加强,这对于用电质量来说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视电力系统中配电网技术和质量的改进成为来当下电力系统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为了能够加强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工作效率,结合自动化技术进行改革创新,更新原有的使用设备,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其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工作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种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以来都是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从当前特种设备使用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导致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监察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特种设备监察存在的不足进行探究,指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特种设备安全可靠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特种设备
期刊
摘要:面对逐渐增加的交通压力以及部分地区交通拓展的实际需求,桥梁隧道工程成为主要的建设工程类型项目之一。在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可能会受到众多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可能对于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桥梁隧道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且在科学范围内制定有效、可行的控制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对道路桥梁隧道的建设工作来说也不例外,该方面的技术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该工程的各方面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加强对工程施工问题的研究分析,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满意的桥梁隧道。  关键词: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难点;处置技术  1.前言  我国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但是在具体
期刊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社会改革也逐渐深入,现阶段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的相关探讨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要想实现高效的城市污水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就需要重视应用严谨的处理机制。本文对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促进现代环境保护不断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环境保护;实施途径;分析研
期刊
摘要:计算机技术快速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也产生了推动作用,在电力系统当中实现,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程度上推动这一发展趋势的全面落实。而且对于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讲,不仅仅可以使电力系统的日常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够增加电子系统的智能化运作水平,智能电网就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所产生的产物。所以在本文中将对计算机技术在教学
期刊
摘要: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备能源,为了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高水平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研发新技术、设备,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自自动化技术问世以来,就凭借广泛适用性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电力系统中推动着配电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此,本文将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作为核心,对其含义和现状进行介绍,然后指出配电自动化的常见问题和具体故障,最后提出有效的处理策略,期望能为推动配电自动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煤炭需求量的增加,煤矿开采也在数量与规模上实现了不断的扩大。而在煤矿井下开采的过程中,因为其环境条件十分复杂,粉尘以及易燃易爆气体含量很大,这些都会对井下设备的应用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应用效果直接决定着煤矿的生产安全。如果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发生故障,便很容易导致煤矿井下的火灾以及瓦斯爆炸事故发生,进而对煤矿井下作业的顺利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