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1+X”课证融通体系探索

来源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y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们国家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体系不完善、标准不健全、产教融合水平不够深入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方案》指出,2019年开始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试点工作。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首批参加“1+X”证书试点的专业之一,汽车售后维修服务行业也是当下人才最紧缺行业之一。再加上现代汽车技术进步非常快,电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学校和企业培养出高质量的汽车电子电气检修人才。
  1现状分析
  1.1课程之间知识内容的整合度不足,缺乏典型的工作任务
  当下汽修专业存在着部分教学内容在课程之间出现相互重叠的现象,比如:汽车点火系统相关的知识内容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以及《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等专业课程中均有涉及。知识点重复、技能点被分割,这种碎片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链体系。
  重新梳理和整合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形成各个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典型工作任务的来源是在岗位上,但目前各个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参差不齐,设计的教学工作任务不够典型。
  1.2教学手段缺乏创新,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学时要多,但是院校的设备资源是有限的。目前的教学现况是一部分学生在练习,另一部分学生则在边上看,甚至在一旁玩起手机。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体现,课堂参与度自然不高,极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1.3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完整、全面的评价方式
  该门课程在教学与考核中有着评价标准不统一的怪象。课程标准定一套,实际教学用一套,技能鉴定考一套,高职大赛比一套,用人单位新一套,究竟还有多少套?这也意味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缺乏客观性,影响着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甄别。
  2课证融通体系探索
  2.1设计思路
  根据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发布的《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一中级模块考核分为:电子控制电路检测与维修、起动与充电系统检测维修、电器与控制部件检测与维修以及空调和舒适系统检测维修4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细分为5个子任务,一共有20项典型工作任务。
  为了避免这些技能点在课程之间出现重复教学、知识点分割的现象,对照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了梳理、整合和重新构建。其中,汽车点火系统的相关部分知识内容移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这门课程讲授;汽车空调相关知识内容移到《汽车空调系统课程》讲授;汽车电子防盗系统与安全气囊相关知识内容移到《车载网络技术》这门课程讲授。
  剩余知识内容重新整合后划分为:汽车电路读识与电路元件检测、汽车电源系统的性能检测与故障排除、汽车起动系统检测与故障排除、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检测与故障排除以及汽车辅助电器检测与故障排除5个教学情景。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2.1.1汽车电路读识与电路元件检测
  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技术资料、电路图,能够找到指定工作电路的熔丝、继电器和执行器的位置;能根据电路图识别各个端子和导线的特征,判断其功用。并要求学生可以利用万用表、试灯、示波器和故障诊断仪等工具对相应电路元件进行诊断、判别。
  2.1.2汽车电源系统的性能检测与故障排除
  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对充电系统的性能有正确的评估判断,能检测蓄电池电压、起动时电压降和瞬时电流以及电源系统充电电压和电流等。并要求学生能完成交流发电机的不解体和解体检测,能完成发电机的拆装与更换。
  2.1.3汽车起动系统检测与故障排除
  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对起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要精通,能够用听音的方式对起动控制电路是否接入工作有基本判别。能完成起动系统的不解体和解体检测。
  2.1.4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检测与故障排除
  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根据技术资料查找车内、外灯光和信号电路系统中,开关、熔丝、继电器和灯泡等电路元件的位置,并能使用正确的工具、仪表判断其性能好坏,以及完成更换。
  2.1.5汽车辅助电器检测与故障排除
  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根据技术资料查找玻璃升降器、电动刮水器和电动座椅等辅助电器设备电路系统中,开关、熔丝、继电器和执行器等电路元件的位置,并能使用正确的工具、仪表判断其性能好坏,以及完成更换。
  按上述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后(图1),《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内容可以完全覆盖“起动与充电系统检测维修”和“电器与控制部件检测维修”两个考核模块的所有典型工作任务,使得“1+X”证书的考核内容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训紧密结合起来,达到课证融通、学技并重的效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打好基础。
  2.2教学实施与安排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要给予充沛的实训学时。但是大多数学校在实训环节中,往往存在着设备资源不足的问题。同一实训任务学生可以利用的设备台套数是非常有限的,一般院校也就只能满足4~6台设备同时使用。而一个班的学生人数通常接近50人,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组实训,每组学生数将达到8~12人。学生多、资源有限,如此安排就意味着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将大大减少,学生“闲”的时间多,就容易不自觉地玩起手機,导致课堂效率大大降低,难以保障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的技能实训有可靠的保障,我校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2.2.1基础知识课前学
  依托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展开课前预习,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传微课视频,并让学生完成相关预习作业,培养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的习惯。把“分类”、“结构”、“组成”和“作用”这些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
  2.2.2核心知识课堂学
  通过线上预习后,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教学在安排上要直截了当,直入主题。教学时长要向讲授重点知识和解决难点问题倾斜,在“工作原理”、“诊断思路”和“诊断方法”等核心知识上下足功夫。
  2.2.3技能本领动手学
  所谓“动手学”,就是尽可能提高学生实训教学的时长,打造一种常规教学和翻转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常规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和示范对核心知识进行讲解,课时要少,内容要精。余下的大量学时进行集中翻转实训,作为“1+X”证书的考核强化培训。如圖2所示,该课程分别在情景3和情景5教学结束后进行集中的翻转实训I,累积学时达到50个,约占总学时的55%。
  翻转实训具体应该怎么实施,以“起动与充电系统检测维修”模块为例。该模块有5个工作任务,每个任务4个学时,共20个学时。把50人的班级分成10组,每组5名同学,并按图3方式安排教学。在第一个4学时,1组和2组同时进行“起动电路检测维修”典型工作任务训练,剩下的小组也同时进行着不同工作任务的训练。4个学时过后,各个小组按图中的安排依次轮换,以此类推。20个学时后,所有小组都依次完成了这5个典型工作任务。
  这样实施教学的优点在于:第一,教学设备每项任务只需2台套即可开展实训,极大程度缓解了教学设备资源不足的压力,也提高了教学设备的整体利用率;第二,每组学生数大大减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大提高,同时成员间也可以在学员、考官和助教之间进行角色互换,培养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本领。
  2.2.4疑难问题反复学
  所谓教学难点,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学情分析之上的。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的难点一定也不尽相同,那么如何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因材施教呢?学生的主动提问是一种可靠且便捷的解决方法,通过网络平台搭建起师生相互交流答疑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定位到学生的困惑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2.3考核与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过程性评价应该要有充分体现。比如在起动系统的检测中,一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准确找出故障位置,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他懂得查阅相应的技术资料,找到了熔丝、继电器等关键电路元件并对其进行检测,只是检测的结果不完全正确,导致其未完成任务。
  这样他在相应的技能点上应酌情扣分,而在操作面上应给予他查阅、分析技术资料的相应分数。构建这样细化的评分体系,才能完全把过程性考核融入教学和考核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才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参照培训评价组织发布的“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评分细则应包含6个方面(图4)。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还应该从自评、互评和师评三个维度考量。
  3结束语
  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从课程改革、课证融通体系的构建开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作为培养汽车电子电器检修人才的关键课程之一,必然要充分与X证书相融合。但是仅仅完成课证融通体系的构建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能使“l+X”证书制度落地的有效举措,还应该从三教改革开始,该课程三教改革究竟如何推进,将另作一番论述。
  作者简介:
  刘晓丹,本科,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汽车“1+X”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U46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的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汽车的舒适性受NVH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各大整车厂商都已将汽车NVH性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动力总成悬置是动力总成振动向车身和驾驶室传递的首要路径,对整车隔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动力总成悬置着手研究优化方案,以期改善问题。  1背景介绍  某车型在实车试驾过程中被发
期刊
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ud therap,NPWT)是近10余年来提出并开展的伤口治疗新方法,包括1993年Fleischmann等[1]提出的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 drainage,VSD)和1997年Argenta和Morykwas[2]提出的真空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两项关键技术。
期刊
患者 男性,47岁,因刀刺伤术后胰瘘伴腹部包块突出10个月于2007年4月2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5月因刀刺伤于当地医院行胃、结肠修补+脾修补+膈肌修补+胰颈部缝扎引流术,术后4 d切口感染,裂开,出现胰瘘,先后行两次胰管支架置入术修补胰瘘,均未成功,切口经换药4个月后愈合,自2006年5月第一次术后至到我院就诊时右腹部始终留置引流管一根.后切口处逐渐出现可复性包块,诊断为切口疝,曾辗转于多家医
期刊
中图分娄号:U463.83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密封性是汽车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每台车在出厂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淋雨验证,以检测其密封性。其中车门防水膜漏水是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客户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的车内环境及舒适性,对汽车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后果。本文结合车辆在淋雨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及优化方案,规范防水膜设计原则,为后期新产品开发
期刊
枕骨大孔腹侧区肿瘤位于颅底深部,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手术切除难度较大.1990年Sen和Sekhar[1]应用远外侧入路成功切除延髓腹侧的占位病变,并建议将该入路普及为处理此区域病变的常规入路,国内也相继开展了此入路的临床应用[2].我们自2004年8月至2009年6月应用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区肿瘤24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女性,29岁,因"左侧肩背部疼痛1年,发现颈部肿块2个月"于2009年6月12日入院.患者1年来偶有一过性眩晕,休息后好转.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四肢麻木无力感、无吞咽困难及消瘦。
期刊
中图分类号:U46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已成为汽车领域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之相伴的,新能源车辆发生的故障和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电池起火、充电起火等。因此国家规定了新能源车辆(纯电或混动)的国标报警19项。除国标报警之外,新能源车辆还存在很多问题,能反映出车辆目前已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国标报警的基础上还设定了企业报警,以检验车辆自身问题和提升
期刊
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脱位与半脱位,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其他损伤,如桡骨远端骨折、Galeazz骨折、Essex-Lopresti损伤等[1-2].临床上此疾病虽然常见,但诊断却无统一标准,常依据医生的个人经验而定.理论上X线影像学检查应是诊断DRUJ脱位与半脱位的最佳手段,但现况却并非如此,存在许多分歧和疑问.用于诊断DRUJ脱位与半脱位的影像学检
期刊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根据市场客户需求,对某轻型国六燃油客车拓展为电动客车车型,为增大电池和后部驱动系统布置空间,提高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对扭杆长度进行缩短。为缩短项目开发周期,采用现有扭杆缩短零件进行试制装车(图1)。  试制样车完成后直接进行SPC耐久试验考核,在耐久试验2945 km后,出现左/右扭杆安装座安装处横梁裂损失效现象,扭杆无支撑且走偏,存在安全风险,无
期刊
一、外科医疗事故诉讼概念及现状  医疗事故是指医师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服务人员提供某种医疗专业服务时故意或过失导致治疗失败,或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未得到知情同意而产生的医疗不良事件[1].欧美国家医疗保障法律法规及医疗保险体制较发达,在医疗事故诉讼的花费数目庞大,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美国此项每年花费大约1500亿美元,医疗事故诉讼的花费占总医疗卫生投入的1.5%,从1975年至2000年医疗费用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