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及经典作品的赏析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310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诞生于18世纪末的一种神秘的哥特式文学,以恐怖、血腥、死亡、颓废、的艺术情感存在。哥特式文学以制造恐惧幽静的氛围来表达作者内心的黑暗与欲望,进而反映社会的丑恶现状。18世纪末的欧洲尤为流行哥特式风格的文学,在英美文学届持续掀起热潮。不仅在18世纪末,而且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衍生到了现代。究竟拥有怎样强大的力量,使哥特式文学历经长久的淘沙,仍屹立于现代文学?
  关键词:英美文学;哥特;传统;经典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影响深远,是国家社会的精神支柱。文化深不可测,没有国界。英美文学在文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前进更具深层意义。而作为英美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哥特式文学,不得不引起文学届的重视。深入研究哥特式文学,了解并发扬哥特式文学的魅力,是文学届的重要使命,更是新一代文学青年的前进目标之一。
  一、哥特式文学的诞生
  哥特,一般指哥特人。历史上的哥特人生性残暴,主张暴力解决问题,通过侵略,烧杀抢掠等武力方式解决问题以及扩张城池。哥特人所经之地,经常弥漫着严肃凶杀的气氛,他们的凶狠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人们习惯将残暴,凶杀,狠戾等词与哥特人联系起来。“哥特”一词,也就被赋予了血腥的意义。在此基础之上,衍生的文学作品,则被称为哥特式文学。作品的风格与描写手法,与哥特人性格相近,多用哥特人所制造的氛围渲染故事环境。哥特式文学主要以小说为主,策划描写凄凉恐怖的小说环境。
  哥特式小说是历史上并且流传至今的一种小说类型,主要包括灵异小说、恐怖小说。可以说,哥特式小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使我们现在习惯的将恐怖阴森等词语与哥特式联系起来。它的诞生,无疑是英美文学的一大重要变革与进步。
  二、英美文学与哥特式文学
  哥特式文学起源于欧洲,在历史上乃至现在文学上,都占据重要地位。哥特式文学自它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以及文学作家。在当时社会文学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文艺复兴,当时的英美等国家思想解放,传播自由理念,其言论更加锋利。哥特式文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哥特式文学主要以小说的形式体现,通过恐怖、悬疑、黑色浪漫等方式,表达出丑陋的人心以及社会万恶的一面。哥特式小说,就像一朵经受风吹雨打仍然坚挺的玫瑰,鲜艳却又刻骨铭心。
  哥特式小说大多以古城堡、森林、吸血鬼、乌鸦、废物、荒野等为背景,故事情节以复仇、凶杀、暴力等为主,常伴有鬼怪神灵或者其他的超自然现象。哥特式文学因为其反面的描写手法与故事情节,与普通浪漫主义的中心思想相悖,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文学。它具有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却又不同于向往美好世界的浪漫,而且忠于灭亡的浪漫。各个民族的文化,经过大浪淘沙,经过时间的筛选,只剩下符合现代社会气息的文学。但没有哪种文学,能像哥特式文学一样,拥有神奇的力量,经久不衰。
  现在风靡21世纪的《哈利波特》,就是广泛存在于现代人身边的典型的哥特式文学。《哈利波特》以悬疑推理为主,包含恐怖色彩,主人公通过对各类奇形怪异的案件进行推理破案,在破案过程中更是被层层迷雾遮掩,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受到一致好评。由《哈利波特》小说改编演绎而成的电影,更是不断就地圈粉。与往常安静和谐的小说电影不同,这部作品在宣传正能量时,通过反面教材,揭示社会某方面的罪恶,进而达到宣扬正义,战胜邪恶。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是它自己本身的成功,更是哥特式文学融入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与时俱进的成功。
  三、哥特式文学与中国文学
  哥特式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而是延续至今。哥特式文学因受到各路文学者的推崇,于是在其高潮期间诞生了大量的优秀经典作品,流传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通过对阴森渗人的环境描写和恐怖的故事情节的表达,不断抓住读者内心,使读者内在的感情被释放,不必再拘束于白天众人面前的戴着面具的自己。使内在的不为人知的灵魂得到释放,即使是恐怖的前段,读后感反而是轻松与快感。哥特式不同于主流文学和严肃艺术,因为它独特的风格和描写方式,使它独立于世俗之外。通过特立独行的描写手法,揭示了人性内在的本质。哥特式小说以描写死亡的血腥恐怖、封闭的生活环境、畸形变态的主人公为主,撇开普通大众所能轻易接受的和谐,以反和谐的方式诉说。
  四、结论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式文学影响重大,其内涵与意义深远。獨特的表达方式,为中国传统文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哥特式小说的恐怖、破坏伦理纲常、黑色浪漫主义,正是专注于感性的中国传统文学所欠缺的。不得不说,哥特式文学有着中国传统思想所不敢打破的纲常和伦理的圈子。哥特式文学之所以能够生存到现在,必定有其独特与旺盛的原因。要想使中国文学蓬勃发展,更加强壮,就要以哥特式文学为榜样,汲取哥特式文学的精华,丰富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1]李婷.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哈姆雷特》赏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1-23.
  [2]王婷.有关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28.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桑德拉·西斯内罗斯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西语裔女作家之一。《拉拉的褐色披肩》是美国拉丁裔文学的重要作品,但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有人对其成长小说特征进行分析。本篇文章根据成长小说理论,从主人公、结构和主题三个方面解读《拉拉的褐色披肩》的成长小说特征。  关键词:《拉拉的褐色披肩》;成长小说;特征  一、桑德拉·希斯内罗斯及其《拉拉的褐色披肩》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195
雨天是适合读书的时候,雨天独坐,边听雨声边读书,是生活中的惬意之事。整日为生活忙碌奔波,情绪不免变得焦灼,只有在这一刻才得到片刻的安逸。每当下雨,空气仿佛变得清新,周
期刊
印象中的安澜和凯华总是相伴出现.两人一明一暗的肤色、一外扬一内敛的气质相映成趣.我认识的诗歌写作者中,他们都是属于珍视汉字、用减法写作的诗人.这似乎是不“讨巧”的.
在水稻扬花的季节,我常常想起我的姐姐.这个原本与我没有血缘的女子,却一次又一次让我思念,让我的内心不得安宁,让我的灵魂痛苦不堪……她像一颗流星,倏忽从我们头顶上空划过
摘要:马蒂斯的色彩艺术注重人的情感和个性的表现,强调在描绘对象时先描绘自己的感觉。由此引发出在进行色彩艺术创作时,首先从人的精神层面出发,结合色彩感情的各个要素,创造出新的色彩结构,并且注重色域的平面性和抽象性。由此启发西方色彩艺术越来越注意反映人的内在色彩律动和色彩的真正生命存在,使色彩在离开物体的表面后具有了色彩艺术的独立性。马蒂斯的色彩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在色彩艺术上,从一开始的写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采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另选择同时间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标记,比较两组
1926年年初,在清华学校研究院任导师的梁启超先生,尿中带血的疾患益发严重.家人及亲朋好友极力主张寻求一位中医为其调治.梁先生却坚持己见,住进了沿用西医疗法一派洋式的协
清晨的炊烟袅袅升起,清凉的井水盛满石缸。阿婆端坐在炉火旁的板凳上,小小的我扎着羊角辫儿,坐在她的腿上。阿婆手里握着火钳,我手心里握着灶膛的火光。阿婆唱着儿歌:红萝卜,
期刊
摘要:赵孟頫作为元代著名书画家,不仅在书画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修养。“以书入画”是赵孟頫重要的绘画思想理论之一,他将书法的笔势、笔法合理的运用在绘画中,使书法与绘画相融合。“以书入画”的理论思想早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就有论述,赵孟頫提出的“以书入画”论深化发展了张彦远的观点,成为元代有代表性的文人书画观点。这一观点不仅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而且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