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剪纸艺术的思考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剪纸诞生是纸产生以后的事情,我国在西汉时期制造出了植物纤维纸,但是汉代之前,就有镂刻技术,这为剪纸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关于剪纸艺术的资料多散见于记述市井生活或者民间风俗的笔记杂谈和诗句中。民间剪纸风格多样,流传甚广,形成了稳定地域特色和自足的造型表达系统,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本文在追溯民间剪纸艺术历史及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剪纸艺术的地域风格,同时简单阐述对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一、剪纸的历史与功能
  剪纸,顾名思义就是拿剪刀去剪纸,若用剪刀将纸或彩帛剪成花木鸟兽形状、山水人物面貌,可称之为“剪纸艺术”。剪纸艺术也包括以刀雕镂的刻纸,这种刻纸曾是民间艺人为了多产省工,一次可刻多张,效果和剪出者略同,故亦可统称为剪纸。中国民间剪纸丰富多样,实用美观,历来受到人们珍爱。在古典文献和诗文传说中有关民间剪纸的记述相当丰富。民间剪纸技艺与青铜时代的镂刻技术相关,纸的发明使用,使得剪纸艺术得以兴盛,绵延不绝。从出土的文物就能窥见这种工艺和技术的继承关系。1955年在河南郑州出土了商代金制夔凤纹薄片,猜测是物品的装饰构件。在湖南、江苏、广西、内蒙古等地都出土过西汉时期的金箔刻花。剪纸曾在宫廷受到欢迎,且成为民间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朵奇葩。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剪桐封弟”的故事大约是我国关于剪花艺术的最早记载。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著《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晋《范汪集·新野四居别传》中有佛涅槃日“家以剪佛花为叶”的记载,是说阴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佛教徒通过剪彩花来装饰佛像。从这些文献记载来看,剪纸艺术在南北朝时期被广泛应用于时令节气和女子的装饰。
  隋唐以来剪花常常出现在纺织品上,唐代的“鸳鸯纹印花绢”,无论从画面的造型看还是从艺术处理上看都是剪纸艺术的反映。除此之外,也可以从诗词中发现剪纸艺术的端倪。唐代大和进士李远曾经写过一首诗《彩胜》,诗中写道“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描写了佳人剪纸的动态,也表现了剪纸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宋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剪纸艺术突飞猛进,并且产生了剪纸艺人。剪纸的用途也更为广泛,可作为礼品的点缀,也可装饰在门窗、彩灯上。宋代是陶瓷艺术发展的顶峰,剪纸艺术被应用于制瓷业,宋代吉州窑就在陶瓷施釉时贴上剪纸来绘制花纹,入窑烧制以后成为优美的瓷器。
  清代剪纸艺术更加大众化,剪纸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同时结合民俗对剪纸艺术进行艺术处理,题材和造型逐渐走向定型化,并形成了地域风格。
  进入工业社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剪纸赖以生存的乡土环境逐渐消失,剪纸艺术在生产中依然保留了一些传统民间工艺的特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研究学者和手工艺人的关注与创新。
  二、民间剪纸的地域特色
  剪纸艺术产生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农业社会,与民俗民风关系密切,剪纸常常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望。民间剪纸由于其功能的多样性,创作的造型具有固定的表达途径。从剪纸题材来看,有人物与戏曲传说故事,还有花、鸟、虫、鱼、兽、文房四宝,这些题材寓意着吉祥,表达了对忠勇礼智信等美好品格的歌颂。在“花”题材中牡丹象征花开富贵,荷花象征高洁,常常表现隐逸情怀,梅、兰、竹、菊象征君子气节,石榴象征多子多孙;“鸟”题材中喜鹊象征喜上眉梢,鸳鸯象征家庭和睦、夫妻举案齐眉。剪纸图案常常采用谐音、象征、隐喻的手法,把文字、器皿、动植物等形象,巧妙地组织在一起。剪纸艺术进入千家万户,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反映了众人的审美观念。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剪纸的风格受到不同地域的风俗人情、自然环境以及剪纸艺人的审美观念的影响,同时还与宗教信仰和古代先民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剪纸艺术风格更是多样。如我国北方的剪纸大多淳朴浑厚、粗犷奔放、简洁明快,而南方的剪纸多构思精巧、细致清秀、富丽多彩,少数民族的剪纸富于想象、图案性强、装饰趣味浓厚,具有突出的民族风情。
  河北剪纸中蔚县的五彩点染剪纸独树一帜。工艺主要是阴刻为主,以彩色点染。用色多为原色,特点是明度大、纯度高、对比强,较少用复色,色彩鲜艳夺目。剪纸构图朴素大方,题材主要有戏曲人物、翎毛花卉、草虫鱼兽及吉祥谐音的物象。山西的剪纸可追溯到“剪桐封弟”的传说。其剪纸分布广泛、构思巧妙。其中祁县剪纸造型讲究,呈现出丰满秀丽之姿,线条纤细流畅。而浮山剪纸的花样繁多,构图较祁县剪纸更加简洁浑厚。雁北剪纸多用点染,风格淳朴,用色清晰,艳而不俗。陕西剪纸颇具盛名,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主题纹样有抓髻娃娃、蛇盘兔、老鼠嫁女、鹿鹤、农耕图等,且风格多样,流传甚广。黑龙江剪纸以窗花、喜花为主,构图简练明快。山东烟台的剪纸主要有窗花、炕墙花、喜花、灯花等,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
  江苏剪纸较有名的是南京、扬州、金坛、南通等。其中扬州在唐代已经有专业艺人,形成独立的工艺行业,并自成流派。剪纸风格优美、清秀、逼真,常常以画为稿,构图富有装饰性。广东剪纸以佛山和潮州最具代表性。佛山剪纸常常综合多种剪纸工艺,用金银箔刻以后,衬以彩纸或者描绘图案,形成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多用于居室和礼品、祭祀等器物的装饰。
  贵州少数民族剪纸遍布城乡,内容丰富多彩。苗族剪纸图案多为自然物象,这些物象栩栩如生,也会运用一些抽象的几何纹,存留古樸遗风,多作为带花、袖口花、帽顶花等绣花样。云南傣族剪纸构图完整,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用色典雅。题材以当地常见的动物,如孔雀、蝙蝠、马驴为主,同时缅寺建筑也是题材的一类。云南傣族的剪纸常作经幡、经堂、日常物品的装饰或者绣花样。
  中国民间剪纸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并且具有明确的地域特色。因此,对其的保护与发展应当因地制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剪纸”是国务院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是中国古老农业文明的产物,最初是以实用性作为其传承的基础,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剪纸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发生巨大改变,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对于民间剪纸的保护与发展始终是一对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值得思考。笔者认为对其保护的方式方法应该采用生产性保护,因地制宜,强调从生产中去探索保护方法。对民间剪纸的保护和发展,应当尊重剪纸艺术的地域特色,对其的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实践过程,包括调查、研究、整理资料、归档、管理、传承、宣传、教育、展示以及开发等环节和过程,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除此之外,也可以从知识产权角度探讨民间剪纸的保护。近些年来,国家文化管理机关及其下属机构一直没有放弃对包括剪纸艺术在内的民间文化保护的研究,在那些民族民间文化丰富且特色显著的地区已有了自己的地方性保护政策。对根植于民众的剪纸艺术而言,自下而上的民事性保护最能从根源上调动权利人的积极性,使剪纸艺术的发展充满生机,这也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
  四、结语
  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代表,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入学术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我国政府相应的系列举措是分不开的。对于民间剪纸艺术来说,其保护和发展是学者和生产实践人员所关注的问题。在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可以立足国内保护现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夜幕下的城市有一双深邃的眼,洞察每一个在孤寂的大道上独自穿行的“旅者”的心思。与那灯红酒绿的街坊格格不入的,便是那老树旁昏黄的灯影。而在老树底下,肃杀的寒风中依然伫立着一副瘦削的身躯,他只是默默地叼着烟卷,凝望着头顶的那片孤寂。  随着刹车闸的脆响一闪而过,他才挺直起身子,缓缓地钻进了公交车里。他不大伶俐地站稳,握住了扶手。虽然车内的人影寥寥无几,可他还是选择站在一位老妇人的身边。车就这样载着他那
期刊
汉初平三年月日。  帝郊,一座庭院。  这夜月并不甚明晰,带着浓浓的月晕,朦朦胧胧。杏黄色的一团一点点爬上院中桐树梢。  院内,一花一草在夜风中微微酝酿着浅秋,恰若今夜的月,朦胧而静谧。  院外,不必凝神侧耳便听得到金戈铁马冰冷锋锐的喧嚣,带着白日未曾褪去的血腥气。  穿布裙戴木钗的少妇站在树下,抬头,透过交错横柯,细数那筛下来的、碎瓷般的月光。  该起风了,她想着。曾几何时,她也虔诚地拜过这月亮
期刊
“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  ——沃尔特·惠特曼  人生如同一场航行,不会有永远的风平浪静。但面对惊涛骇浪,与其将自己困囿于风暴中心止步不前,不如扬起创新之风帆,让它带领自己乘风破浪,化逆境为顺境。  扬起创新之风帆,助自己划破暗夜迷雾。  一腔爱国热血惨遭唾弃,但这来自外界的寒意却无法封冻韩非滚烫的心。本着变法革新的观点,他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将三人各自提出
期刊
在昔日的历史传统和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足球运动已内化为一种象征与启示。无论岁月的尘埃如何飞扬,黯淡了多少偶像的色彩,无论时间的流水如何一去不返,飘零了多少人的记忆,足球之魅力却丝毫不减风神依旧,因为它早已在荏苒浮华中升华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缤纷灿烂的人性之光。  绿茵赛场宛如一个巨人,足球即是他的血脉,足球的飞起降落就是巨人的呼吸吐纳,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在巨人的肩上奔跑着,控逐着那粒小
期刊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周作人在1932年四月间,受沈兼士先生邀约,在辅仁大学做演讲的记录。演讲看上去是随性发挥,实则包含有周作人的文学观和文学史观。  一、关于文学的问题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一讲讨论了关于文学的6个问题。第一,文学是什么。周作人对其定义中的“美妙”“独特”“愉快”都是没有明确概念的词。第二,文学的范围。将文学的全部比作山,纯文学是山顶上的一小部分,山底是原始文学和通俗文学。为
期刊
孕妇在怀孕期间有较多明显的生理特征,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孕服是孕妇接触最多的物品,尤其是贴身衣物对孕妇的影响更大。因此,在对孕妇的各个身体特征和影响因素全面监测和考察的情况下,细致分析孕妇孕期的健康状况,从而设计出既安全又舒适的智能孕服是本文探析的重要目的之一。  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所穿的服装有很多需求,其中舒适度和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在智能孕服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胎心、血压、
期刊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著名作家之一,长篇小说《赎罪》是他的最受好评的众多作品之一。《赎罪》是一部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于一体的小说。小说讲述了由于一个小女孩的错误的指控,而导致了一场无法挽回的爱情悲剧,从而给三个人都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心灵创伤。该论文根据创伤理论,对小说中的直接受害者和隐形受害者的创伤进行了分析,又进一步分析了主人公布里奥妮作为一名创伤幸存者在内心谴责之下的忏悔和救赎。通
期刊
《中国变色龙——对于欧洲中国文明观的分析》是英国当代著名汉学家雷蒙·道森的代表作品,该书从中西比较文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选取大量“被注视者”的“文化物象”进行时间轴分析,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注视者”(欧洲)眼中中国形象的流变。本文着力研究《中国变色龙——对于欧洲中国文明观的分析》的“被注视者”——中国,由于形象本身被“物化”,成为了某个时代的隐喻象征。与此同时,这个形象又被附着在后殖民主义的西方
期刊
鲁迅的《长明灯》塑造了“疯子”以象征启蒙者之“原罪”,塑造“吉光屯”以象征启蒙场域的麻木性,塑造“长明灯”以象征庸俗之难反。这三个艺术符号是鲁迅表达启蒙困顿的表征。  无论是劝告屯民熄灯过程中的苦口婆心,还是劝解不成而想放火烧庙等行为,都集中表征“疯子”无疑是启蒙精英的代表。笔者认为,“疯子”之疯至少有两层含义。一则“疯”在生理上。在屯民看来,“疯子”有着与正常人迥异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屯民
期刊
《白老虎》作为阿拉文德·阿迪加的处女作,荣获2008年英国曼布克奖,荣登图书畅销排行榜。在这样一片压倒性的赞美之中,《白老虎》产生这样市场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值得研究。  一、相关评论  截至完稿,豆瓣上关于路旦俊翻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白老虎》的评分居高不下,89%读者评4星以上,仅1.2%读者评2星及以下。豆瓣中关于此版《白老虎》短评、书评、读书笔记等记录共计四百多条,其中三百五十条短评中,大多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