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核力量的优势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lsww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置隐蔽,整体生存性强
  核潜艇位置不固定,因此敌人很难对潜艇准确定位,也就无从谈起对其实施打击。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开发了众多的反潜技术以搜寻对方的水下核力量,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目前比较可靠的反潜手段是在水下建立投放“线列水听器网”或利用拖船布设“拖曳式线列水听器”,并配合“声呐浮标”来搜集潜艇巡逻区内的水声资料,利用拖船或中继卫星将数据传送到地面大型计算站解算,利用这些数据交叉定位,可以大致判断出潜艇的位置,再派出反潜飞机或潜艇核实,进而实施攻击。此外,美苏(俄)在冷战时期都发展过海洋监视卫星和毫米波雷达等手段,利用潜艇在深海航行时产生的内波、温差、尾流等海洋现象和污染航迹来搜索潜艇。但是由于战略核潜艇可发动攻击的巡弋海区可以是公海,也可以是本国周边海区,因此即使发现潜艇位置也无法采用常规反潜武器实施打击。而当时考虑的是使用多枚核武器对可疑海区实施火力覆盖。当核武器在水面以上爆炸时,其大部分能量被海面反射,对深海内的潜艇的威胁十分有限。但如果采用水下爆炸的方式,可以利用水下核爆炸冲击波效应,对水中潜艇形成超压,破坏其艇壳。因为水下爆炸时,能量以辐射加热方式使附近的水汽化而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汽球,高压汽球的膨胀形成向外传播的冲击波,同时在汽球反向传播一族稀疏波,这种稀疏波在汽球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再次形成强度渐增的第二冲击波,这些冲击波经过海底的反射可以再次冲击水中物体,而二次冲击波与主波的反射波可叠加作用在深海潜艇上,这种叠加冲击波会多次对潜艇壳体造成载荷重压。虽然潜艇的壳体是耐压设计的,但在水深压力和冲击波的多重作用下,还是可能造成壳体的破裂。
  但由于潜艇的巡逻区域过于庞大,这种核打击的成本也非常高。冷战中,美国研究人员计算,如果巡逻区内有17艘战略核潜艇,则需要用150颗1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集中突击这些潜艇所在的可疑水域(假设这些潜艇的巡航速度为5节,已知这些潜艇的初始位置在半径为15海里的水域内,攻击弹头在探测到潜艇位置约1小时后就飞抵目标区),而实际上俄罗斯战略核潜艇虽然目前巡逻次数已经降低到了极点,但其一般在3个海域方向巡逻。特别是近年加强了在北极地区的活动,这里具有硕大的冰盖,在冰盖下的潜艇活动几乎是西方无法探测的。即使被发现,巨大的冰盖也会成为潜艇防御核武器的天然屏障。而俄战略核潜艇几乎都有30%以上的额外浮力,“台风”级可以利用甲板室围栏破开2~2.5米厚的坚冰,从冰窟窿里浮起发射导弹。
  机动范围广,可弥补导弹射程不足
  在战略核潜艇发展初期,利用潜艇的航程弥补导弹射程的不足是海基核力量独特的优势。即使在今天,印度等新兴核武器国家在核力量发展中也都在考虑这一因素,而美俄等核武器大国则考虑利用潜艇隐蔽性强和机动范围广的特点,将潜艇前出到敌国领土附近海区,以对敌实施出其不意的攻击。这一方面增加了核攻击的突然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敌人导弹防御的难度。
  实际上随着潜艇技术和潜射导弹射程的提高,导弹核潜艇的巡逻区域已经越来越大,但也可以越来越接近国家本土,从而得到本国海、陆、空武装力量的保护,这大大提高了海基战略核力量的生存性。例如,苏联弹道导弹潜艇的最早级别是“高尔夫”弹道导弹潜艇和“旅馆”战略核潜艇,两种都携带1400千米的SS-N-5导弹(自60年代中期起),在大西洋他们巡逻至美国的东海岸,在从佛罗里达州到缅因州自海岸起大约300千米的区域,太平洋巡逻区从墨西哥到加拿大。60年代后期,“扬基”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后,巡逻区发生了变化。由于装备了射程3 000千米的SS-N-6导弹,潜艇一般可以在近海巡逻,并进一步覆盖更大的区域。典型情况下,有2~3艘“扬基”级潜艇巡逻在大西洋海岸,2艘巡逻到太平洋海岸,1艘太平洋的潜艇可以巡逻到东北部,有时甚至可以到达夏威夷西部。80年代中期,“德尔塔”1级战略核潜艇开始部署到大西洋,接管了以前“扬基”级战略核潜艇覆盖区的北部,由于装备了9100千米射程的SS-N-8,“德尔塔”能够从其巡逻区打击全美范围的目标。80年代后期,俄罗斯战略核潜艇从美国方向回撤。在大西洋,“德尔塔”2和“德尔塔”3开始在挪威、格陵兰和斯瓦尔巴特群岛之间的挪威海域巡逻,而在太平洋,“德尔塔”战略核潜艇返回到堪察加半岛附近和日本海的巡逻区。“德尔塔”2携带了SS-N-8,而“德尔塔”3装备了射程6 500千米的SS-N-18。“扬基”级战略核潜艇在大西洋担负了打击西欧目标的新“战区”使命。最后,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分别装备了射程8300千米的SS-N-23和SS-N-20的“德尔塔”4和“台风”战略核潜艇进入到库拉半岛东北部所谓的“战略基地”。太平洋上的“德尔塔”3战略核潜艇继续在堪察加半岛周边和日本海北部区域巡逻。除了导弹射程增加以外,俄罗斯战略核潜艇巡逻区的“后撤”还是对美国海军的进攻性海上战略的反应,这一战略明确要求美国攻击型潜艇跟踪并在战争前期摧毁俄罗斯战略核潜艇。有限的巡逻区可能使俄罗斯攻击型潜艇更容易保护战略核潜艇。这一战略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俄在2008年10月“稳定2008”演习中,利用太平洋舰队“德尔塔”3战略核潜艇在日本以北的鄂霍次克海太平洋水域发射了1枚弹道导弹(P-29PM/RSM-50.SS-N-18 M1)即是对这一战略的回应。鄂霍次克海几乎被俄罗斯领土包围,完全在俄军的陆、海防御体系保护之下,因此潜艇在这里既具有针对反潜力量的隐蔽性,又具备躲避战略核打击的高度机动性。在这里实施潜对地发射显示出俄很强的“二次反击”能力。
  突袭火力强,可实施多向攻击
  战略核潜艇是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核武器系统。例如,法国“凯旋”级和英国“先锋”级潜艇可分别载1 6枚M45和“三叉戟”弹道导弹,美国“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潜艇可载24枚“三叉戟”导弹,俄罗斯“德尔塔”4和“北风”级可分别载16枚“轻舟”和“圆锤”导弹。而且潜射导弹大多为多弹头型,子弹头数大多在4~10枚之间。如果按照6枚弹头计,1艘“俄亥俄”级潜艇可携带144枚导弹,而如果按照10枚弹头计,1艘“俄亥俄”就可携带240枚弹头,这相当于俄罗斯6~7个“白杨”(SS-25)导弹团或4~8个SS-19导弹团,相当于美国陆基战略导弹的17%。可见其实际就是核时代的“武库舰”。而一般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准备时间为15分钟,连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分钟,以此计算,1艘“俄亥俄”可在半小时内将一个中等国家全境打回石器时代,完全瘫痪一个大国。
  战略核潜艇的在航率一般约为60% 多,续航时间可以达到60~120天,可以秘密潜航到几乎世界任何足够深的海区内。也就是说,如果导弹射程足够,其几乎可以从任何方向对地球上一个国家实施导弹核打击。俄罗斯在2008年“稳定2008”战略演习的第一天就组织了俄海军最远的一次潜艇发射。这次发射中俄北方舰队的“图拉”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水下成功试射了1枚“蓝天”洲际弹道导弹(P29PM2/ILSM-54B,西涅瓦/Sineva,SS-N-23 M1),并成功击中了1.2万千米外太平洋赤道附近的预设目标。此举表明俄罗斯有能力只据守北极地区就对包括美国最南部,甚至加勒比海地区实施战略打击。这种攻击形式将使一个国家毫无战略防御重点方向而言,其威慑能力不言而喻。
  发射灵活,反导作战能力强
  如上所述,多个方向的导弹发射可以成为突破敌人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手段。例如,美国在“北极星”导弹系统的发展中曾考虑到,如果在“北极星”导弹射程2 200千米的情况下从大西洋方向攻击苏联首都莫斯科,一是潜艇需要突破波罗的海的防御,进入该海区,导弹射程才能覆盖到莫斯科,二是导弹需要突破苏联在列宁格勒附近建设的反导系统。这使攻击成功率非常低。而如果将导弹射程增大到4600千米,潜艇就可以从像白海这样的地方发射导弹,从而回避列宁格勒反导系统的拦截。这一要求促使美国将“北极星”导弹A1的射程2200千米提高到了A3的4600千米。
  此外,由于潜艇平台可以接近敌国领土,因此对导弹射程的要求不需要太高,这就使其有可能牺牲射程而采用更灵活的弹道发动攻击,并减少导弹飞行时间。大家知道,弹道导弹的飞行时间取决于导弹飞行距离和所采取的弹道飞行方式,而决定导弹射程的主要因素是关机速度(即主动段的末速度)和射角。在导弹关机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按最佳射角发射,导弹的射程最远,导弹按这个射角发射的飞行轨迹,称作最大射程弹道,或称最小能量弹道。苏联(俄罗斯)的潜地弹道导弹从SS-N-8开始,射程就超过8 800千米,而从美国海岸到美国大陆任点的最大距离只有约2 000千米。如果苏联导弹从靠近美国海域的潜艇上发射,射程大大超过了突击美国任何一个轰炸机基地和人口中心城市所需的射程,这样,导弹可以利用富余的能量压低射角,使导弹提前飞抵目标,这种飞行方式通常称为“压低弹道”飞行。“压低弹道”虽然增加了导弹的结构负荷,并使其产生严重的烧蚀现象和应力效应,但是在发射技术上并不难实现。通常,能沿最小能量弹道飞行的潜地导弹,自然也能沿形状特殊的“压低弹道”飞行。进行“压低弹道”飞行,导弹在主动段的飞行弹道实际上是一条标准弹道,只是在高空进行压低弹道飞行程序转弯,这只要稍微修正一下导弹的飞行控制程序就可实现。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在太平洋进行“宇宙神”导弹飞行试验时就采用了这种形状特殊的飞行弹道,美国在70年代以后多次报道苏联的潜射试验失败,实际很可能是进行“压低弹道”飞行试验。在关于俄罗斯的专著中多次提到了SS-N-23导弹的平直弹道飞行能力,这实际就是“压低弹道”发射的能力。
  一般海基潜射导弹沿最小能量弹道飞行2000千米全程约需14分钟。采用压低弹道飞行可减至7分钟左右。但是,这7分钟的飞行时间是理论值,没考虑导弹飞行的初始段和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的减速因素。如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则导弹总飞行时间应增加2分钟。根据这个分析,潜地导弹以压低弹道飞行,则全程为2 000千米的总飞行时间为9分钟。假设导弹飞行距离增或减400千米,则飞行时间就增加或减少1分钟。也就是说,飞行距离为1600千米,其飞行时间为8分钟,1200千米,为7分钟。可见,采用这种“压低弹道”飞行方式可大大缩短导弹飞行时间,而且大部分弹道可以隐藏在反导探测雷达下方,从而缩短了敌方反导预警时间。对周边环境依赖低,确保了本土安全
  前面已经提到潜射导弹系统集成度非常高,其发射、指挥、通信和机动等系统完全集中在一艘潜艇内部,这使其几乎不需要依托周边环境和地理状况。一般美俄的战略潜艇的战备值班与航母类似,采用所谓的“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维修保养、三分之一训练试验、三分之作战值班。也就是说要保证一个国家全年365天的24小时全时威慑,就至少要有3艘以上,这就是英法坚持4艘的原因。
  正是由于战略导弹潜艇可以完全摆脱地面设施而独立作战,这就使敌人在对战略核力量实施打击时,可以只针对海上潜艇实施核打击,从而避免了对陆上人口的杀伤,这点对于本土狭小的国家尤为重要。例如,英国主要由几个较大型岛屿组成,而且在这些本土岛屿上人口和工业设施十分密集,如果对夹杂在这些人口和设施中间的个别军事目标进行核打击,几次打击就可能毁灭整个英国。因此英国始终没有建立正式的地地战略导弹核力量,而只是发展了由“v”型轰炸机构成的空基核力量和由战略潜艇构成的海基核力量,并在1969年后逐步过渡到了单一的海基核力量。法国也在1996年9月将阿尔比恩平原上部署的最后18枚S3D中程导弹拆除,过渡到了海空“二位一体”的结构形式。当然,如果国土狭小而遭遇到前面提到的150颗100万吨当量核弹头的集中突击,对整个国家而言也就是灭顶之灾了。
  但应该看到的是,战略核潜艇的价值可以说等同于可游弋海区的面积、深度及对方岛链的分布。如一个国家海区条件不理想,战略核潜艇的价值就不大,因此对于地理条件不同的国家而言,即使装备同样的战略核潜艇,其威慑价值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同样热衷于核武器,但印度的海岸线比巴基斯坦要长得多,其潜艇可以游弋的海区面积和可以靠泊的港口也要比巴基斯坦多得多,因此其发展海基力量较为积极。
其他文献
由Check Point推出的VPN-1~ Power NGX R65新品整合了防火墙、VPN与入侵防御网关。以通过一台开放服务器提供防火墙与入侵防御功能的方案而言,其性能表现大幅度超出业界水
本刊1996年工作会议在贵阳市召开[本刊讯]本刊1996年工作会议于9月12~1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省会城市计委(计经委)办公室负责人以及部分地
冷战时期,核动力飞机的研制并不仅美国一家。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在掌握核技术后,也萌生了研制核动力飞机的念头。最初,由于核弹研制技术的落后,苏联没有认真研制核动力飞机
2011年世界各国武器装备发展花样翻新、层出不穷,颇有些让人应接不暇之感。根据今年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美俄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以及北约军队武器装备在利比亚战争中的使用情
记:航母的飞行甲板很短,只有陆地机场的1/20,歼-15舰栽机是滑跃起飞的,请介绍一下相关知识?傅:从“辽宁”舰的俯拍照片中发现,在其飞行甲板上共画有三条非常显眼的虚线,一条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科学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其依据是,科学技术本身就包含社会科学,生产力的范畴中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还直接参与决策和管理,而管理、科
本文根据我国过渡时期经济的无序性和特殊国情,提出了分辩立法机关和政府在价格方面的干预行为的几条原则。 Based on the disorderly economy of our country during the tr
AIM: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Giardia lamblia(G.lamblia)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and dyspepsia and to establish which is the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在我们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础上分配原则的进一步重大突破,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关于
一、市场体系内核动力系统存在的理论依据(一)市场体系形成的基本过程美国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其市场体系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市场体系的萌芽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