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立意训练,提高文章质量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意,是指作者在文章中传达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千古文章,意在笔先。文章的立意,如同军队里的统帅,如果立意不高,就像打仗时遇见平庸的主帅,整个战局就会缺少可圈可点之处。因此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要把立意训练作为重中之重。
  一、树立正确的立意
  部分学生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容易在文章中传递一些负面情绪或者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让主题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遵循正导向原则。即立意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必须积极向上,能够美化读者的心灵。
  如文章主旨是:“只有积极努力了,才有可能得到收获;而如果不勤奋努力,就难有收获”,学生想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很显然这句话并不符合文章立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人上人”是什么意思?是否只有承认社会存在阶层差别,才有“人上人”“人下人”的区别。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消灭“人上人”“人下人”这种阶层距离。那么学生如何选取符合文章立意的材料呢?一方面,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学生要选取具有正能量的事例传递文章主旨,杜绝语言表达偏差现象。
  二、针对文章主旨选择合适立意
  写作中专注于主旨是指应当让作文的论述重点始终如一,不能出现偏离目标,与目标表达不一致的现象。为了做到立意集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聚敛思维的能力,即运用紧扣文章关键词进行论述的思维方式,避免跑题。
  比如以“童年趣事”为题,不限题材写一篇文章。部分学生的立意是“为什么童年觉得有趣的事,现在不再有趣了呢?并非往事不再有趣,而是我的心境变了,只要恢复童心,依然会觉得万物皆有趣”。这篇文章主旨是要表达童年的“趣事”,因此这几句议论就有失偏颇。以记叙文为体裁更容易写作,可将人物与事件紧密结合。学生想要写好这篇文章,应该在文章中呈现记叙文的六要素,设计好文章框架,避免将笔墨浪费在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上。文章的视角也要精心选择,叙事角度不同给人带来的感受也不同。如果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叙述,即以“我”的视角,写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种叙事方法有利于增强读者的代入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会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而如果以第三人称叙述,那么文章便像电影一样,站在第三者的视角来表现整个事件中的人、事、物,叙述过程应冷静、客观,激发读者的共情与共鸣。这篇文章学生应用第一人称,更能呈现出过去和现在心境的变化。
  三、深化文章立意,升华文章情感
  深化文章立意,是指深入挖掘出文章的深层内涵与思想价值。即学生需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层面逐层深入地表现主题。不仅要说明人、事、物,還要揭示这人、事、物背后深层次的内容。
  比如教师让学生以“走过清明”为题写作,起初学生认为走过清明,就是度过了一个清明节,那么如何让文章立意更深刻呢?思维导图是在下笔前厘清框架的好方法,让学生结合“清明”这一关键词发散思维,联想与自己生活、情感相关的事件。学生联想到了酒、雨、禅念等……在完成思维导图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结合这些关键词来表现主题。掌握了立意方法以后,学生就会结合关键词挖掘主题要表达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学生选择以禅念为主题,可以通过记叙清明节时悼念亲友的故事,借此来说明它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有些学生会认为,斯人已逝,悼念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然而看到父亲在给祖父上坟时的表现,学生发现,父亲做的不仅仅是在形式上悼念亲人,而是通过悼念亲人的形式来回忆与亲人的点点滴滴,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四、培养学生以独特视角观察,让立意新颖
  一篇文章是否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其新颖程度有直接关系。如果学生在立意过程中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问题,以全新角度进行讨论,文章质量将显著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赋予文章更新颖的立意。
  依旧以“走过清明”的写作为例,学生通过将日常生活中栽树与在清明节这特殊时间栽树进行对比,阐述在这两个时间段栽树有什么区别。日常栽树有利于保护环境,增加学生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而在清明节这一特殊时间栽树则是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种下一片生机,既有普通时段栽树的意义,同时还寄托人们对逝者的哀思,文明祭祀。通过对比分析赋予栽树新的意义,以升华主题。
  作文立意影响着作文质量,如果学生能够在作文中有明确的立意,作文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需要把立意训练纳入到专项训练中,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是整个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和阅读又关乎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因此,如何将作文指导和阅读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每位语文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在作文指导中结合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初中作文指导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阅读能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能够将学生的想法表达出来并形成文章,以供阅读。纵观
期刊
基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写作能力成为了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培育目标之一。对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展开研究,是为了优化、完善写作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能够在新颖、独特的写作课堂上增加语言储备、积累写作经验,进而实现知识、能力双重发展的目标。以下结合真实的教学经验,探索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  从小学写作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学生词汇积累量少、阅读范围狭窄等是现阶段的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教会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逐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运用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时,教师既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运用上,又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全面展开听、说、读、写、思的训练,通过扎实的言语实践习得语文能力,构建“语用型”教学课堂。然而,纵观当下的语文
期刊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应以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为参照物,对作文教学策略进行研讨和分析。本文從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方面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具体策略,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方向也必须随之
期刊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促进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思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只有把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听说读写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开发思维,进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呢?这就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辨析,最终达到理性思辩的目的。  一、遵循儿童认知,通过品
期刊
材料作文常见的供料类型有故事型、寓意型、哲理型、时事型、诗文型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故事型、寓言型和哲理型。这三类材料作文的审题都有明确的方法,因此写作和升格材料作文是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的。例如对于故事型的材料,我们首先要把握中心,尽量从主要人物入手,注意人物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因为材料以记叙为表达方式,讲述的多是完整的一件事或故事,所以要根据材料的内容,梳理层次,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下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学好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必须实行素质教育。对此,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改革,其中分类指导教学受到了很多教师的推崇,或许由于经验不足,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分类指导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写作兴趣  目前的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的时候都只注重学生
期刊
高中作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其中点评环节必不可少,因此点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点评方法的重要性,现提出两种实用策略以及教师、自我、同伴三种主体的结合点评思路,以供教学参考。  一、點评的重要性  作文教学同阅读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既同阅读相关,更与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相关,即作文是学生吸纳知识后的艺术展示形式,同时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无论是标点符号
期刊
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写作是关键的一环。它不仅是中考语文的重点考查项目,更关乎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生面临着写不出作文的困境。其实,学生并不是真的写不出作文,只是由于他们的写作思维受到限制,教师如果不注重拓宽其思路,学生就无法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使作文质量大大降低。因此,本文以实际案例作为基础,对初中生写作思维的拓展训练进行深入分析。  一、培养发散思维,展开求异训练  魏
期刊
写作与阅读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知识,借助阅读来提升写作能力;在写作中运用阅读所积累的素材,深度理解文本。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才是语文教学的理想状态,才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通道。  一、借力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词语匮乏,表达不畅,读文如嚼蜡。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学生需要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