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史实考证,人类自石器时代已使用天然的火山玻璃。在公元前200年,巴比伦发明了玻璃吹管制玻璃的方法,接着这个方法传入罗马,欧洲最早发现的玻璃品是1世纪罗马的波特兰瓶。到了11世纪,德国发明制造平面玻璃的技术。这种技术在13世纪的威尼斯得到了进一步改良……欧洲于是成为玻璃手工艺术品的发源地之一。它将玻璃的历史传承、手工艺技术,以及玻璃所能发挥至极致的美轮美奂,全部收纳囊中,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热衷于玻璃手工艺术的人们,在这里见证了玻璃所能够呈现给人类的神秘而奇幻的梦境。
当玻璃更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时,更有一群人将玻璃以及玻璃用品的制作方法工业化,这催生了更多与玻璃有关的衍生品。如今,玻璃手工艺品的种类已跳出“玻璃”范畴,水晶玻璃、仿制水晶已然将水晶手工艺品带入了玻璃的世界之中,让玻璃手工艺品的种类丰富起来。也正是因为类似的种种原因,人们更难将玻璃与水晶完全剥离开来。
记得第一次到欧洲旅行的时候,玻璃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艺术品。在布拉格,各种精雕细琢的水晶手工艺品都让我爱不释手,却件件价格不菲——这与中国的玻璃制品现状刚好相反。是的,在欧洲,“手工艺品”是贵价之物,它同时又让手工艺品本身的制作工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工匠们将最传统的玻璃制作工艺保存至今,再融入了属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创意。玻璃的制作工艺在我的旅途中逐一被揭晓。然而,在旅行的过程中,眼前所见的一切都让我发自内心地为它们感到惋惜与悲伤:要知道,在欧洲,你至少要先耗费三年的时间来学习与玻璃手工艺有关的知识和玻璃手工艺品的制作,才能上了“玻璃手艺”这条道。如此一来,再完美的手工艺都要被工业化取代,或许玻璃制造工业化是这一行业最终唯一的出路。于是,抢在玻璃手工艺还没有没落的时刻,也有了这份与玻璃手工业比赛的专题。
巴伐利亚捍卫玻璃艺术
将GPS定位在巴伐利亚丛林地带一个名为Frauenau的小城,只因当地的玻璃博物馆闻名全球。
对于德国玻璃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史来说,这个偏僻的小城从始至终都没有失去过它的至高地位。玻璃手工艺品的历史在Frauenau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之久,至今这里还保留着三个玻璃手工艺工厂。它更被视为艺术玻璃运动在欧洲地区最重要的源起之地。
博物馆是个巨大的玻璃房,外面看上去就像是雪地里搭建起的一座水晶宫。算起来,这座博物馆自1975年建成到今天也快有30年,并且在七年前进行过翻修工程。博物馆的创始人之一是在德国玻璃手工艺行业赫赫有名的Erwin Eisch。作为欧洲的艺术玻璃运动先锋者,他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在Frauenau玻璃博物馆中作为长期展品展出。在博物馆里正在出售的一本小手册上,我看到一段博物馆创始人的话:“博物馆的内部被装饰成如早年的Gistl玻璃工厂一样,熔炉与玻璃手工艺工匠们依旧在整个空间的中心,周围是加工流程区,再远一点就是玻璃厂房。这才是它应有的样子。博物馆所在的位置即是曾经的熔炉所在位置。我觉得只有这样的安排最适合我们的博物馆。”
展品如今包含的品类齐全,从波西米亚和巴伐利亚丛林玻璃时代的作品到威尼斯的手工水晶杯,从色彩精美细腻的小巧鼻烟壶到教堂里五彩斑斓却又充满宗教凝重感的花窗,从新艺术流派和装饰主义风格作品到现代的Studio Glass风格艺术作品,无一不涵盖其中。这里所展示的模拟手工制造现场足以让他们了解整个玻璃的手工艺品制作的流程。在一楼的一角,一组以反纳粹主义为主题玻璃手工艺品,再以玻璃艺术的方式向世人陈述着人类的残酷,让我至今难忘。
橘子园里的琉璃小屋
著名古堡Rdental城堡非常出名,。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并非古堡,而是古堡区域的橘子园,那里就是现代玻璃博物馆的所在地。
这里是德国目前唯一的专门展览当代玻璃艺术作品的博物馆,300件作品出自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艺术家之手。这里群组和大件的玻璃艺术品比较多,从入口处向博物馆的最深处一件件铺开,体积规模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加上灯光的布置和墙面的映衬,将玻璃反射的五彩光线映照着辐射开来,让艺术品本身的气场更加强大。在参观的两个多小时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座现代玻璃博物馆中的部分展品,与Frauenau玻璃博物馆中的展品略有交集,但几率并不高。我极喜欢这里将不同的展厅根据不同的颜色装饰得各具特色,且每一间展厅内的玻璃艺术品之间都能够找到其相通之处。一个博物馆,其精彩不只在于所展出的作品是否能够给予人新鲜的营养,布展更是为整个展览甚至博物馆增色的关键,就像是奢华商店里的橱窗,若失去了奢华的氛围和橱窗布置的气场,再昂贵的商品看上去也同样廉价。
博物馆的一楼和二楼之间由一条旋转的全透明玻璃楼梯连接在一起,沿着楼梯蜿蜒而上,从二楼向下俯望一楼的群组玻璃艺术品,却又是另一种景象。玻璃艺术最迷人之处便是它的立体,油画的画面即便再立体,也还是归于平面,而玻璃可以在作品的每一面呈现不同的感觉。且不说这些纯粹到极致的Studio Glass作品,哪怕是一只小巧的鼻烟壶,从不同的侧面看,都可以看到与众不同的色彩和立体效果。尽管这些作品的深意并非每个人都能够解读,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作品本身存在的价值和其中所蕴含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年轻人的传承与创新
由四个热爱玻璃手工艺品的年轻人共同运营的博物馆,地处瑞典南部的Boda小镇。
在博物馆展厅背后有几个独立隔开的空间,儿童游乐体验区、手工制作区和视频展示区。在体验区里,孩子们可以借助各种模拟道具做成的“玻璃制品”,来体验最传统的玻璃手工艺制作方式。每年夏天,这里都会开设不同主题的手工体验课程;视频展示区在相应的主题展厅之内,例如在KOSTA BODA展厅,BertilVallien与“十二大师”团队共同制作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Studio Glass系列作品之一的现场制作过程,参观者可以亲眼目睹玻璃从最原始的熔化状态到最终经过工匠和设计师们的巧手逐步完成至最后的成品状态。这里还有在Orrefors工厂拍摄于1921年的珍贵史料,完整记录了此品牌在当时的年代如何生产玻璃手工艺餐桌日用品系列的过程等等。 The Glass Factory项目的建立并非偶然,这个小镇与玻璃手工艺的渊源很深,但是大多数人已经快要将这里遗忘。在2011年半年之间,即成功地完成了两场大型展览,一个是来自纽约的Studio Glass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另外一个则是由博物馆负责人策划的主题展览:从最早期的波西米亚时代的玻璃手工艺品、意大利传统手工艺品,到传统玻璃手工艺品以及Studio Glass风格的玻璃手工艺品,几乎无所不包。其中尤其以瑞典当地的玻璃手工艺品为长期展示的主要作品,包括如今已经永远成为历史的“BODA”品牌最早期至工厂被取缔之前的所有产品。
哥本哈根的蓄水池里寻宝
在哥本哈根老城外不远处一片公园里的Cisternerne现代玻璃艺术博物馆,在走过这么多国家以后,只知人们可以将博物馆搬到地下,却不知在地下水不断渗透的地方,也可以安然无恙地建出个博物馆,似乎再没有比这里更新奇的去处了。
专门负责博物馆对外沟通工作的Tod Alan Spoerl是个个头极高的地道丹麦人。他说,这里原本是哥本哈根的一个多用途蓄水池。直到1996年才被建成博物馆,沿用至今。难怪Tod一直对我们强调这座博物馆的“独一无二”。平心而论,如此潮湿的博物馆,恐怕除了玻璃艺术品之外,再无其他材质的艺术品能够承受得起。花岗岩墙面和脚下的水泥地面,水气慢慢地渗透,墙壁上甚至可以看到浅浅的水渍,还有水流细微地沿着原有的水迹缓缓流下,而粗糙的墙壁也与细腻的玻璃艺术品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人们能够透过光线发现玻璃的奇幻魅力。
整个博物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防空洞,在这里可以看得到曾经的闸门被砸掉打通,不同色彩的灯光诡异地照亮着一个个局部空间。在博物馆的两侧,斜坡状的墙壁上分别展示着一些Studio Glass作品,大多数属于抽象派,所要表达的深意给予人们巨大的想象空间——玻璃盘子被粘贴在墙壁上,竟也牢固,这些布展人员定是施展浑身解数,让如此与众不同的博物馆呈现最完美的作品展示效果。中间的通道位置,小部分装置作品被放置在潮湿的地面,大部分玻璃艺术品则用绳索悬挂起来,透明的玻璃上根据艺术家的创作想法被填满了色块,这些拼接的色块所组成的图案根据其作品的名字来解读,更便于参观者参透其中的涵义。
博物馆里的展品全部出自欧洲艺术家之手,Robert Jacobsen、Carl-Henning Pedersen、Per Kirkeby、Bj?rnN?rgaard、 TróndurPatursson、Arne Haugen S?rensen和Peter Brandes等著名的艺术家都在其列,且他们的作品已经成为这里馆藏的长期产品陈列。
贡献出一座艺术宝库
似乎经济状况没落的西班牙人不够重视玻璃手工艺,这个MAVA博物馆从建成至今,就连很多当地人都没有听说过。博物馆的所在地是一座近百年历史的漂亮城堡,只是所处位置有点怪异。空旷的场地之外,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近几年才新建起来的住宅楼和公共场馆,唯有这座古堡是一眼就看得出上了岁数的,就像是中国城市新建的开发区里,藏了一座千年古庙。
古堡的内部结构,其实还是以博物馆的空间需求进行重置,共有四层楼面,其中包括会议室、咖啡馆、多功能厅、短期展览馆、办公行政区和图书馆。
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大多数Studio Glass作品都具有雕塑作品的特征,轮廓清晰,结构分明,线条棱角分明或自然流畅。听说1997年博物馆刚刚建成的时候,这里只有107件艺术家捐献的长期展出作品,随后每年都在不断上涨。目前真正在展厅展出的作品大约在 120多件左右,其中90多件艺术品出自欧洲艺术家之手。
几乎每一座博物馆的建成,最初都有一批艺术作品捐献者,MAVA也不例外。这些艺术家之中如Javier Gómez,后来也成为博物馆的创始人之一,展出了47件个人作品。在欧洲的这一次玻璃手工艺品之旅,一直以来令我惊讶的是,但凡收藏了来自全世界玻璃艺术家或设计大师之手作品的博物馆,都会出现日本艺术家的作品,可见日本在亚洲的玻璃制造地位,就连意大利最著名的玻璃手工艺品牌VENINI也与诸多日本的建筑设计师和艺术家合作设计玻璃艺术品。这一次,我又在MAVA博物馆找到了日本设计师Takako Sano为这里捐献的60件作品。
在博物馆的馆长Luisa看来,玻璃手工艺术品所展示的是其材质本身的魅力和这种材质在展示方面所能呈现的张力。她说,所谓材质,就像石头、金属和其他任何一种材料一样,玻璃本身就是表达艺术想法的一个介质。
意式的玻璃传奇
大名鼎鼎的VENINI Showroom,低调得让人有点意外,只是橱窗里的那几件Studio Glass手工艺术装饰品格外惹眼。即便是他们将牌子挂得再怎样低调,也避不开过客注目的眼光。这也正是众多艺术家们将力量汇集于此,才能够成就的独特气场。
作为琉璃岛历史悠久的玻璃手工艺品牌之一,VENINI由意大利米兰的一位律师Paolo Venini创立。在VENINI,盘不是盘,碗不是碗,杯不是杯,瓶不是瓶。只要被贴上了VENINI的标签,一切与玻璃有关的东西,便都可被称之为“艺术”。在VENINI的简介栏里,也会发现一句同样风格的介绍:VENINI不需要任何介绍,作品就是我们最好的说明。每一件都以设计师独特的个人风格自成一体,并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品位优势与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制品所抗衡。在VENINI,大多数系列作品都属于限量版范畴,且以全手工制造方式呈现,只是这些著名艺术家的名字就足以让人难掩收藏欲望。从历史的每一个阶段来看,它的玻璃手工艺装饰品都以独到的设计品位赢得了众多玻璃手工艺品收藏者关注的目光,将艺术与建筑中所富含的现代主义流行元素融于玻璃手工艺装饰品的设计之中,让所有系列都变得如此可人。
VENINI Showroom的展示区将最新和最经典的设计都集中在一起,风格鲜明,但彼此之间得以完美搭配。在这里的每一刻,都能够感受到这些设计前卫的玻璃手工艺装饰品在愉悦着我的神经。无论是透明还是非透明,无论是多种色彩的拼接还是完整的单一色调,无论是平滑透明看上去毫无杂质还是玻璃内部带着气泡如梦境般奇幻,VENINI都能够将我们从现实拉进梦想的小世界。
Tips
水晶比玻璃贵?
错错错!其实两者之间的成本相差无几,差别只在于配方的少许不同。水晶杯的成分中添加了其他成分,可以让杯体看上去更加透明光洁,整体而言,水晶的配方成本其实要比普通的玻璃配方成本低一点。现在的水晶杯之所以昂贵,与配方无关,而是与其光亮的外表和流行趋势有关。
去哪国买哪个品牌?
玻璃的昂贵程度与其制作工艺与其用途有关。日常所用的玻璃制品最昂贵的莫过于来自意大利的VENINI、法国巴黎的Baccarat、瑞典的KOSTA BODA、德国的Zwisel和Eisch等。在工业玻璃中,Schott为太空站所专门打造的玻璃,该是我们目前所知世界上公认最昂贵的玻璃种类。
如何拍玻璃艺术品?
在博物馆的杂乱光线下,仅适合观赏玻璃,却不适合拍摄。如果博物馆的背景颜色为黑色或尼龙布展示台,拍摄效果会相对好。
拍摄角度最好是在正面偏上的位置,但也取决于周边的具体光线。
有条件使用三脚架最好,否则很容易令图片发生模糊。
如果在镜头上根据产品的颜色来加上偏光滤镜,效果会更好,可以控制反光严重的状况。
买了玻璃品如何带回来?
最好随身携带,但较为厚重的玻璃手工艺品最好放在容易取出的地方,搭乘航班过安检时,安检机无法辨识如此厚重的物体,安检人员通常会要求乘客将其取出专门检查以确保其安全性。
如果体积和重量过大,还需参考玻璃艺术品的店员专业建议,通过其它途径运送回国。
当玻璃更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时,更有一群人将玻璃以及玻璃用品的制作方法工业化,这催生了更多与玻璃有关的衍生品。如今,玻璃手工艺品的种类已跳出“玻璃”范畴,水晶玻璃、仿制水晶已然将水晶手工艺品带入了玻璃的世界之中,让玻璃手工艺品的种类丰富起来。也正是因为类似的种种原因,人们更难将玻璃与水晶完全剥离开来。
记得第一次到欧洲旅行的时候,玻璃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艺术品。在布拉格,各种精雕细琢的水晶手工艺品都让我爱不释手,却件件价格不菲——这与中国的玻璃制品现状刚好相反。是的,在欧洲,“手工艺品”是贵价之物,它同时又让手工艺品本身的制作工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工匠们将最传统的玻璃制作工艺保存至今,再融入了属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创意。玻璃的制作工艺在我的旅途中逐一被揭晓。然而,在旅行的过程中,眼前所见的一切都让我发自内心地为它们感到惋惜与悲伤:要知道,在欧洲,你至少要先耗费三年的时间来学习与玻璃手工艺有关的知识和玻璃手工艺品的制作,才能上了“玻璃手艺”这条道。如此一来,再完美的手工艺都要被工业化取代,或许玻璃制造工业化是这一行业最终唯一的出路。于是,抢在玻璃手工艺还没有没落的时刻,也有了这份与玻璃手工业比赛的专题。
巴伐利亚捍卫玻璃艺术
将GPS定位在巴伐利亚丛林地带一个名为Frauenau的小城,只因当地的玻璃博物馆闻名全球。
对于德国玻璃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史来说,这个偏僻的小城从始至终都没有失去过它的至高地位。玻璃手工艺品的历史在Frauenau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之久,至今这里还保留着三个玻璃手工艺工厂。它更被视为艺术玻璃运动在欧洲地区最重要的源起之地。
博物馆是个巨大的玻璃房,外面看上去就像是雪地里搭建起的一座水晶宫。算起来,这座博物馆自1975年建成到今天也快有30年,并且在七年前进行过翻修工程。博物馆的创始人之一是在德国玻璃手工艺行业赫赫有名的Erwin Eisch。作为欧洲的艺术玻璃运动先锋者,他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在Frauenau玻璃博物馆中作为长期展品展出。在博物馆里正在出售的一本小手册上,我看到一段博物馆创始人的话:“博物馆的内部被装饰成如早年的Gistl玻璃工厂一样,熔炉与玻璃手工艺工匠们依旧在整个空间的中心,周围是加工流程区,再远一点就是玻璃厂房。这才是它应有的样子。博物馆所在的位置即是曾经的熔炉所在位置。我觉得只有这样的安排最适合我们的博物馆。”
展品如今包含的品类齐全,从波西米亚和巴伐利亚丛林玻璃时代的作品到威尼斯的手工水晶杯,从色彩精美细腻的小巧鼻烟壶到教堂里五彩斑斓却又充满宗教凝重感的花窗,从新艺术流派和装饰主义风格作品到现代的Studio Glass风格艺术作品,无一不涵盖其中。这里所展示的模拟手工制造现场足以让他们了解整个玻璃的手工艺品制作的流程。在一楼的一角,一组以反纳粹主义为主题玻璃手工艺品,再以玻璃艺术的方式向世人陈述着人类的残酷,让我至今难忘。
橘子园里的琉璃小屋
著名古堡Rdental城堡非常出名,。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并非古堡,而是古堡区域的橘子园,那里就是现代玻璃博物馆的所在地。
这里是德国目前唯一的专门展览当代玻璃艺术作品的博物馆,300件作品出自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艺术家之手。这里群组和大件的玻璃艺术品比较多,从入口处向博物馆的最深处一件件铺开,体积规模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加上灯光的布置和墙面的映衬,将玻璃反射的五彩光线映照着辐射开来,让艺术品本身的气场更加强大。在参观的两个多小时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座现代玻璃博物馆中的部分展品,与Frauenau玻璃博物馆中的展品略有交集,但几率并不高。我极喜欢这里将不同的展厅根据不同的颜色装饰得各具特色,且每一间展厅内的玻璃艺术品之间都能够找到其相通之处。一个博物馆,其精彩不只在于所展出的作品是否能够给予人新鲜的营养,布展更是为整个展览甚至博物馆增色的关键,就像是奢华商店里的橱窗,若失去了奢华的氛围和橱窗布置的气场,再昂贵的商品看上去也同样廉价。
博物馆的一楼和二楼之间由一条旋转的全透明玻璃楼梯连接在一起,沿着楼梯蜿蜒而上,从二楼向下俯望一楼的群组玻璃艺术品,却又是另一种景象。玻璃艺术最迷人之处便是它的立体,油画的画面即便再立体,也还是归于平面,而玻璃可以在作品的每一面呈现不同的感觉。且不说这些纯粹到极致的Studio Glass作品,哪怕是一只小巧的鼻烟壶,从不同的侧面看,都可以看到与众不同的色彩和立体效果。尽管这些作品的深意并非每个人都能够解读,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作品本身存在的价值和其中所蕴含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年轻人的传承与创新
由四个热爱玻璃手工艺品的年轻人共同运营的博物馆,地处瑞典南部的Boda小镇。
在博物馆展厅背后有几个独立隔开的空间,儿童游乐体验区、手工制作区和视频展示区。在体验区里,孩子们可以借助各种模拟道具做成的“玻璃制品”,来体验最传统的玻璃手工艺制作方式。每年夏天,这里都会开设不同主题的手工体验课程;视频展示区在相应的主题展厅之内,例如在KOSTA BODA展厅,BertilVallien与“十二大师”团队共同制作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Studio Glass系列作品之一的现场制作过程,参观者可以亲眼目睹玻璃从最原始的熔化状态到最终经过工匠和设计师们的巧手逐步完成至最后的成品状态。这里还有在Orrefors工厂拍摄于1921年的珍贵史料,完整记录了此品牌在当时的年代如何生产玻璃手工艺餐桌日用品系列的过程等等。 The Glass Factory项目的建立并非偶然,这个小镇与玻璃手工艺的渊源很深,但是大多数人已经快要将这里遗忘。在2011年半年之间,即成功地完成了两场大型展览,一个是来自纽约的Studio Glass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另外一个则是由博物馆负责人策划的主题展览:从最早期的波西米亚时代的玻璃手工艺品、意大利传统手工艺品,到传统玻璃手工艺品以及Studio Glass风格的玻璃手工艺品,几乎无所不包。其中尤其以瑞典当地的玻璃手工艺品为长期展示的主要作品,包括如今已经永远成为历史的“BODA”品牌最早期至工厂被取缔之前的所有产品。
哥本哈根的蓄水池里寻宝
在哥本哈根老城外不远处一片公园里的Cisternerne现代玻璃艺术博物馆,在走过这么多国家以后,只知人们可以将博物馆搬到地下,却不知在地下水不断渗透的地方,也可以安然无恙地建出个博物馆,似乎再没有比这里更新奇的去处了。
专门负责博物馆对外沟通工作的Tod Alan Spoerl是个个头极高的地道丹麦人。他说,这里原本是哥本哈根的一个多用途蓄水池。直到1996年才被建成博物馆,沿用至今。难怪Tod一直对我们强调这座博物馆的“独一无二”。平心而论,如此潮湿的博物馆,恐怕除了玻璃艺术品之外,再无其他材质的艺术品能够承受得起。花岗岩墙面和脚下的水泥地面,水气慢慢地渗透,墙壁上甚至可以看到浅浅的水渍,还有水流细微地沿着原有的水迹缓缓流下,而粗糙的墙壁也与细腻的玻璃艺术品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人们能够透过光线发现玻璃的奇幻魅力。
整个博物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防空洞,在这里可以看得到曾经的闸门被砸掉打通,不同色彩的灯光诡异地照亮着一个个局部空间。在博物馆的两侧,斜坡状的墙壁上分别展示着一些Studio Glass作品,大多数属于抽象派,所要表达的深意给予人们巨大的想象空间——玻璃盘子被粘贴在墙壁上,竟也牢固,这些布展人员定是施展浑身解数,让如此与众不同的博物馆呈现最完美的作品展示效果。中间的通道位置,小部分装置作品被放置在潮湿的地面,大部分玻璃艺术品则用绳索悬挂起来,透明的玻璃上根据艺术家的创作想法被填满了色块,这些拼接的色块所组成的图案根据其作品的名字来解读,更便于参观者参透其中的涵义。
博物馆里的展品全部出自欧洲艺术家之手,Robert Jacobsen、Carl-Henning Pedersen、Per Kirkeby、Bj?rnN?rgaard、 TróndurPatursson、Arne Haugen S?rensen和Peter Brandes等著名的艺术家都在其列,且他们的作品已经成为这里馆藏的长期产品陈列。
贡献出一座艺术宝库
似乎经济状况没落的西班牙人不够重视玻璃手工艺,这个MAVA博物馆从建成至今,就连很多当地人都没有听说过。博物馆的所在地是一座近百年历史的漂亮城堡,只是所处位置有点怪异。空旷的场地之外,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近几年才新建起来的住宅楼和公共场馆,唯有这座古堡是一眼就看得出上了岁数的,就像是中国城市新建的开发区里,藏了一座千年古庙。
古堡的内部结构,其实还是以博物馆的空间需求进行重置,共有四层楼面,其中包括会议室、咖啡馆、多功能厅、短期展览馆、办公行政区和图书馆。
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大多数Studio Glass作品都具有雕塑作品的特征,轮廓清晰,结构分明,线条棱角分明或自然流畅。听说1997年博物馆刚刚建成的时候,这里只有107件艺术家捐献的长期展出作品,随后每年都在不断上涨。目前真正在展厅展出的作品大约在 120多件左右,其中90多件艺术品出自欧洲艺术家之手。
几乎每一座博物馆的建成,最初都有一批艺术作品捐献者,MAVA也不例外。这些艺术家之中如Javier Gómez,后来也成为博物馆的创始人之一,展出了47件个人作品。在欧洲的这一次玻璃手工艺品之旅,一直以来令我惊讶的是,但凡收藏了来自全世界玻璃艺术家或设计大师之手作品的博物馆,都会出现日本艺术家的作品,可见日本在亚洲的玻璃制造地位,就连意大利最著名的玻璃手工艺品牌VENINI也与诸多日本的建筑设计师和艺术家合作设计玻璃艺术品。这一次,我又在MAVA博物馆找到了日本设计师Takako Sano为这里捐献的60件作品。
在博物馆的馆长Luisa看来,玻璃手工艺术品所展示的是其材质本身的魅力和这种材质在展示方面所能呈现的张力。她说,所谓材质,就像石头、金属和其他任何一种材料一样,玻璃本身就是表达艺术想法的一个介质。
意式的玻璃传奇
大名鼎鼎的VENINI Showroom,低调得让人有点意外,只是橱窗里的那几件Studio Glass手工艺术装饰品格外惹眼。即便是他们将牌子挂得再怎样低调,也避不开过客注目的眼光。这也正是众多艺术家们将力量汇集于此,才能够成就的独特气场。
作为琉璃岛历史悠久的玻璃手工艺品牌之一,VENINI由意大利米兰的一位律师Paolo Venini创立。在VENINI,盘不是盘,碗不是碗,杯不是杯,瓶不是瓶。只要被贴上了VENINI的标签,一切与玻璃有关的东西,便都可被称之为“艺术”。在VENINI的简介栏里,也会发现一句同样风格的介绍:VENINI不需要任何介绍,作品就是我们最好的说明。每一件都以设计师独特的个人风格自成一体,并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品位优势与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制品所抗衡。在VENINI,大多数系列作品都属于限量版范畴,且以全手工制造方式呈现,只是这些著名艺术家的名字就足以让人难掩收藏欲望。从历史的每一个阶段来看,它的玻璃手工艺装饰品都以独到的设计品位赢得了众多玻璃手工艺品收藏者关注的目光,将艺术与建筑中所富含的现代主义流行元素融于玻璃手工艺装饰品的设计之中,让所有系列都变得如此可人。
VENINI Showroom的展示区将最新和最经典的设计都集中在一起,风格鲜明,但彼此之间得以完美搭配。在这里的每一刻,都能够感受到这些设计前卫的玻璃手工艺装饰品在愉悦着我的神经。无论是透明还是非透明,无论是多种色彩的拼接还是完整的单一色调,无论是平滑透明看上去毫无杂质还是玻璃内部带着气泡如梦境般奇幻,VENINI都能够将我们从现实拉进梦想的小世界。
Tips
水晶比玻璃贵?
错错错!其实两者之间的成本相差无几,差别只在于配方的少许不同。水晶杯的成分中添加了其他成分,可以让杯体看上去更加透明光洁,整体而言,水晶的配方成本其实要比普通的玻璃配方成本低一点。现在的水晶杯之所以昂贵,与配方无关,而是与其光亮的外表和流行趋势有关。
去哪国买哪个品牌?
玻璃的昂贵程度与其制作工艺与其用途有关。日常所用的玻璃制品最昂贵的莫过于来自意大利的VENINI、法国巴黎的Baccarat、瑞典的KOSTA BODA、德国的Zwisel和Eisch等。在工业玻璃中,Schott为太空站所专门打造的玻璃,该是我们目前所知世界上公认最昂贵的玻璃种类。
如何拍玻璃艺术品?
在博物馆的杂乱光线下,仅适合观赏玻璃,却不适合拍摄。如果博物馆的背景颜色为黑色或尼龙布展示台,拍摄效果会相对好。
拍摄角度最好是在正面偏上的位置,但也取决于周边的具体光线。
有条件使用三脚架最好,否则很容易令图片发生模糊。
如果在镜头上根据产品的颜色来加上偏光滤镜,效果会更好,可以控制反光严重的状况。
买了玻璃品如何带回来?
最好随身携带,但较为厚重的玻璃手工艺品最好放在容易取出的地方,搭乘航班过安检时,安检机无法辨识如此厚重的物体,安检人员通常会要求乘客将其取出专门检查以确保其安全性。
如果体积和重量过大,还需参考玻璃艺术品的店员专业建议,通过其它途径运送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