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社会热点问题 搞好突发事件报道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566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突发事件的统一分类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而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与突发事件近乎相同的特征,并且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不断增长,社会热点问题应当作为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突发事件 分类 社会热点问题
  
  世界上关于突发事件的记载由来已久,由于研究角度以及研究目的不同,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突发事件分类方式。随着社会形势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现有的突发事件分类并不能从总体上涵盖现有的具有突发事件特征的社会热点问题,应当将社会热点问题视为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类别。
  社会热点事件是一种新型的突发事件
  目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突发事件都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但从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来看,突发事件这个概念具有共同要素:第一,突发事件具有“事发突然”、“出人意料”、“难以把握”的特征。第二,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关注。第三,突发事件都具有危害性。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概念给出了如下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从这一定义来看,该法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笔者认为,这一分类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首先,从理论上看,如我们所分析的,构成突发事件需要三个要素,该定义强调了“突发性”和“危害性”,特别是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直接危害,对于事件的间接危害、事件的影响力重视不够甚至没有涉及。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的突发事件不断出现,该定义所做的分类,并不能涵盖现实中所有的突发事件。
  近些年,一些社会热点经由媒体传播形成公共事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成为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新型突发事件。比如山东济宁副市长下跪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案、郑州规划局副局长质问记者事件、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陕西“华南虎照片”事件、“邓玉娇案”、上海“钓鱼执法”事件、河南“开胸验肺”事件、“躲猫猫”事件、广州政府网上公布预算、喝开水死亡事件、“最牛团长太太”,直到2010年的“换妻门”事件、广西烟草局韩峰“日记门”事件等,在媒体上曝光之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对公众心理、情绪乃至社会秩序造成极大冲击。
  这类事件具有突发事件的一般特征,但是,同其他突发事件相比,其形成条件、演变过程、对社会的影响、处置要求都有所不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公共危机。
  社会热点事件具有突发事件的一般特征
  社会热点事件的形成,一般沿循以下的路径:首先是发生一个小范围的突发事件,事件起因主要有弱势群体遭到侵权、社会道德困惑、官员不当行为等,当事人或者其他网友在网络等传媒上将此事披露,引起受众关注与讨论,事件开始在社会上传播;第二步,事件经媒体传播,受众情绪、意见不断高涨,影响越来越大,形成公共事件。
  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路线图和成因,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热点问题具有突发事件的一般特征:
  不确定性。根據2010年4月18日北青网邀请的100名专家的分析,目前,社会热点问题分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腐败现象、“三农”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干群关系、社会治安问题等,这些问题跟每个人都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不确定的时间发生引起不确定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可能性。
  危害性。一般来说,社会热点问题不会像其他突发事件那样迅速引发大范围生命的丧失或者财产的损失,却会因为迅速传播引起公众的关注,成为公众热点并造成公众心理恐慌、社会秩序混乱、普遍价值观质疑等。
  广泛关注性。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性甚至比其他突发事件的关注性还要高,这一方面缘于信息传播手段的多元化和人民对自身权利的认知能力提高了,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矛盾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期望通过舆论监督迅速形成社会热点问题,对政府形成一个“压力集团”,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
  总的来看,社会热点问题引致的事件具有突发事件的一般特性,比如: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都难以预料,事态的变化、发展趋势以及事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难以预测;涉及公共利益,需要调动和整合公共资源,需要公共权力介入等等,因此,这类事件完全可以划入突发事件的范围,并按照突发事件处置的一般原则予以规制。
  社会热点事件具有自身的特性
  与其他类型的突发事件相比,社会热点事件在发生、发展、处置过程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参与者的多元性。与一般突发事件相比,社会热点事件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参与人数众多,数以万计的网民都可能通过网络对事件发表评论和看法,共同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其次是参与对象跨地域,涉及面广,既有来自事件发生地的,也有来自千里之外甚至国门之外的,而参与者的社会身份则几乎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很多时候,参与者可能和事件本身毫不相干。
  演变过程的不确定性。社会热点事件要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一个很重要的中间渠道是媒介的传播。一个热点事件能不能被广泛传播,要看当时的舆论环境。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事件即将演变成公共事件时,突然发生了一个更具吸引力和轰动性的事件,此时,舆论极有可能受新事件的影响,将前一个事件逐渐冷却。但是,这种冷却有可能只是暂时的,当它受到新的诱因刺激时,可能再次重新演变成公共事件,这样的波动过程甚至可能反复数次。换句话说,一个热点事件能不能成为突发公共事件存在着不确定性,什么时间爆发成为突发事件也不确定,这是和一般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区别。
  影响的“软杀伤”性。与地震、火灾、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相比,由社会热点引发的事件的直接危害一般不大,事件本身牵涉的人群也比较少,但是,其影响却更为深远。如果说地震、火灾、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主要还是“天灾”的话,那么由社会热点引致的突发事件无论是其发生原因还是处置过程更多的是“人祸”,可以指向政治问题、社会问题、道德问题等上层建筑,很多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因此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讨论。
  处理上的艰巨性。由社会热点引致的突发公共事件,一般都是多元主体多种利益矛盾并存,历史与现实问题交织,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纠集,处理起来难度更大。在网络时代,这些事件的扩散非常快,处理的时间窗口非常短暂,一旦处置不当、不及时,就很可能发生连锁反应,后果难以预料。
  社会热点事件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由于公众关注度高,已经成为媒体吸引受众、赢得新闻竞争的主要着力点。研究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问题,探索其报道规律,对于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重塑新闻报道管理模式。搞好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首先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突发事件报道管理模式。在网络时代,许多过去行之有效的新闻管理办法不仅不起作用,而且束缚住了新闻单位的手脚,造成报道工作的被动。比如过去“只处理、不报道”、“先处理、后报道”、“宁慢勿抢”、“内外有别”或者试图封锁消息等做法,既不符合党和政府的要求,实际上也难以做到了。再比如,尽管国家和地方都颁布了相关的应急处理法律法规,但在现实操作中,很多人还是按照传统行政组织体系,层层请示汇报,这种体制不改变,必然造成信息传递的“慢半拍”和新闻报道的滞后,失去舆论引导先机。在报纸时代,新闻的截稿期可以到当天晚上12时,次日见报。因此,给新闻单位采访写作和主管部门审稿会签留有比较宽余的时间。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传播速度以分秒计,这就给主管部门在操作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遵循公益原则、主动原则、时间原则、一致原则,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有专人负责,有方案可以遵循,及时发布信息,有效引导舆论。
  及时准确全面发布信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社会热点事件报道的时效提出了新要求。据一般的经验,现在,热点事件一经发生,一般2至3小时后就可在网上出现,6小时后就可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后在网上的跟帖和讨论就可达到高潮。政府和主流媒体的声音如果跟不上,负面信息就会乘虚而入。在大众的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人们以后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就是“首因效应”。如果错过最佳的传播时期,即使付出加倍的努力,也难达到同样的传播效果。
  所以,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及时性是第一位原则。当热点事件发生后,媒体要打破常规,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尽量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发布有关信息。要先网上发布,后传统媒体,先简要信息,后详细发布,先报事实,后报原因,先主流发布,后全面覆盖,先纠正错误,后补充发布,以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为危机处理争取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
  当然,重视时效性不等于盲目抢发,迅速报道必须是在真实报道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只是道听途说就马上报道而没有进行核实,即使在较快的时间内报道了社会热点事件的新闻,不仅会使发布新闻的媒体失去公信力,还有可能误导视听,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整合传播形成舆论引导合力。在社会热点事件报道中,要重视融合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和互联网、手机、无线电、卫星通讯等新技术传播媒介,使其各显神通,让信息自由流通,增加社会的透明度,穩定社会和人心,增强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识,广泛吸纳民意,动员社会参与事件的处置,推动事件的解决。
  新媒体具有即时传播、自由平等交流的优势。一旦突发事件发生,手机、网络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在谣言发生之前将事件的真实情况告知接收者,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掌握舆论主动权;然后发挥网络优势,坚持连续报道原则,不断跟进,保持权威信息发布地位;要利用网络搭建平等沟通的平台,运用网民可以接受的形式与方法进行有效的、因势利导的教育引导,使网络成为加强政府与网民进行深度沟通的桥梁。
  面对社会热点事件,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不能失语,也不能起哄,要准确报道、科学解读,推动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对一些社会重大事件的报道,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务求客观、真实、全面、公允,避免偏听偏信、误导社会视听。要引导读者正确看待转型期热点事件多发的原因,充分理解事件的复杂性,用正面声音消解各种错误、反动观点的不良影响。要善于把带有某种政治诉求的问题化解为地区性问题、行业性问题,把社会压力分解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一处置。要倾听民意,化解民怨,举起社会公正的旗帜,与基层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和少数无良官员切割,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
  传媒渠道的增多,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信息爆炸”、“信息过剩”,面对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受众往往无所适从。主流媒体这时应该起到“把关人”的作用,一方面,面对纷纭的信息,要积极求证真伪,澄清真相;另一方面,要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在海量信息中寻找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扭转舆论走向,达到需要的引导效果。
  总之,在社会热点事件报道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可以在报道议题的深化上形成有效的互动和联动。传统媒体可以凭借固有的舆论影响力来引导新媒体的报道基调,使之更趋理性;新媒体可以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强化主流媒体的传播效果。采用媒体与新媒体配合,可以形成舆论引导合力,为突发事件的处置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EDPORE植入体材料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8例(18眼)应用MEDPORE植入体材料进行眼眶爆裂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外
医院普外科急诊病例比较普遍,患者疾病种类繁多,突发事件多,因而普外护理要求比较高,护理安全问题是医院普外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医院HIS系统更换或升级不可避免,而历史数据的迁移是信息系统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我院在实施更换新HIS系统过程中如何保证重要业务
目的:研究并分析数字X射线影像设备(DR系统)。方法寻找100位自己的同事,并且把自己的同事分成 A、B、C、D、E等小组,然后和每个小组商量一下任务并征求同事任务的分配,告诉他们任务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病在社区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00例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精神医院-社区-家属一体化管理,主要包括加强精神病卫生知识宣教、强化家属看护培训以及加强
目的 通过对2011年02月至2013年01月中8例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病例的分析,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方法 对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患者拔管前的固定方法、肢体约束情况及药物镇静效果等。结果 患者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与缺乏有效固定、未适当使用镇静剂、未采取有效肢体约束措施以及医疗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结论 针对上述因素对气管插管的患者采用多重固定方法,有效
期刊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重症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重症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应用CNP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工程质量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安全和利益,如何提高工程质量是监督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对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