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记账已无法满足企业提高效率的需求,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来代替手工记账。那么怎样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至今仍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现实社会对中职学校的普遍要求,是中职学校本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指出了当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问题浅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分析
前言: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文章主要剖析了目前中职学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培养专业突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单一,定位不清晰。
个人认为,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学目标单一,定位不清晰。中职学校在教学上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完全以电算化考证为纲。老师们纯粹是为学生拿证考试而教学,老师一般只讲授财务软件的总账模块、报表模块、固定资产模块以及工资模块,而对于其他的模块,比供应链模块以及财务分析模块等一般不作讲解。学生虽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但到实践工作中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另一种倾向是纯粹以完成某本教材内容为任务倾向,不联系社会实际,照本宣科,違背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宗旨。
2.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会计电算化教学在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方式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大部分老师一直注重讲解理论知识,上机模拟操作时间非常少。也有部分学校安排了足够的上机实训时间,但仍采用的是以教师演示为主,讲解和演示相结合,逐一操作相关模块的模式,该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只学会了“应该怎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结果,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也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综合型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门融会计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既精通会计理论、实务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而真正既有会计从业经验,又有理论教学经验的,则十分奇缺。还有的教师虽然有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也很扎实,但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不能及时解决上机操作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甚至有的教师是由计算机教师直接转行,只懂软件不懂会计。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也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內容。
中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对于财政局考证要常抓不懈。考取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可以拓宽就业渠道,是学生将来从事会计行业的必备条件。学生对考证要加以重视,对考证内容要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不能只为考证服务,更要让学生有所专长,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教学中,要拓展课程内容,如财务软件除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可适当增加存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基于Excel在财务中仍应用较广,可组织一些Excel实例教学,等等。学校如同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所以,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也应满足社会需求。
2.及时更新教材与软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一是要与时俱进。教材内容要与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充分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并配备与教材内容版本符合的通用财务软件;二是要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硕士、学士,教材中的实务要占较大比例;三是要具有基础性,中职生的学习起点较低,要符合他们的学习能力。
3.合理的课程设置。
开设会计电算化课前,学生应该要先学习基础会计与计算机应用。最好在高二开设会计电算化,这样学生学习时上手更快、理解更透彻,不会出现上机时不知所措的局面。如果必须在高一开课,则应选择第二个学期,每周要适当增加课时量,在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可先开设会计基础与计算机应用。另外,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实践课比例偏大,提倡精讲多练。安排课程时,最好采用先实践课、再理论课的顺序。
4.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把相关教师安排到企业兼职实习,这样可以拓宽财会教师的知识层面,提高教师灵活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定期选派教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给教师举办财务软件知识讲座,逐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理论、实践教学知识。
5.组织仿真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
在实训课中,可全面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能和工作环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财会部门,组内的各个成员代表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然后,将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手工实训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将手工会计中的数据资料利用会计软件进行操作。另外,实训时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模块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增加实训资料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工作需要。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并对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进行不断提升。中职院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加强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院校教学设备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技能水平。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在职场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平.西南地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5-40.
[2]刘伟.现代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233.
[3]郑静.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角色模糊问题探析[J].海峡科学,2015(2):73-7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分析
前言: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文章主要剖析了目前中职学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培养专业突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单一,定位不清晰。
个人认为,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学目标单一,定位不清晰。中职学校在教学上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完全以电算化考证为纲。老师们纯粹是为学生拿证考试而教学,老师一般只讲授财务软件的总账模块、报表模块、固定资产模块以及工资模块,而对于其他的模块,比供应链模块以及财务分析模块等一般不作讲解。学生虽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但到实践工作中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另一种倾向是纯粹以完成某本教材内容为任务倾向,不联系社会实际,照本宣科,違背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宗旨。
2.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会计电算化教学在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方式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大部分老师一直注重讲解理论知识,上机模拟操作时间非常少。也有部分学校安排了足够的上机实训时间,但仍采用的是以教师演示为主,讲解和演示相结合,逐一操作相关模块的模式,该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只学会了“应该怎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结果,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也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综合型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门融会计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既精通会计理论、实务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而真正既有会计从业经验,又有理论教学经验的,则十分奇缺。还有的教师虽然有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也很扎实,但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不能及时解决上机操作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甚至有的教师是由计算机教师直接转行,只懂软件不懂会计。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也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內容。
中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对于财政局考证要常抓不懈。考取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可以拓宽就业渠道,是学生将来从事会计行业的必备条件。学生对考证要加以重视,对考证内容要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不能只为考证服务,更要让学生有所专长,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教学中,要拓展课程内容,如财务软件除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可适当增加存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基于Excel在财务中仍应用较广,可组织一些Excel实例教学,等等。学校如同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所以,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也应满足社会需求。
2.及时更新教材与软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一是要与时俱进。教材内容要与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充分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并配备与教材内容版本符合的通用财务软件;二是要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硕士、学士,教材中的实务要占较大比例;三是要具有基础性,中职生的学习起点较低,要符合他们的学习能力。
3.合理的课程设置。
开设会计电算化课前,学生应该要先学习基础会计与计算机应用。最好在高二开设会计电算化,这样学生学习时上手更快、理解更透彻,不会出现上机时不知所措的局面。如果必须在高一开课,则应选择第二个学期,每周要适当增加课时量,在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可先开设会计基础与计算机应用。另外,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实践课比例偏大,提倡精讲多练。安排课程时,最好采用先实践课、再理论课的顺序。
4.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把相关教师安排到企业兼职实习,这样可以拓宽财会教师的知识层面,提高教师灵活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定期选派教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给教师举办财务软件知识讲座,逐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理论、实践教学知识。
5.组织仿真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
在实训课中,可全面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能和工作环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财会部门,组内的各个成员代表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然后,将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手工实训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将手工会计中的数据资料利用会计软件进行操作。另外,实训时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模块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增加实训资料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工作需要。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并对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进行不断提升。中职院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加强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院校教学设备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技能水平。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在职场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平.西南地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5-40.
[2]刘伟.现代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233.
[3]郑静.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角色模糊问题探析[J].海峡科学,2015(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