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人秀的华丽转身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2年7月13日,浙江卫视首播的《中国好声音》已然成为这个夏天中国大地最“红”的声音。《中国好声音》虽然打出了“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的牌子,其实质上仍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真人秀节目有了明显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 中国好声音 真人秀 真实 价值传播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35
  一、中国真人秀节目的“七年之痒”
  电视真人秀(reality television)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1)
  “秀”一词来源于英文“Show”,在英文语法中Show兼作动词与名词,有“展示、表演”之意。2000 年10月,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被公认为是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雏形,可能连这个祖师爷级别的真人秀节目都难脱摹仿国外节目模式的嫌疑,此后但凡叫得上名字的中国真人秀节目都可轻易地在国外找到亲戚。在野外生存真人秀、室内真人秀、表演选秀真人秀、婚恋真人秀、法律真人秀、职场真人秀、娱乐真人秀、公益真人秀、旅游真人秀等诸多类型中,尤以表演选秀真人秀为最胜,而这其中唱歌选秀更是占山为王。仅从《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这两个收视峰值便可见一斑。
  2003年,湖南卫视推出了《超级男声》,这档“大型无门槛音乐选秀活动”,以“海选”的形式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造星运动,掀起了超乎意料的收视狂潮,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湖南卫视再接再厉,推出了《超级女声》。2005 年,《超级女声》和《我型我秀》、《梦想中国》、《星空舞状元》、《星光大道》等一起,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然而众多效仿节目匆匆上马,质量却是在眼光越来越挑剔的观众面前每况愈下,某些节目甚至被先后叫停,2007年9 月,国家广电总局为了“切实抵制低俗之风”,针对选秀出台了限制细则。
  中国真人秀节目正面临“七年之痒”、迈入第八个年头之时,《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使得观众享受到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让中国真人秀节目华丽地转身,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大起大落既让我们看到其强势的收视热潮和广阔的电视前景,同时也让人担忧这些舶来的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本土化移植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等问题。
  二、舶来品的成功范例——《中国好声音》
  细数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历史,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凡是影响力大、收获最多掌声的节目无不脱胎于国外成熟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亦是如此,浙江卫视重金购入《荷兰之声》(The Voice of Holland)版权,虽然电视台拿到了一份被称为“节目模式圣经”(TV Format Bible)的文本,但是“电视台看重的,就是这些节目的成功经验。购买版权只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虽然知识产权也非常重要。”不过舒畅同时也认为,技术性的经验是可以速成的,看看“圣经”,听听原班团队的指导,很快就能学会。可是,如何对节目形式进行创新,特别是如何对节目精神的定位进行把握,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但偏偏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才是这些“外国高手”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
  那么西方舶来品如何拯救中国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中国真人秀带来了什么?
  1.“真实”的诠释
  尹鸿曾将电视“真人秀”拆开来解释,“真”是特色,“人”是核心,“秀”是手段。这三个因素相辅相成,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真”, 它是非虚构的,它的手段是纪实。(3)非虚构就是一些普通人在一些普通状态下的生存状况,用纪实的手法去反映。如果没有“真”这一点保证,这就是一个戏剧性的节目,因此真人秀节目追求展现选手的真实状态、评委的评判要真实公正、舞台上的表演能够调动起台下观众的真情实感。然而近年来某些音乐选秀节目以毒舌、炒作、黑幕而走红,“秀”的成分越来越大,违背了“真”的原则。
  可以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是回归到“真”的本源,真声音与真故事力求达到真人秀“本真”的要求。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陈曼娜认为:“音乐选秀的核心内涵,一是音乐文化,二是草根精神。中国音乐选秀在繁华和喧闹中似乎张扬了草根精神,但却失落了音乐文化。”除去节目形式新颖、环节设计流畅等因素外,《中国好声音》制胜之道的核心恰恰在于:重视了音乐文化,传递了真性情;实现了草根梦想,凸显了平民性、参与性与真实性。(4)
  1) 唱响真音乐
  《中国好声音》最大的创新之处——盲听,此后也成了中国观众津津乐道的选拔方式,祛除华丽造型、激情伴舞、台风表演,评委们背对选手,静静期待着那个“惊艳”好声音唱响,然后拍下“I WANT YOU”的灯钮。
  另外在一个小时的节目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歌者的演唱表演以及评委与歌者的简单交流,其中最明显的是主持人角色的弱化,有时只是充当一个广告植入者的身份,凸显了节目对音乐的重视。
  除了选拔方式和简化的环节设置,节目组过硬的技术支持也让真音乐尽可能的完美呈现,看完正常节目,感觉是参加了一场水准很高的小型演唱会,而不是一场搞笑的、东扯西拉的口水秀。
  2) 真故事
  西方的综艺节目往往都是比较纯粹的才艺或者声音表现,没有“讲故事”或者精神上的呈现,但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观众更希望从节目里看到丰富的情感,与选手的故事产生共鸣。因此节目组从800多名候选人中选择了200组去挖掘选手背后的故事,播出前,《中国好声音》共录制200多个故事,尽管最终播出的只有24个,但是节目组在幕后所花费努力是巨大的。(5)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点击量的迅速增多和节目收视率的火爆,选手身份和故事的真实性遭到了网友们的强烈质疑,到底为了节目效果而进行的处理与“造假”的界线在哪里?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也曾经发生这样的故事,松茸往往需要1 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才能采摘到一枚,对于只有几天拍摄时间的剧组来说,只能采用把松茸埋入地里“摆拍”的方式来呈现。对于以真实为根本的纪录片拍摄来说,这样的摆拍算不算造假呢?“对于纪录片来说,只要松茸是在山林里,只要是这个松茸,是卓玛在采,就是真实的。”该片的执行总导演任长箴如是说。节目效果始终不能背离真实世界的逻辑,如果让一个职业演员去采摘松茸,这就只能标注为“原景重现”,而卓玛的采摘是每天真实在发生的,只是因为自然条件的困难而选择了适当的摆拍,这就没有违背基本事实的真实,也是观众能够接受的。如果说中国好声音的音乐比拼的是现实真实的话,那么选手叙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不论是真实还是虚构,其实都是在真实之上的“超真实”。在媒介发达的当下社会,客观现实总是离不开中间环节——“再现”,这种再现包括选手自我叙述、媒介叙述两个层面,这过程中自然离纯粹的真实就愈来愈远。“中国好声音”让人们开始学着忠于自己的耳朵,那么观众也就该开始学着转变,真正欣赏这种纯粹的、淡化故事不煽情的音乐节目,尊重选手,多感受歌声,少窥探隐私。(3)
  2.正能量的传播
  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如此吸引观众,就在于它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自我实现的平台,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参与节目人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电视真人秀将话语权还给大众,究其实质是一种平民化传播。然而这些年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节目质量每况愈下,庸俗化、恶搞、娱乐化,“大众娱乐”逐渐走向“大众愚乐”的道路,中国真人秀节目期盼获得真切共鸣和正能量的价值传播。
  《中国好声音》节目中选拔的不仅仅是好声音,而是在这好声音背后对音乐诚挚热爱、对梦想真挚坚持的赤子之心。在她们身上,观众看到了勇敢、坚持、乐观和真挚,而伴随着选手们的比赛进程传播了节目价值观,使得节目励志感人,随后带来的是节目的口碑和收视效应。浙江广电集团高层领导将这一电视综艺节目创制的核心理念,概括为“以精英的实力创造大众文化”。 《中国好声音》对于大众的选择和呈现显得更为主动甚至刻意。节目并不排斥各类有专业背景的娴熟唱将,但似乎更钟情农民、学生、小店业主、街头艺人等平民学员,以及那些身有残疾的特殊歌手的震撼表演。无疑,仅从“好声音”的选拔而言,音乐院校、各类团体的专业人士恐怕更为名正言顺,但从电视的传播规律、时代的受众心理甚至媒体的传播责任而言,平民歌手强烈反差下的惊艳歌唱,音乐追求中艰辛励志或恬淡快乐所传递出的正能量,更易获得惊喜效果、真切共鸣和价值传播。
  三、中国真人秀节目何去何从
  中国各大节目类型中,真人秀节目大份额的占据着电视市场,然而这些真人秀节目绝大多数都是外来的和尚,虽然舶来品在中国有了成功移植的典范,但我们却没有一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真人秀。大禹在北京日报2012年9月20日第018版提出“中国真人秀节目进入了2.0时代”,不再有抄袭山寨而是充分尊重知识产权。中国真人秀节目正稳扎稳打,从学习借鉴开始在中国逐步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本土品牌真人秀节目。
  参考文献
  1.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一认识电视真人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2.王寅,《舶来品的成功,本土节目的失落》,《中国报道》,2012 年10 月
  3.杜颖,《2012 椅子很忙———“中国好声音”何以成为梦想平台》,《艺术广角》
  4.孟黎,《中国好声音:何以制胜》,金融时报,2012 年8 月31 日第009 版
  5.胡俊,《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内在变化》,《现代电视》,2012年第9期
  6.大禹,《2.0时代的中国“真人秀”——从<中国好声音>说起》,北京日报,2012年9月20日第018版
  作者简介
  林洁,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指导教师:管宁。
其他文献
[摘要]从辛德勒到拉贝、从德国纳粹到侵华日军、从“种族优化”到“大东亚共荣”,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神话以辛德勒和拉贝为载体,体现得淋漓尽致。此种淋漓尽致固然有赖于电影自身的影像表达策略——音乐作为角色、色彩配置、宽银幕等,但更多是因人人心中都有“英雄主义”的不朽情节。  [关键词]《辛德勒名单》 《拉贝日记》个人英雄主义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1
[摘要] 系列电影已经占据了电影市场的一部分。它发挥着观众对电影意犹未尽的优势,续拍第二部第三部甚至第四第五部。站在风尖浪头上的系列电影有很多,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电锯惊魂》系列。《变形金刚》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迈克尔?贝推出的科幻电影,根据同名动画片改编。但是不论是真人版电影还是动画片,都是美国出品的。因此也就能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本土化的特色。  [关键词] 大制作 系
[摘要] 同是千金大小姐的玉娇龙和安娜公主,身处不同的国度、年代,却经历了相似的爱情悲剧。《卧虎藏龙》与《罗马假日》及其所讲述的千金小姐叛逃记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热爱电影、追求爱情的人们所传颂。我们被主人公的爱情所感动,为主人公的命运而遗憾,而正是这些感动和遗憾,一年又一年地,为影片增添新的光环。  [关键词] 《卧虎藏龙》 《罗马假日》 造型 动作 剧情  doi:10.3969/j.
齐邦媛女士的《巨流河》以小见大、由内而外、以己及人的历时性视阈,用另外一只眼睛看中国大历史转型,反衬一系列二元反差,真实地还原和消解中华民族百年沉痛史。她书写一生历史,其实历史永远书写了她。她淡化政治却无处不政治,平淡得力透纸背。文学性本身是虚构的生命,而真实性是本底,文学也是“非虚构”生命。《巨流河》的孤岛漂泊心态势成为台湾文学“漂泊”主题经典。从“漂泊”主题向寻根主题、和平主题、未来主题、中庸
[摘要] 《小美人鱼》与《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都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改编的,尽管《小美人鱼》与《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同出一源,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而这差异正好构建了两种童话,一种是以成人的视角来演绎一个成人的爱情童话,另一种是以儿童的视角来展现孩子们心中的童话世界。  [关键词] 成人动画 儿童动画  doi:10.3969/j.issn.10
[摘要] 在2011年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国王的演讲》无疑是大获全胜的一部影片。该片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有立体的人物形象,平民化的角色,励志的精神享受,还挖掘了共同的跨文化理念——爱。因为父爱和手足之情的缺失,国王变得磕磕巴巴,同样也因为爱,乔治六世才最终战胜心理恐惧,成功地在紧急危难关头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  [关键词] 《国王的演讲》 爱的缺失 爱的补偿  doi:10.3969/j.
动画作为电影的一个分支,在21世纪的今天可谓风靡全球。凭借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一场又一场令人为之赞叹的视觉盛宴轮番上演,毫无疑问,就其技术层面而言,动画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然而,就其本质而言,剥去高科技的外壳,动画背后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十几年前的优秀动画虽在技术上落后于今,但其体现的艺术价值、哲学思考和人文情怀却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的作品。而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
[摘要] 《音乐之声》片段的镜头不仅起到交待人物、故事场景以及为后面的故事的展演作铺陈,更起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但导演在这里不是通过台词等常规方式来表现,而是通过建筑的空间达到这一目的,这正是这里的镜头语言独具匠心的地方。  [关键词] 镜头 建筑空间人物形象内心世界  电影是我们大家喜闻乐见、雅俗共赏、非常大众化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的镜头语言,就象我们平常所使用的汉语、英语等
[摘要] 加拿大动画导演诺曼·麦克拉伦(Norman McLaren)认为动画不是“运动的画”,而是“画出来的运动”。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对角色、物体、镜头等的运动的研究,要比单帧画面的造型、构图、色彩等的考虑更重要。通过对动画中运动的原因与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动画师更好的理解动画中的“动”。  [关键词] 动画 运动 角色  动画(Animation)是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
[摘要] 无梁殿又称砖殿,是盛行于明清时期的一种特殊建筑样式,其装饰艺术与与其它建筑形式相比,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宝华山隆昌寺作为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受到各代皇族的垂青。明万历33年神宗为庆祝母亲慈圣太后70大寿,斥巨资建造了三座佛殿分别用于供奉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史无前例地采用了左右双无梁殿的建筑形式,其装饰荟萃了当时多种装饰艺术的精华,对后世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装饰艺术及其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