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阅读教学成果的成功展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同仁应该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在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等项目的教学情形倒并不那样令人悲观,真正问题成堆令人忧虑的,说到底就是一个“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老师看到作文就头疼,家长埋怨孩子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原因在哪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把这些与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联系在一起,就不难发现: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设计过于封闭,远离了生活,学生没有个性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力求构建课内外融为一体,将表演、绘画、音乐、活动融为一体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同时要求教师从个性发展的高度鼓励学生在写话和写作中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有人不禁要问: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现状,真正让学生开放习作,展示个性呢?我想以平时的尝试谈些许浅显的认识。
  一.开放作文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日益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倘若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仅限于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竭力的向学生灌输“十六字令”——思想健康、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只会越教越没米下锅了。我觉得今天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构建开放性作文教学模式。
  1.走出课堂,拓展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还等什么呢?那就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去身临其境挖掘素材。如:四年级写一种植物,我带着学生来到校园的桂花树旁,让他们看看、闻闻、感受、体验,边想边构思边写作。眼睛里有内容了,脑海里有东西了,学生就不愁了。两节课时间,篇幅较长、内容充实的文章也就有了。
  2.展开活动,寻找写作灵感
  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重视学生“自我活动”的主张,他主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作文教学中,有些内容和材料,我们也可以带领学生展开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寻找写作的灵感。如:我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安排学生朗读《伊索寓言》,这成为我每节语文课雷打不动的开场活动,正是这一活动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更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增加了积累,他们在作文中经常引用这些内容。
  3.融进生活,捕捉瞬间感受
  叶圣陶曾说过:“作文这件事情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可见,融进生活,才能让学生写好作文,生活中有些刹那间的事情,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写作灵感。如:人们等公交时的面部表情,过年时放烟花的景象,课间玩游戏特别入迷的同学等等。如果让学生及时用文字“拍摄”下来,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他们积累了写作的好素材。为此我不断地强调让学生身上时常要带上一支笔和一个小笔记本,及时“拍摄”生活。相比之下,认真做了的同学,平时写作文就丰富多了,而没有去做的同学就差远了。
  4.现身说法,激发写作兴趣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遗憾的是,我们还有那么多的语文老师,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作文……其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用自己的现身说法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写《童年趣事》一文时,我也写了下水作文:“穿上妈妈的高跟鞋、漂亮的裙子,涂上妈妈的口红,我开心地在屋子里跳呀、转呀……突然,妈妈的脚步声响起来了……”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纷纷举手想告诉我他们的趣事。可见,教师的范文,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和对话,而且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总之,作文教学必须要构建一个更开放的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找到更多写作灵感,这样,面对作文时就不再愁眉苦脸了。
  二.展示个性
  教学模式开放了,习作内容充实了,若“千人一面”的话,就又落入了另一个陷阱,因此教师在开放习作的同时,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
  1.挖掘中显现个性
  无论是带学生参观,还是参加某项活动,教师都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观察角度,自己的性格去观察、去感受,珍视学生的个人独特感觉。如写《一个星期天》,经过我的启发、引导,有的写星期天的烦恼,有的写星期天的快乐,有的写星期天的收获……写《运动会》,有的写成功者的喜悦,有的写落败者的复杂心态……我们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去领会生活,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又显现了他们丰富的个性。
  2.批判中展示个性
  “批判是科学和生命”,“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学生在生活中深入思考,才能用自己独立的思想去评判事物,指出不足与缺陷,提出新观念新思想。在一次小作文中写牙刷,开始学生都写牙刷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我问他们一句:“难道就没有给你们带来不便之处吗?”学生一下子就议论开了:牙刷有时把我的牙齿刷出血来了;牙刷总容易掉厕所里,害我总挨妈妈的骂,因为它的柄是细直的,要是改装一下就好了;牙刷经常要更换;有时外出带了牙刷,又忘了带牙膏,要是两样搁一块就好了……小批判家、发明家纷纷涌现。
  3.创新中亮出个性
  生活中有许多的思维定势,若不引导学生跨越,那作文教学将会停滞不前。我们新时代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人们总认为小鸡与水接触就会成为“落汤鸡”,我就要求学生大胆想象,编写与这种固定的情节不一样的童话故事。学生立刻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后来很有收获:“小鸭要教小鸡游泳,它们最后都得了一等奖……”“小鸡赶紧逃命,前面有河,小鸡抓住树枝从水面划过去了……”不难看出,学生打破了小鸡怕水的定势,想象出新的情节,亮出了自己的鲜明个性。每一次这样的习作,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会破土而出。
  我觉得让学生有个性的表达,是我们的难点,也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能突破这一难点,那将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三.正确评价
  不知别人有没有这种经历:一群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聚在一块,谈到伤心处,便是那永远批不完的作文本。我已经是司空见惯了。确实可以理解,一个班最少45人,一学期最少8篇大作文,还有小作文、考场作文,从眉批到尾批,改错词、错字……甚至帮他换各种结构等等,怎么不头痛呢?尽管老师为作文如此呕心沥血,学生的作文却仍然不理想。老师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呢?如何放过自己,也放过学生呢?
  我觉得语文老师首先心态要摆正,小学生没有“妙手著文章”的义务,他们只是来学习、来练笔的,所以我们不能用《小学生作文精选》的用稿标准“字字玑珠,段段锦绣”来看待学生的作文。相反我认为小学生课堂训练的作文写不好很正常,不要老师操心反而有点不正常了。只有用这种心态去面对学生的作文,教师才不至于一看学生作文就上火。
  “尊重学生的意愿。”这是教学大纲里面的一句话,我把它找出来,单独列出来,想和所有的语文老师一起认真体味。从这句话里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一相情愿的“精批细改”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叶圣陶老先生就倡导:“多就少改。多就学生的思路,多让学生动手去修改。正如对待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苗,只能多扶一把,顺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长。”这就告诉我们正确对待作文修改,多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看待他们的习作,不能一味的按你一个成人的思维去推敲他们的作文。多鼓励学生,让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浓厚,习作水平不断提高。
  有了上述两种心理准备,修改作文就不至于那么头痛了。最后我觉得教师应该将修改的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渔”,然后师生共同改,同桌互相改,小组集体修改。尊重学生个性,放手让学生去评价。
  三尺讲台,万千世界,尺幅波澜,气象万千。我常驻足思量:到底该怎么训练学生的习作呢?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多方面的智慧,关键是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舞台,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面向习作开放,使学生的生活积累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发展,潜能得以开发。学生们一定能写出五彩缤纷的好作文。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六小)
  
其他文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汉、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呈现分散、点多、规模小等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连上新台阶,但与汉族教育相比,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学校规模小,老师素质不高。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让少数民族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新疆提出的“民汉合校”模式,为此提
期刊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从而把握古代诗歌的习惯。  2.掌握古代诗歌炼字炼句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古代诗歌炼字炼句题的解题方法。  教法:点拨、指导  学法:分析、练习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理解诗歌的难点在于诗歌表达的含蓄性,而理解诗歌的重点在于其抒情性。要在
期刊
【摘 要】全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近一个周期,而农村地区学校新课程改革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校本培训效果较差、校本教研起色不大以及评价体系跟不上等问题,为此需要从经费、教研、培训、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经费投入 校本培训 本次教研 评价体系。    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实施以来,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地区学校的素质教育,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地区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成功教育就是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即“差生转化”的教育,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重点应放在差生整体素质提高方面,现就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和各位同仁共勉。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物理课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精彩的实验、建立
期刊
初中体育教学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体育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
期刊
【摘 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恰到好处地将电教媒体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育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一改过去老师教,学生唱那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使音乐课更显丰富多彩,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为学生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并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刊
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是通过师生特定的实质性的互动而生成的,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那么,怎样让孩子在美术教育改革中健康成长呢?结合新课标的新理念,我深刻体会到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这就迫切要求自己要改革以前的课堂教学,建立符合课标要求的开放式课堂。  可是,
期刊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近一步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必要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往往固化了这样一种模式:布置一个题目----提供几个要点(要求)----介绍几点技巧----学生自主作文----教师批改讲评。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仅扼杀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砍掉了刚要起飞的雏鹰的翅膀,而且也助长了学生抄袭习作、应付习作的恶习,着实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和发展。同时这样做效率也很低下,当学生想表达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要求习作,而当到达课堂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