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下柳琴戏传承发展的危机及其机遇分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erd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也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而电影电视剧的不断发展,更是使得我国的民间传统戏剧日益式微,柳琴戏就是这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目前柳琴戏的传承及发展面临种种问题,如人才断层、观众流失、缺乏创新等等,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对当前环境下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作出了一些梳理,并对其中的危机和机遇进行了探析,希望能为柳琴戏的传承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柳琴戏;传承发展;危机;机遇
  一、柳琴戏的起源及风格特点
  柳琴戏是我国著名的地方戏曲之一,它形成与清代中期,现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交界一带。柳琴戏又被称之为“拉魂腔”,是在滕州民间小调“拉魂腔”的基础上,结合柳子戏的而发展起来的。之前一直称为“拉魂腔”,于1953年正式命名为“柳琴戏”。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柳琴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柳琴戏的整个形成过程中,其最初只是由单人或者双人进行清唱的一种曲艺形式,被称之为或“唱门子”或“跑坡”,演唱者通常手持梆子或竹板敲打节奏,并进行“单篇子”的演唱,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篇幅长短不限。最初的柳琴戏没有弦乐伴奏,只能依靠自己进行击节演唱,也没有服装道具进行配合。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改进,开始出现专业的班社,并在角色上日益丰富起来。
  这是的柳琴戏也被称之为“对子戏”,而女艺人的出现和增加,也带动了服装道济的发展,拉魂腔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也就是柳琴戏的雏形。
  柳琴戏的出现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唱腔风格独特,女艺人唱腔宛转悠扬、回味悠长;男艺人唱腔粗犷豪迈、歌声嘹亮爽朗。在其过程中,艺人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可进行自由创造。在唱腔的落音处,通常女腔会用小嗓子翻高八度,而男腔往往加入衬词拖后腔。用梆子或竹板敲打节拍,一般为有板无眼的1/4击拍,辅以连续切分的变节奏,往往给人以轻快活波的试听感受。
  二、柳琴戏的历史发展及传承
  随着近代以来,柳琴戏的发展及传承遭遇到了几个特别的历史时期,使得柳琴戏在近代历史中几经沉浮。
  (一)抗战时期的柳琴戏
  这一时期的柳琴戏适应了时代和民族的要求,在戏曲中融入了大量的抗日题材进行相应的宣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在淮海解放区广为流传,不仅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也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
  (二)建国初期的柳琴戏
  在建国初期,“拉魂腔”一度改名为“四平调”。直到1953年前后,徐州市委宣传部与相关艺人进行反复磋商,后决定以其主奏的柳叶琴为命名要素,定名为“柳琴戏”。之后,山东,江苏等地区相继成立了一批专业剧团,直至20世纪六十年代初,柳琴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行当得到扩充,其灯光布景也得到了添置。在提高演出水平的同时,还组织了戏曲研究的文艺工作者对其源远、发展、剧目、音乐、表演、唱腔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研究,使得柳琴戏这只地方戏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剧团每年可在基层演出数百场次。
  (三)文革时期的柳琴戏
  文革时期是包括柳琴戏在内的诸多戏曲的黑暗时期,这一时期受到文革的冲击,多数地方戏面临衰落。特别是1970年主流媒体提出要“普及样板戏”之后,大批柳琴戏艺人遭到迫害,致使柳琴戏遭到巨大摧残,不少剧团被迫解散,人才大量流失,传统技艺濒临毁灭。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柳琴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很多被解散的柳琴戏剧团被恢复,后来为培养柳琴戏新人及戏剧学校提供了良好基础。柳琴戏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各地柳琴戏剧团为全国的观众带来了一大批优秀的柳琴戏作品,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临沂柳琴剧团排演的《山里红》、滕州市柳琴剧团排演的《墨子》、枣庄艺术剧院柳琴剧团的《一碑三孔桥》以及江苏省柳琴剧团的《大燕和小燕》等剧目。
  (五)现阶段的柳琴戏
  随着21实际的到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充裕,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特别是世界影视作品的相互交流,使得我国传统戏曲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即使是被誉为中国国粹的京剧也缺乏足够的生命力而陷入衰落的命运,作为地方戏曲之一的柳琴戏自然也面临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即使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发展境况也并未得到很大改善。也因此当前环境下的柳琴戏传承与发展面临了极大的考验。
  三、当前柳琴戏发展的危机分析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日趋丰富,许多传统的戏曲文化面临衰落。作为传统戏曲之一的柳琴戏,也面临了发展的极大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闲娱乐方式多元化对戏曲文化的冲击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日趋多元化,期间传统的广播电视被不断普及,更加上互联网、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的手机都聚合了游戏、影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戏曲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由于其慢节奏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遗忘,也因此其发展也越来越变得衰落。
  (二)柳琴戏受众群体的大量流失
  人们的娱乐方式更新换代,戏曲受众遭到分化和瓦解,柳琴戏的发展不仅无法得到青少年认可,甚至中年受众的流失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至于柳琴戏的老戏迷们,随着原来他们的逐渐老龄化甚至去世,也使得柳琴戏的整体受众日益缩减。如此青黄不接,整个柳琴戏受众群体就随着时间而不断的缩减,也致使其发展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三)柳琴戏人才队伍的流失的影响
  受众的下降,也直接导致了柳琴戏群众基础的日益变得薄弱。愿意学习和传承这们戏曲的青年人也变得稀少。剧团的生存环境也日益恶劣。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目前剧团很难招募到能说会唱,并对柳琴戏充满热爱的年轻人。也造成了柳琴戏人才队伍的流失和传承上的断层。   (四)柳琴戏的创新活力不足
  虽然柳琴戏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剧目,如枣庄艺术剧院柳琴剧团的《一碑三孔桥》以及江苏省柳琴剧团的《大燕和小燕》等剧目。但由于这些剧目设计精美,需要独特的舞台设计,已经灯光音响的全方位配合,因此其不仅不利于在基层的实际演出,甚至在城市演出也无法靠门票覆盖其成本,影响了自我的良性发展。除了倾力打造的精品剧之外,其他多数表演剧目则往往内容陈旧、形式固化,且唱腔模式化,导致了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与社会的发展及需求存在脱节。
  同时在柳琴戏的宣传上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不懂得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舆论推动柳琴戏的宣传造势,也成为其发展局限性的一部分。总之,无论从其内容、形式甚至宣传手段上都缺乏创新,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导致了其发展传承的内生动力不足,阻碍了其可持续性的发展步伐。
  四、柳琴戏传承发展的机遇及振兴策略
  面对柳琴戏传承发展的诸多危机,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有了一定重。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柳琴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柳琴戏的发展与传承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使得柳琴戏不至于沦落到“博物馆式”的传承与保护中,我们也要积极探寻其发展机遇与振兴策略。
  (一)加大保护力度,积极保护与传承柳琴戏
  针对柳琴戏的保护,要强化对剧种的保护。同时由于柳琴戏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保护之中,要认真做好其各种资料的归集和整理,保护其地方特色,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柳琴戏也在中国文化大发展的环境中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通过对受众群体的培养,通过戏曲人才的培育,通过各方经费的支持,通过柳琴戏本身的不断创新,相信柳琴戏一定能够得到振兴。
  (二)积极宣传柳琴戏,扩大其受众群体
  受众是一个戏曲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具备强大的群众基础,柳琴戏才能避免成为“博物馆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对柳琴戏的喜爱及接受,才能最大限度的为柳琴戏的发展与传承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必须加强柳琴戏的宣传普及力度,地方政府要引导剧团加强与各级媒体之间的合作,可开设专栏或讲座,对柳琴戏曲知识、戏曲演员、戏曲产品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以此来拉近受众与柳琴戏之间的距离,增加柳琴戏的受众基础。
  另外,地方政府在文化惠民活动中,可适当支持柳琴戏的“上山下乡”活动,支持柳琴到群众中去,从而扩大其影响,培养新的受众群体。
  同时,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强柳琴戏的宣传与造势,促进全国范围内对柳琴戏的关注,增加其受众基础。
  (三)重视柳琴戏人才培养,增强柳琴戏剧团对人才的吸引
  要保护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必须重视柳琴戏的新生力量的培养工作,培养出具有影响力的名角,培养出业务精良、专业素质过硬的演职人员队伍。同时还要发觉好既懂艺术,又懂管理,还懂宣传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还要提供剧团的相关待遇,增加对戏曲创作及演出人员的吸引力度,改善戏曲工作者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为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四)强化柳琴戏的各项创新,创作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作品
  要保持柳琴戏的旺盛活力,就必须对其进行推陈出新,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激发其内在活力。具体而言,对待柳琴戏的创新不是简单的一个故事,一个曲调。而是应该从多个维度进行完成的创新。如江苏柳琴剧团近来的《枣花》、《孽海花》等作品,就是对传统的大胆革新,从唱腔、舞美设计、灯光音效,无不体现出了创新的元素。这些作品无疑拉近了柳琴戏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为柳琴戏的艺术生命注入的全新的活力。
  五、结束语
  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了诸多问题,受众群体缩减、人才流失、自身缺乏革新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的加速了柳琴戏的衰落。而随着柳琴戏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各级政府对其的重视日益加深,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有抓住机遇,并从各个方面改善其发展环境,才能促进柳琴戏的良好传承。
  参考资料
  [1]伊莉娜.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发展[J].文学界(理论版),2011,(06):256-257.
  [2]闫辉.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的保护与传承[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03):40-44.
  [3]赵建玲.打造文化精品 振兴地方戏曲——以柳琴戏为例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发展[J].戏剧丛刊,2012,(04):33-34.
  [4]王丽华.发展是最有效的保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谈柳琴戏的保护[J].枣庄学院学报,2008,(03):126-127.
  [5]魏丽娟.从民间小戏到文化遗产——谈柳琴戏的音乐文化变迁[J].枣庄学院学报,2015,(03):132-134.
  [6]胡子奕.徐州琴书的发展现状调查及其传承与保护[J].音乐时空,2014,(03):45.
  作者简介:高静(1975— ),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学历,副教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工作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幼专声乐教学在教育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自新课改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加大了对幼专声乐文化渗入,尤其是声乐知识学习的重视力度。而幼专声乐教学恰恰成为了小学音乐
缺磷缺磷时主要表现在根系发育差,苗期生长缓慢,明显缺磷集中在5叶期出现症状:叶片呈紫红色,叶尖紫色,叶缘卷曲。并且缺磷还会使花丝抽出速度慢,造成雌花雄花不育,影响授粉,并且果穗
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简要介绍了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并重点讲述了生物质气作为干燥热源在干燥机上的应用,同时将生物质气和常用的干燥热源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利
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并形成“T”字型开发开放新格局的大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被再次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又一次肩负起了国家发展战略重心内推的主力承载带与中国经济转型升
古筝作品演奏中的技巧运用十分重要,本文对技巧的运用的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说明,分析了各技巧的运用要点和时机选择,探讨了如何巧妙的运用技巧来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升美感,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有时出现关系不太融洽的情况。影响教育合力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置身事外,漠视一切。有的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当“经师”。不为“人师”,不与
罗忠镕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理论家。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在中国当代音乐中贡献突出,其创作从传统的大小调体系和声到五声十二音技术,中间经历了作曲就爱大胆的探索与吸收,最终形成自
2013年11月29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该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
本文通过对桃长梢修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修剪比较,徒长性枝、长果枝比例降低,中短果枝显著增加,优质果率明显提高,同时修剪费用、劳动成本均得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