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细致入微 文章具体生动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需要明确: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这三方面相对应的就是写作的兴趣、内容和技巧。我们大多数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倾向于解决第一个方面,即“有写作动机”,其实这是不完整的教学。而第二个方面“有东西可写”是属于写作内容方面的问题,关涉学生的知识储备,这不是写作教学的独当之任。相比之下,第三个方面“能够写出来”就是我们作文教学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三个方面在写作教学中虽各有侧重,但应相互整合、互为因果,推动写作的过程化指导,从而形成完整的“教”与“学”体系。下面,我就针对学生写作中常用到的细节描写,结合这三个方面做一些过程化的指导。
  众所周知,写人叙事的文章,细节描写特别重要,正所谓“无细节不成文”。那么创作中我们该如何抓住细节,将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我认为还是有章法可循的。细节描写的过程化指导,归纳起来就是三个要点:细察、细想、细刻。
  一、就地取材激兴趣
  此环节既可解决“有写作动机”的问题,又可涉及“有东西可写”的问题。我将此标为“看一看,写一写”环节。
  首先我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他们中的一员在运动会上的跳高视频,让大家仔细观察,并想一想该如何描绘这个画面。因为跳高的学生就在他们身边,所以大家显得特别新奇和兴奋,观察得也格外仔细。
  随后我给学生们一个开头的句式“看,只见他……”,再出示跳高视频分割的画面,以便让同学们的观察更细致。经过短暂的课上写作后,好几个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习作,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展示的习作在遣词造句的细致方面做了点评。如写到腿部的动作,用“双腿急促而有力地迈动着”“左脚用力往地面一蹬,右脚抬起”;写手部的动作,用“缓慢而有力地向上举起”。学生们在观察上做到细致了,描写也就渐渐具体起来了。最后我又向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下水片段,引导学生一起发挥想象,运用“两眼像老鹰紧盯着猎物般锁定了杆子”“像猎豹追赶着羚羊那样”“整个身子像骏马般腾空跃起”“像飞鸟般滑过杆子”“他又如猛虎扑食般落入垫中”等比喻修辞,使表达呈现生动形象的效果。这“看一看,写一写”环节很快就让学生们初步建立了关于细察、細想、细刻的印象。
  二、立足课本传技法
  此环节既可继续解决“有东西可写”的问题,又可引发“能够写出来”的理论思考。我将此标为“学一学、品一品”环节。
  接着我就带学生们进行第二个活动,跟着我们的课本学习抓住细节的方法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我选取了两个角度,一是词语运用的角度,二是修辞使用的角度。
  词语运用的角度,我带学生们着重分析了《背影》中望父买橘片段中的“蹒跚地走、探、攀、缩、倾”等词语,明确作者通过细致入微描写父亲买橘的过程,表现父爱的伟大和深沉,让学生们明白如何做到细节描写中的“具体”。
  修辞使用的角度,我带学生们分析《老山界》中半夜露宿的场景,这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辞,并进行丰富的想象,将“星星”比作“宝石”,将“山峰”比作“巨人”,将“山谷”比作“井”;同时将“不可捉摸的声响”比作“春蚕在咀嚼桑叶”“野马在平原上奔腾”“山泉在呜咽”“波涛在澎湃”。由此可知,作者通过山腰露宿所见所闻之景的比喻、想象,表现红军登山的艰苦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们明白如何做到细节描写中的“生动”。
  由此我带学生们一起总结:细察,就是要选取像“望父买橘”的背影和“半夜露宿”的场景这样能打动人心的具体感点;细想,就是通过想象来择用那些能打动自己的动情音符;这样的细刻,就能达到丰富文章情感意蕴的效果。即“细察——选取具体感点;细想——择用动情音符;细刻——丰富情感意蕴。”
  三、当堂训练验成效
  此环节立足实践解决“能够写出来”的问题,我将此标为“想一想,练一练”环节。
  为了检验课堂效果,在技法传授后,要在课堂上进行片段训练,于是我设置了一个片段扩写,写作的要求必须提具体、提明确。
  片段训练——细致入微地描写。
  夜深了,我正在写作业,忽然听见开门声,抬头一看, 送了一杯牛奶进来,我回过头,只见她(他)走出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要求:
  1.在横线上选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中一个人物,再写作。
  2.注重对人物细致入微描写。 参考词语:端、走、放、踮、拍(动作)
  眼神、微笑、头发、手(神态、肖像)
  响、推、掩、拉、握(关于门)
  3.发挥想象,可适当运用环境描写的渲染、烘托。
  4.可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学生们写作当堂完成后,我要求他们前后桌交换看,合作交流,推荐好作。特别提醒学生们斟酌用词、善思比喻。
  于是,我惊喜地在学生们的片段中发现了“笔尖在作业本上拖沓着”“摩擦出细小的声音”“踮着脚尖”“撞进她眼底的关切”“妈妈眼角压不平的皱纹里,盛满了柔情”“轻蹙着眉头”等的人物细节描写。还有“窗外是一团一团凝固的夜,像化不开的浓墨重彩”“长长的叹息,如丝丝缕缕交缠的愁绪”等丰富细腻的环境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接着我还给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下水之作,再次让同学们关注词语的精当选用和修辞的形象妙用,并将亲人的爱进行深情的抒发,达到感人的效果。
  至此,关于在篇头提及写作教学的三个方面,我基本上通过以上三个活动完成了。课堂快结束时,我还编了一组顺口溜送给学生们,希望能在抓住细节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上对他们起到一点提醒的作用,那就是:细察身边人事景,细想生活有真情,细敲语言明真意,细致入微感人心。我将此环节标为“理一理,记一记”。
  四、课后创作重反馈
  此环节结合实际践行“能够写出来”的理论。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我还给学生们布置了课后大作文训练,“细心观察身边的人,感受身边的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难忘那一刻的温暖》,注意对人物和场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抒发真挚情感”。然后还对学生们的作文仔细批改,关注学生们在细察的基础上进行细想、细刻,在此过程中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再进行归纳总结,结合顺口溜让学生们明确怎样做到扬优避劣。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学生们对如何抓住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从而达到具体生动的效果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然,写作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写作教学的效果也一直饱受争议。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承担起实践、反思、改进的使命,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一些这样的过程化指导,将写作教学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十五中学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新港初中
其他文献
鲁迅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统编版六上第八单元以“鲁迅”为专题,设置了一个主题单元,旨在借助一个单元的力量,从不同的侧面和维度,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和人格魅力。纵观整个单元,编者编选了鲁迅创作的两篇课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描写鲁迅的两篇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那个时代社会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感知的难度。教师不妨从单元整体性视角出发,解读教材,研读
期刊
21岁时的史铁生,患有双腿瘫痪的疾病,在原本朝气蓬勃、花样年华的年纪里遭受了生命的重创,这使得他变得异常暴躁,总是埋怨上天的不公。而他的母亲这时已经患有严重的肝病,在承受异常的身体疼痛的同时却鼓励儿子要好好活。当母亲因疾病猝然离世之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秋天的怀念》,以此来纪念母亲。在行文中间,我们能够读到史铁生所展现的母爱的无言与伟大,让这份深沉的情感久久荡漾,作家以去北海看菊花作为故事的中心,
期刊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人们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为他举行葬礼,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篇演说词,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并对他一生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作为一篇世界级的演讲精品,《讲话》全文共一千一百多字,选入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但因被安排在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
期刊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执行项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可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并且能落实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把项目教学法积极应用起来,通过“项目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知识,使学生在探究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为学生成长发展奠定良好
期刊
汉语是以“汉字”为核心的语言体系,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古代文言书面语,更是只能以“汉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文言文的教学从汉字入手来解读,毫无疑问是符合文言文教学本身特点的。然而,汉字本身的意义与用法并非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基础要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与积累只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即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视域下“语言建构与应用”部分,是带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
期刊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设计了一个新的助读系统,即旁批。新教材设计旁批等助读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区分教读课和自读课。教读课和自读课分别指向精读和略读。自读课上教师教得少,甚至不教,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阅读。  自读课重在“自”这一个字上。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自读课的“自”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树立问题意识,自
期刊
鲁迅的《藤野先生》是部编版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时与教师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的一段经历,宣扬了先生朴素、热情、且超脱民族精神的高尚品质。同样作为一部散文作品,它也体现出其特有的文本特征,这种特征主要可以从内容、形式以及艺术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一、理解散文的内容特征  散文主要通过叙述和抒情的手段描写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或事,意在抒发对生活的理解。在《藤野先生》一文中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学习任务群”,其核心要素是“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要求课堂应变“以教师讲解为主”到“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模式。在教学《渔父》一文时,我尝试了情境任务驱动教学,通过活动体验和问题探讨驱动学生研读文本,从而获得语文学习的解放,真正提升语文的素养。我认为一个好的情境任务需要符合以下四个特点  一、生活真實性  新课标强调“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
期刊
郭沫若先生的《白鹭》是一篇经典的散文诗,被安排在统编版五上第一单元。虽然篇幅简短,但作者以诗意的语言,将看似平常的白鹭赋予了诗一般的美,更将自己对于白鹭的喜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在这篇课文的课后配套练习中,编者设置了这样两道题: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课文第6~第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尝试着给这几幅
期刊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使自身得到发展。“周围环境”涵盖甚广,尤指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者习惯、认知、思想、心理等情感品质。建构主义提倡学习者掌握建构的主动权,学习者是主体,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新的意义,建构新的理解,既重视周围环境,又挖掘自身学习潜能,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思维。这种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