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联合扩髓骨泥回植对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g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ESW)联合扩髓骨泥回植对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影响.方法 选取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SW组、扩髓骨泥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例.ESW组丢弃扩髓骨泥,于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14 d开始行ESW治疗,扩髓骨泥组则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将扩髓骨泥回植于骨折断端,联合治疗组在扩髓骨泥回植基础上辅以ESW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第4、8、12和16周,采用X线对3组患者的骨痂及骨折线愈合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术后第4周,联合治疗组、扩髓骨泥组骨痂及骨折线评分分别为[(1.55±0.52)分和(1.25±1.03)分、(1.50±0.71)分和(1.20±1.01)分],显著高于ESW组骨痂及骨折线评分[(1.11±0.32)分和(0.21±0.63)分,P<0.05];术后第8周,联合治疗组骨痂及骨折线评分增高至[(3.01 ±0.22)分和(4.00±1.46)分,P<0.05],显著高于ESW组和扩髓骨泥组的骨痂及骨折线评分[(2.01 ±0.67)分和(2.03±1.33)分、(2.10±0.57)分和(2.40±1.14)分,P<0.05];术后第12和16周,ESW组骨痂及骨折线评分分别为[(3.99±0.67)分和(5.81 ±1.33)分、(4.85±0.57)分和(8.50±1.03)分],扩髓骨泥组骨痂及骨折线评分分别为[(3.10±0.63)分和(3.51±1.26)分、(4.05±0.63)分和(6.30±1.26)分],联合治疗组骨痂及骨折线评分分别为[(4.95±0.24)分和(8.02±1.48)分、(5.75±0.24)分和(10.90±1.05)分],3组患者骨痂及骨折线评分均较前逐渐增高(P<0.05),同时间点比较后发现,联合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ESW组和扩髓骨泥组,且ESW组评分高于扩髓骨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6周,ESW组、扩髓骨泥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0%、50.0%和100.0%,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ESW组和扩髓骨泥组(P<0.05),ESW组与扩髓骨泥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W联合扩髓骨泥回植对股骨干骨折骨不连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可更好地促进其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噁唑酮制作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强度激光照射对UC大鼠病理性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共选取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6只)、UC对照组(8只)、200 mW激光组(8只)及400 mW激光组(8只).除正常组以外,其它大鼠均采用噁唑酮将其制成UC大鼠模型.两激光组大鼠于制模后分别给予相应功率激光照射,每天照射1次,每次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远期疗效.方法 共选取56例Ⅰ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均避免负重,并常规给予“舒血宁”改善微循环,同时进行中频电及超短波等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每天治疗2h,共治疗12周.于治疗结束2年后随访,分别从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方面对2组患者远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随访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检测患者血清BDNF及S100B蛋白含量,同时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2007年至2009年经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康复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手术治疗及常规处理,康复治疗组同时辅以围手术期综合康复干预(包括术前、术后肌肉力量训练,术后坐位、立位平衡训练及针灸治疗等),对照组仅遵医嘱于术后进行一般性锻炼.于手术前、手术后2周、3个月、6个
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一组以下背、腰骶、臀部疼痛或不适感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大约60%~80%的成人患有此类疾病,在美国,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位,每年因下背痛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社会经济损失超过100亿美元[1].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不良生活习惯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因长时间坐姿不正所导致的下背痛发病率逐年递增,且趋于年轻化.下背痛的
期刊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及对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60只.各组在第1、3、7、14、21和28天6个时间点应用BrdU标记脑梗死后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情况,用原位杂交半定量分析bFGF-2 mRNA表达情况,通过横木试验测试行为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科常见、多发病,好发于20 ~40岁青壮年人群,该症常发生于一侧,亦可累及双侧;其病因主要与精神紧张(使颞下颌关节周围肌肉过度兴奋、痉挛)、咬合关节异常(如单侧咀嚼)、创伤、寒冷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张口、闭口或咀嚼时出现颞下颌关节区疼痛、酸胀、弹响、张口受限等,少数患者可伴有头晕、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等,对患者日常进食、工作及休息均造成一定程度影响[1].
期刊
急性闭合型软组织损伤在运动损伤患者中较为常见,患部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容易造成缺血、缺氧、代谢产物蓄积,并诱发组织水肿及炎性反应,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多给予物理治疗、中药外敷等保守治疗.本研究采用高压氧治疗急性闭合型软组织损伤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期刊
感觉障碍的分型据报道,约65%的脑卒中患者有感觉障碍,包括抑制性或破坏性和刺激性症状两种,44%的脑卒中患者有显著的本体感觉障碍,严重影响偏瘫患者的康复[3].脑卒中后根据感觉障碍出现的部位不同,感觉障碍主要分为偏身感觉障碍、假性神经根型感觉障碍、手掌-口综合征、交叉性感觉障碍和同侧性感觉障碍,其中以偏身性感觉障碍最为常见.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将感觉障碍分为以下5型[4]。
期刊
目的 探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身体节段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测试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Brunel平衡等级量表、Berg平衡量表和5 m起立-步行计时测验;同时采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身体节段法,分别进行坐位、立位和步行状态下的平衡功能测试.以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参数及运动功能、平衡量表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