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传作家

来源 :财富圈TI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x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有公关需求的人,无论是王室、总统候选人。还是需要维持投资人信心的全球上市公司CEO、明星以及艺术家,都需要私传作者。这是这个时代的趋势。在所有为人艳羡的一切,金钱、权力、地位、名气,统统来自大众的认可与关注时,将自己“客观,中立,真实”,但却“有限度”地暴露于大众面前,是所有“精英”的必经之路。
  
  温莎家族的口水仗
  
  在那些古老年代里,国王和领主们赖以传世的资料无非有二;一曰肖像,二日家谱。如同我们在欧洲古典小说中经常读到的,阴森昏暗的古堡饭厅两侧墙壁上挂满历代祖先的肖像。主人从书房搬来一堆残缺的羊皮纸手札,上面记载:“1202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吾祖道格拉斯勋爵……”
  没错,每一本贵族家谱中,都有一叠私人传记,传主是那些有资格将肖像挂上饭厅的爵位继承人。作者署名是他们的后代,而实际上的作者,通常是和他们后代相熟的作家。通过传记,血脉分支,迁居历史,连同祖先的英勇事迹被一传承,着实启人思古之幽情。
  在贵族完全平民化的今天,这种传统,自然也难以为继。唯一的例外是英国王室,按照以往惯例,温莎家族的重要成员去世后,都能享受私传出版之“荣光”。不过鉴于近年来王室成员越来越“明星化”,为了满足国民们的好奇心理,私传出版的日程也大大提前了。
  最早引起轩然大波的是安德鲁·莫顿。1992年,身为戴妃生前密友的小报记者莫顿出版《戴安娜:她的真实故事》一书,为当时正处于婚外情,自杀和歇斯底里症传闻的戴妃辟谣,争取了足够的公民同情选票,也为自己带来百万美金进账。然而负面效应是,“不听话”的戴妃和英国王室渐行渐远,世纪婚姻最终以离异告终。
  来而不往非礼也。因这本私传被世人看成“背叛者”的查尔斯,终于也求助另一王室作家,彭妮·朱诺来“讨还公道”。在其专著《查尔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中,戴安娜才是两人关系中率先出轨的那一个。比这更糟的是,戴妃在生活中原是个脾气暴躁的泼妇,还经常威胁要“杀掉卡米拉”。而王储本人,则是无可挑剔的多情郎,甚至在戴妃遭遇车祸时还声称“只要她能活着,我会亲自照顾她。”
  比朱诺更进一步的是著名作家霍华德·霍吉森。在他撰写的《查尔斯:将成为国王的男人》中,戴安娜上学时就是一个脾气狂暴、经常欺凌同学的女孩,她经常会难以控制地发怒,将装饰品和瓷器摔得粉碎。还曾经散布谣言,称保姆和查尔斯私通并怀上了孩子。
  为了维护好友,莫顿再度跳出来“立传”。在其新书《戴妃:追击爱情》中,当年戴妃之所以会在电视采访中对王室恶语相向,完全是因为被人告知:她正处于军情五处的监视中,随时可能遭遇暗杀计划。否则,“按照戴妃的个性及其当时的处境,她是绝对不会接受这次采访的。”
  
  王室作家:商用or御用
  
  和过去的“御用笔杆子”相比,现代“王室作家”无疑要潇洒得多。不管这种“授权写作”背后是否有酬金的影子,委托人们总会更希望私传看上去“客观,中立,符合事实”。为了让私传更符合公众口味,委托人们愿意做出的让步包括:以作家的名义出版私传,放任他们自由调查,并且,曝光一些无关痛痒的八卦。
  另一方面,版税的诱惑,也让私传作家们更愿意“脚踩两条船”。如果一味歌功颂德,那还要公开出版做什么?不如出了印刷厂直接送进大不列颠图书馆。人民爱看的永远是稍微有些“出位”的东西,当然,如果能在其中渗透进委托人的正面形象,私传的目标也就算达到了。
  有鉴于此,即使是和温莎家族关系最为密切的彭妮·朱诺,偶尔也会拿王室开一小涮。在其《温莎王室的问题生活》一书中,历数英国王室数十年来的不幸婚姻。更过分的是,此书的出版,不早不晚刚好在查尔斯第二次“大婚”前夕。当然,书中的八卦几乎全部是“旧闻”,所以王室也就默许了这种“搭便车”敛财的行为。
  能够证明“私传作家”立场的还有安德鲁·莫顿。从戴安娜到贝克汉姆,莱温斯基、麦当娜,一路闯出名头的莫顿又被汤姆·克鲁斯看上,委托其代写私传。孰料莫顿虽然对戴妃维护有加,对阿汤哥却很不客气,竟然雇佣色情演员,调查阿汤哥是不是同性恋!这种行为不但让阿汤哥大骂“隐私贩子”,也让“汤粉”们代为愤慨,“围攻”莫顿居所,为阿汤哥“出气”。事情的结果是莫顿逃之夭夭,“卖了房子,打算消失一段时间”。但私传还是如期出版,名之日:《汤姆·克鲁斯: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以此看来,在这个“眼球经济”的年代,“大众”的喜好,远比委托人来得重要。打着一幅“新闻自由”大旗,即使是“授权作家”,也可以“倒转枪头”。不过闹到阿汤哥这么严重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情况下,双方会在讨价还价中达成共识。近如摩根士丹利公司前保险分析师艾丽斯·施罗德执笔的《滚雪球:沃伦·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虽然是“股神”巴菲特授权创作的“官方”传记,也仍然因为爆料了“股神”的两任婚姻而令传主大为不满。不过不满归不满,“市场”的反馈,通常不难让传主化嗔为喜。
  
  私传作者VS总统候选人
  
  在民主精神深入人心的大洋彼岸,私传作者们则以另一种方式发挥自身影响力。显而易见的是,总统大选中的公关预算,决不会比英伦王室来得少。
  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受惠于此。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只是做过州参议员的黑人草根,要获得举国上下的支持,仅靠临时露脸的电视辩论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用更多的方式为自己作铺垫,比如一自传。当选民们从一本风趣迭生、激荡人心的传记中认识了“黑人巴拉克”,并把他当成自己邻家的哥们时,在电视上看到“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先生”,自然会亲切得多。
  琼·普莱斯,这位“格林伍德传记”系列的御用作家,承担了这一光荣任务。2008年出版的《奥巴马·我的总统梦》,巧妙借用了参议员先生2004年全国大会上的一篇精彩演讲,同时暗合了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恰好契合奥巴马的黑人身份。对于深陷于金融危机的美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些口号更能鼓舞人心了:“这个国家曾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漂泊者们的驻足之地,他们在这里找到了机会,找到了自由,找到了希望。但只有我们才能让美国的辉煌重现!”
  在普莱斯的妙笔之下,奥巴马俨然是一个完人外表俊朗,天资过人,并且诚实正直,抱负非凡,符合一切“美国梦”的要求。美利坚国民的血液中永远带有新大陆移民祖先们的印记,每当危难时分,正直质朴的品质,就会被国民们再度奉为楷模。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另一私传作者基蒂·凯利给布什家族捣的乱子。2004年大选期间,其著作《家族:布什王朝的真实故事》问世,着实把共和党人惊 出了一身冷汗。在这部涉及布什家两代人的著作中,凯利大揭了小布什夫妇吸毒的老底,让本就智商评价不高的小布什越发形象扫地。
  这还不算最惨的,被基蒂·凯利揭过底细的第一夫人,还包括杰奎林·肯尼迪和南希·里根。其中最著名的名言出于《南希外传》的第一段:在南希·里根的出生证明里,只有两项是正确的——性别和肤色。其他各项几乎全是编造的。实际上,这份出生证明本身就制造了两代人的谎言。为了“表彰”凯利对“第一家庭“们的贡献,某报特地刊出了整版漫画,画着这位女作家背着降落伞杀向萨达姆的地堡,说明文字则是:“快快逃命啊!基蒂·凯利来了!”
  
  “非官方”的公关策划人
  
  通常情况下,如果私传作家和委托人之间,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往往会为委托人“兼任”起“非官方发言人”的角色。最好的典型,莫过于彭妮·朱诺。这个和女王办公室,王储办公室来往密切的作家,经常就各种公关事件与王室交换意见。如果有什么小道消息,是官方希望透露而不方便直说的,又或者官方对某种态度存在疑虑,希望“投石问路”,私传作家就会充当起那块“石头”的角色。
  比如当女王陛下的着装品味被外界批评时(她为什么永远青睐鲜艳的颜色,而不看看自己已经多老了?),朱诺立即出来”仗义执言”:“这是为了配合拍照和公众的需要,只有如此,才能在庞大得可怕的人群中找出女王”,“我认为,女王总能认识到,她做的工作不仅仅事关她个人,不是件私事。她是为了责任而穿衣戴帽。”
  而当女王退位的消息渐渐明朗,外界猜测查尔斯是否希望母亲在他60岁生日时让出王位时,彭妮亳不犹豫地代为回答:“没有。”“自始至终,查尔斯的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工作上。他一直觉得身为王子自己做的还不够多。他从来没想过要匆忙地放弃自己的事业。但是如果一旦成了国王,他将不得不放弃。”至于60岁的王储是否能胜任角色?“他是那么健康,充满热情,每天都一样繁忙,让人觉得他永远会保持着这样的巅峰状态。”
  这些“官方味道”十足的回答,总让人怀疑是不是圣·詹姆斯宫发言稿的提前披露。当然,如果民意显示,大家对王储的“缺乏野,”感到失望,估计王储办公室的口径就会发生变更,改为“王储正积极地等待那一天来临”。
  这种变更,并非没有前科。比如朱诺曾经透露,“王储的幕僚不太友好,对此卡米拉必须找到应对之法”:而官方发言则很快驳斥了她,“王储办公室确实曾与她多次交换意见,但她所知的非常有限。”烟雾弹还是事实?无从考证。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私传作者,正和“公关策划人”的角色日益重合。
  
  和过去的“御用笔杆子”相比,现代“王室作家”无疑要潇洒得多。不管这种“授权写作”背后是否有酬金的影子,委托人们总会更希望私传看上去“客观,中立,符合事实”。
  
  通常情况下,如果私传作家和委托人之间,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往往会为委托人“兼任”起“非官方发言人”的角色。
  
  TiPs
  
  什么样的人可以当私传作者?
  首先,当过记者。这一职业形成的新闻敏感度,诱导他人“掏出话匣子”的能力,以及不屈不挠采集信息的耐心,都是私传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即使基蒂·凯利这样的“揭老底者。也不乏职业精神,写《南希外传》,她遍访了南希的朋友,熟人,亲戚,同学,演员同事,邻居,雇员后,累计电话采访达1000次之后,才敢落笔动工。 其次,好的社会心理学家。在现代社会,私传作者接受委托的方式,并非“代作枪手”,而是结合市场趋势,写出符合大众口味的“真实”,这就要求他们在社会心理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敏感性,有时甚至超过政客。比如查尔斯二次大婚后携卡米拉访美,满以为能获得类似上一次戴安娜访美造成的轰动效应,基蒂·凯利却又一次“唱反调”。“相较卡米拉而言,美国人会对威廉和哈里王子更有兴趣。”结局果如所料。
  还要善于拿捏火候。身为受双方委托(传主和出版社)的作者,必须能够在维护委托人隐私和迎合公众好奇心之间做好。“平衡”。没有任何人愿意将自己的隐私曝光,这就需要私传作者有相当强的个人影响力,必要时甚至是个律师或谈判专家。
其他文献
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意大利是世界上高度发达国家之一,是北大西洋公约和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这是一个位于欧洲南部,总人口近6000万的文明古国。它在2至3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版图曾遍及整个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纪其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此后它几经分裂和外族入侵,直到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期刊
“水果,是生活改善的一种象征。苹果,则是最常见、最大众化的水果。苹果基金会以‘分享成果 传递幸福’为宗旨,坚持在西藏最边远的阿里地区助学助医,我们忠诚地在中国海拔最高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传递普通人的基本幸福。”  ——苹果基金会秘书长周行康手记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周行康连续5年来,每年至少有3个月待在阿里助医助学,其他不在藏区的时间,他基本上都用于为藏族牧
期刊
在白色的氛围里,一种忧郁的气质,从心灵深处氤氲开来,带着丝丝倦意将风格演化成一种另具特色的时尚 从而将白色本身忧郁的气质,充分挖掘出来,报答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
期刊
三个人尽管职业不同,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公益活动将他们的爱心联结起来,他们代表社会无助的人群和自然环境向世界发出了震聋发聩呐喊,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帮助弱势群体、保护生态环境。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现代形式的NGO
期刊
跨界不仅仅在于时尚与艺术,还包涵了品牌之间的跨界融合。每一个优秀的品牌,都能比较准确地体现目标消费者的某种特征,但因为其特征单一,往往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多,尤其是当出现类似品牌的竞争时,这种外部因素的干扰更为明显。而一旦找到了一个互补性的品牌,那么,通过多个方面对目标群体特征的诠释,就可以形成整体的品牌印象,产生更具张力的品牌联想。世界著名的品牌看到了品牌的跨界联合将会给产品带来新的创意,于是
期刊
方家胡同46号,原来是中国机床厂厂址,典型的1950—70年代风格的高顶建筑群,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方家胡同内。附近,孔庙、国子监、雍和宫、钟鼓楼一应俱全,这座院落和它们一起经历了时代的风吹雨打。  一看到方家胡同46号的大门,便知道,这里和其他古老的胡同区不一样;走进去,红色不规则形状的钢制结构的剧院有两扇掉漆的木门,白色的像一节火车车厢的餐吧,“参差”错落的咖啡馆,无不散发出这个院子的艺术气息:只
期刊
“世界遗产”的头衔,今天在中国很多地方被看作发展旅游经济的金字招牌。如何帮助这些珍贵的遗产“洗脸”,恢复本来的天生丽质?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找到平衡点7需要政府与负责任的企业、民间组织形成合力。    作为自然与历史的丰厚馈赠,世界遗产正在或即将遭遇多种危险:抢劫、战争、污染、野蛮的城市化、矿产开发、土地投机、失控的旅游、自然灾害……  “比如丽江,当地的管理计划过于偏向
期刊
我很喜欢用“公主”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稚气未脱,充满纯真与简单个性的女孩儿。在她们的身上,你找不到丝毫的娇柔造作,看不到那些娇蛮任性,只有可爱、简单、善良、活泼。好像童话里的公主一样,充满着美好。    半路童话    第一次知道张馨予这个名字,是和童话有关。一首《半路童话》让我们知道了关于张馨予这个小女生的种种。很清纯的可爱笑脸,一副江南小女人的典型气质,给这个苏州美女增添了无数的小魅力。听说苏州
期刊
做为当代艺术策展人的唐昕在艺术生涯中对当代艺术有着深厚情节,在“花家地”的艺术群落里与张晓刚、方力钧、叶永青、宋永红、邱志杰,马六明等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代艺术家们从85新潮到89美术馆枪击事件期间创作出了很多好作品,在“不谈钱”的80年代,世界著名艺术品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以现在看来显得非常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大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它们占到全部藏品的80%,多达1 500多件。唐昕在此
期刊
奇石鉴赏自古有之。石以其天地造化的形态和质地,不同于金玉宝石,然而质朴而浑然天成,自有其可爱可赏之处。亦如其他艺术品,奇石也必须在赏鉴中才能升华出艺术之美。在赏石的过程中,人与石的秉性交互沟通,故可谓其真谛在“于无中知天公有意时,石发人之潜质而依有相,石为师行不言之散喻”。  赏石,本是闲暇之余,悦情欢心为目的,沉情养性于无意之中的雅事。所谓“荆榛拓境,渐进辞华,以劳心为养心”。虽然时有躯体之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