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社会情意思维
社会思维是知、情、意的统一。情意思维是社会思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情意思维又称社会情志思维,它以人们的社会动机为基础,主要表现为情感、情绪、兴趣、意愿、意志、信念等形式。它是人们社会思维的基础和动力。从宏观上看,社会情意思维还应包括社会习俗、社会传统、社会风尚等“历世相沿,群居相染”而形成的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情意思维,由情感思维和意志思维两个层次构成。
1. 情感思维
情感思维是社会情意思维的基础。在群体思维中,情感和理智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共同加工、处理信息,特别是在原始思维的集体表象中,情感因素更起着突出作用,甚至比理性因素的作用还大。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们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去思维和行动的,社会情感可以转化为社会思维的动机与动力。例如,社会集团意识、群体精神等常常成为推动人们思维和行为的精神能源。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的交往和人对真理、对价值的追求。
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科学是需要人的高度紧张性和很大热情的。”爱因斯坦也指出:“有许多人所以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雄心壮志的满足。”
对共同事业的热爱和感受往往构成群体思维的基本前提。人们思维激发、选择的指向,都受人们的好恶、爱憎等情感因素所影响。人们总是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有情绪的东西去进行思维和探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是形成人们思维能力的催化剂,也是推动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内在动力,它不断地促进人们去探索和思考。天才的秘密就在于有一种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极大的热情,促使他们“上下求索”,勤奋钻研。人们的情感变化、情感体验离不开生理变化,更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和社会需要。在人们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当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人的目的、愿望相一致,从而肯定人的目的、愿望时,人的情感就是积极的;反之,人的情感就是消极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和社会需要,才是人们产生复杂情感的真正源泉。此外,情感还同认识有密切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情感是通过认知活动的“折射”产生的,认识是理解情感样式的钥匙。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和悔恨感。
情感思维包括情绪和感情两种表现形式。情绪是一种较强烈、较明显的心理倾向性感情,主要表现为心情、激情和热情等。
心情是一种较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境,如豁达舒畅、乐观向上等良好的心情,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工作效率。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急促的情绪状态,如狂欢、暴怒、痛哭等。激情能够调动人们身心的潜力,激发人们脑力和体力的兴奋程度,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激励人们的创造精神和坚强意志。热情是比心情和激情更深刻、更稳定持久的一种情感。人们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热爱事业,在工作和学习探讨中能热情澎湃。感情是一种心理状态性情感,主要表现为态度体验上的爱憎、好恶等。“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情”有人情、事情和物情。人情主要是指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事情是指人们对于某种事件、境遇所产生的亲密程度、满意程度。物情是指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爱恶程度,如“触景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情绪和感情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不同的情绪和感情,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人的行为和人的思想。感情和友谊能够增强人的健康。林肯说过:“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孔子也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情感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巨大影响。康有为认为,救国之道:“唯增热心之热力而已。凡能办大事、复大仇、成大业者,皆有热力为之。”但是我们对于情感思维的作用应该有个正确的理解,决不应片面地夸大情感的作用,更不能认为情感激奋度愈高愈好。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情况,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催人奋进。
情感思维的特点是:其一,客观现实性。情感产生于客观现实,又转化为现实行动。其二,社会历史性。人的情感不能脱离社会历史和社会群体。其三,两极倾向性。情感往往表现为肯定和否定、积极和消极两个对立的方面,如爱与憎、喜与悲、满意与不满意等。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和增强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活力,忧愁影响工作效率。其四,变动不稳性。情感思维不像理性思维那样稳定,带有很大的变动性。由于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矛盾复杂性,必然产生情感的变动性。
因此,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保持人的情感的忠贞和情绪的稳定、舒畅。真正持久的感情,是比较温和的感情。
社会思维是知、情、意的统一。情意思维是社会思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情意思维又称社会情志思维,它以人们的社会动机为基础,主要表现为情感、情绪、兴趣、意愿、意志、信念等形式。它是人们社会思维的基础和动力。从宏观上看,社会情意思维还应包括社会习俗、社会传统、社会风尚等“历世相沿,群居相染”而形成的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情意思维,由情感思维和意志思维两个层次构成。
1. 情感思维
情感思维是社会情意思维的基础。在群体思维中,情感和理智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共同加工、处理信息,特别是在原始思维的集体表象中,情感因素更起着突出作用,甚至比理性因素的作用还大。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们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去思维和行动的,社会情感可以转化为社会思维的动机与动力。例如,社会集团意识、群体精神等常常成为推动人们思维和行为的精神能源。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的交往和人对真理、对价值的追求。
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科学是需要人的高度紧张性和很大热情的。”爱因斯坦也指出:“有许多人所以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雄心壮志的满足。”
对共同事业的热爱和感受往往构成群体思维的基本前提。人们思维激发、选择的指向,都受人们的好恶、爱憎等情感因素所影响。人们总是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有情绪的东西去进行思维和探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是形成人们思维能力的催化剂,也是推动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内在动力,它不断地促进人们去探索和思考。天才的秘密就在于有一种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极大的热情,促使他们“上下求索”,勤奋钻研。人们的情感变化、情感体验离不开生理变化,更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和社会需要。在人们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当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人的目的、愿望相一致,从而肯定人的目的、愿望时,人的情感就是积极的;反之,人的情感就是消极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和社会需要,才是人们产生复杂情感的真正源泉。此外,情感还同认识有密切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情感是通过认知活动的“折射”产生的,认识是理解情感样式的钥匙。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和悔恨感。
情感思维包括情绪和感情两种表现形式。情绪是一种较强烈、较明显的心理倾向性感情,主要表现为心情、激情和热情等。
心情是一种较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境,如豁达舒畅、乐观向上等良好的心情,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工作效率。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急促的情绪状态,如狂欢、暴怒、痛哭等。激情能够调动人们身心的潜力,激发人们脑力和体力的兴奋程度,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激励人们的创造精神和坚强意志。热情是比心情和激情更深刻、更稳定持久的一种情感。人们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热爱事业,在工作和学习探讨中能热情澎湃。感情是一种心理状态性情感,主要表现为态度体验上的爱憎、好恶等。“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情”有人情、事情和物情。人情主要是指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事情是指人们对于某种事件、境遇所产生的亲密程度、满意程度。物情是指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爱恶程度,如“触景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情绪和感情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不同的情绪和感情,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人的行为和人的思想。感情和友谊能够增强人的健康。林肯说过:“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孔子也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情感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巨大影响。康有为认为,救国之道:“唯增热心之热力而已。凡能办大事、复大仇、成大业者,皆有热力为之。”但是我们对于情感思维的作用应该有个正确的理解,决不应片面地夸大情感的作用,更不能认为情感激奋度愈高愈好。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情况,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催人奋进。
情感思维的特点是:其一,客观现实性。情感产生于客观现实,又转化为现实行动。其二,社会历史性。人的情感不能脱离社会历史和社会群体。其三,两极倾向性。情感往往表现为肯定和否定、积极和消极两个对立的方面,如爱与憎、喜与悲、满意与不满意等。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和增强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活力,忧愁影响工作效率。其四,变动不稳性。情感思维不像理性思维那样稳定,带有很大的变动性。由于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矛盾复杂性,必然产生情感的变动性。
因此,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保持人的情感的忠贞和情绪的稳定、舒畅。真正持久的感情,是比较温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