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2
摘要随着国际交往与合作的日益频繁,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来源及防范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由于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的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风险。因过度举债导致可能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偿债风险是最基本的财务风险之一。尽管在具备相应条件时,这些上市公司可以从股票上市进行定向增发等二次融资,但这些公司仍大量运用银行借款、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需要还本付息的金融工具进行融资。虽然适度负债可使上市公司获得较快的发展,但是,较大规模的举债尤其是过度举债,一旦宏观经济、行业形势或者公司自身经营出现不利变化,该公司将面临定期还本付息的沉重压力,甚至破产倒闭。
2.内源融资占比过低。公司的资金来源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将本公司的留存收益及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即通过减少公司的现金流出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外源融资就是从公司的外部获得资金,我国大多数公司以此为主,内源性融资只占30%以下,少数公司甚至完全依赖外部融资,这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司内部融资占全部融资总额的比例已分别达到66%、68%、83%左右的德、英、美国尚有巨大差距。
3.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现金流受利率波动影响而导致亏损或成本增加。如果公司的债务采用浮动利率计息,并且债务合同是在市场利率处于较低水平进入时订立的(例如: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100基点),则公司面临未来利率持续上升的风险;相反,如果公司的债务采用固定的利率计息,并且固定利率是在市场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时签订的,则公司可能面临未来利率进入长期下降通道的风险。
4.短债长用引致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国有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将流
动资金等短期债务用于长期投资的情况,即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处于扩张期的国有上市公司,由于长期债务的使用比例较低,短期债务占据主导地位,一是短期负债的利率成本低得多,二是国有上市公司总是希冀银行能对其短期借款等一再展期。事实上,不少银行正在改变过去的做法,要么不允许展期,要么只允许一到两次展期。因长期资产和项目的收益将在较远期产生,“远水解不了近渴”,以短期负债支撑长期资产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发生难以按时还本付息的危机。
5. 外汇风险日益明显。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汇率的剧烈波动给大多国有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以中国远洋为例,其主营业务为远洋运输,按照国际惯例,其运费收入以美元计收,运费延后收取是常事,兑换成人民币就会面临运费收入贬值的风险。另一方面,远洋船舶因使用国外港口产生的港口使用费一般按港口所在国货币支付,中国远洋又面临港口所在国货币升值的风险。近来,欧洲已成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持续发酵,已使欧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下跌。欧元的持续贬值必然会对国有上市公司尤其是以出口欧洲为主的国有上市公司的业务收入产生显著和深远的影响。
6.投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对投资项目可行性没有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所掌握的信息不全面,决策过程不够严谨、缺乏有效地监督和制衡,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使公司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同时,不少国有上市公司盲目实施多元化战略,虽然可能使公司一时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力,但国内外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盲目开拓不熟悉、与主营业务相关度很小的新业务、新领域往往导致公司内部整体资金匮乏,极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使公司投资风险迅速和成倍增大。
二、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较为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机制,降低财务风险。事前控制,即在对进行方案决策前,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摈弃经验决策,既考虑获得的收益,又兼顾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事中控制,即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动态跟踪、监控。事后控制,即公司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经验,以此制定和调整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对已发生的财务风险,要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发生。
2. 使用内源融资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国有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首先考虑运用内源融资。公司提高内源融资占比的具体措施之一,是逐步适当提高折旧率,增强内源融资的能力。过低的折旧率不利于公司进行技术更新和提高竞争力,增加了公司的税负,也使得公司留存利润减少。
3.运用互换、远期、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相关财务风险。利用利率互换规避利率风险,即当利率中长期看涨时,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为固定利率;反之,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运用远期外汇合约规避汇率风险,进、出口商可与银行订立远期外汇买入、卖出合同,一定时期后按签约时规定的价格将其外汇收入买入、卖给银行,防范远期外币的贬值风险。利用商品期货规避商品价格风险,即在期货市场上建立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交易头寸,以此对冲现货交易的价格波动风险。
4.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即将资产期限和债务期限匹配起来,以偿还期较短的负债作为期限较短资产的资金来源,以偿还期较长的负债对应期限较长的资产,以减少因公司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可能不足以用来支付债务而带来的风险。公司应尽可能做到资产负债期限的合理搭配,以达到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5.立足主业,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适当放缓发展速度。多元化经营要适度,要对主营业务起到有益补充、分散风险的作用,不能因为其强大的背景,以及在本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将触角延伸到诸多业务领域甚至陌生行业。只要主营业务的前景比较光明,公司就应踏踏实实地立足主业,并将主业做大做强,可口可乐、通用电气、三一重工等著名公司无不如此。
6.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和预警系统。较为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财务预测和风险预警,可以使公司在实际发生财务风险之前,事先监测和捕捉各种不利变化的细微征兆,使公司能够预先明确自身的财务需求,提前进行融资规划,预估可能筹到的资金数额和期限。公司因此能够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投资活动,从而将生产和投资与筹资有机联系起来,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同时,预测也包含了对未来好、中、差等各种可能前景的情景分析,通过预测可以有效提高公司应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甚至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因不利事件的出现所带来的损失。通过建立预警系统,可以使公司具备风险自动预警能力,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够准确、及时地传导给管理者,有效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张佳,蔡晓旭.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4).
[2]王健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3]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式及对策研究.经济经纬.2006(04).
[4]沈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析.中国西部科技.2006(23).
[5]张馨艺.上市公司如何实现内部控制?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实施效果分析.WTO经济导刊.2006(09).
摘要随着国际交往与合作的日益频繁,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来源及防范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由于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的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风险。因过度举债导致可能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偿债风险是最基本的财务风险之一。尽管在具备相应条件时,这些上市公司可以从股票上市进行定向增发等二次融资,但这些公司仍大量运用银行借款、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需要还本付息的金融工具进行融资。虽然适度负债可使上市公司获得较快的发展,但是,较大规模的举债尤其是过度举债,一旦宏观经济、行业形势或者公司自身经营出现不利变化,该公司将面临定期还本付息的沉重压力,甚至破产倒闭。
2.内源融资占比过低。公司的资金来源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将本公司的留存收益及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即通过减少公司的现金流出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外源融资就是从公司的外部获得资金,我国大多数公司以此为主,内源性融资只占30%以下,少数公司甚至完全依赖外部融资,这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司内部融资占全部融资总额的比例已分别达到66%、68%、83%左右的德、英、美国尚有巨大差距。
3.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现金流受利率波动影响而导致亏损或成本增加。如果公司的债务采用浮动利率计息,并且债务合同是在市场利率处于较低水平进入时订立的(例如: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100基点),则公司面临未来利率持续上升的风险;相反,如果公司的债务采用固定的利率计息,并且固定利率是在市场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时签订的,则公司可能面临未来利率进入长期下降通道的风险。
4.短债长用引致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国有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将流
动资金等短期债务用于长期投资的情况,即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处于扩张期的国有上市公司,由于长期债务的使用比例较低,短期债务占据主导地位,一是短期负债的利率成本低得多,二是国有上市公司总是希冀银行能对其短期借款等一再展期。事实上,不少银行正在改变过去的做法,要么不允许展期,要么只允许一到两次展期。因长期资产和项目的收益将在较远期产生,“远水解不了近渴”,以短期负债支撑长期资产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发生难以按时还本付息的危机。
5. 外汇风险日益明显。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汇率的剧烈波动给大多国有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以中国远洋为例,其主营业务为远洋运输,按照国际惯例,其运费收入以美元计收,运费延后收取是常事,兑换成人民币就会面临运费收入贬值的风险。另一方面,远洋船舶因使用国外港口产生的港口使用费一般按港口所在国货币支付,中国远洋又面临港口所在国货币升值的风险。近来,欧洲已成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持续发酵,已使欧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下跌。欧元的持续贬值必然会对国有上市公司尤其是以出口欧洲为主的国有上市公司的业务收入产生显著和深远的影响。
6.投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对投资项目可行性没有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所掌握的信息不全面,决策过程不够严谨、缺乏有效地监督和制衡,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使公司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同时,不少国有上市公司盲目实施多元化战略,虽然可能使公司一时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力,但国内外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盲目开拓不熟悉、与主营业务相关度很小的新业务、新领域往往导致公司内部整体资金匮乏,极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使公司投资风险迅速和成倍增大。
二、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较为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机制,降低财务风险。事前控制,即在对进行方案决策前,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摈弃经验决策,既考虑获得的收益,又兼顾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事中控制,即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动态跟踪、监控。事后控制,即公司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经验,以此制定和调整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对已发生的财务风险,要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发生。
2. 使用内源融资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国有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首先考虑运用内源融资。公司提高内源融资占比的具体措施之一,是逐步适当提高折旧率,增强内源融资的能力。过低的折旧率不利于公司进行技术更新和提高竞争力,增加了公司的税负,也使得公司留存利润减少。
3.运用互换、远期、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相关财务风险。利用利率互换规避利率风险,即当利率中长期看涨时,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为固定利率;反之,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运用远期外汇合约规避汇率风险,进、出口商可与银行订立远期外汇买入、卖出合同,一定时期后按签约时规定的价格将其外汇收入买入、卖给银行,防范远期外币的贬值风险。利用商品期货规避商品价格风险,即在期货市场上建立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交易头寸,以此对冲现货交易的价格波动风险。
4.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即将资产期限和债务期限匹配起来,以偿还期较短的负债作为期限较短资产的资金来源,以偿还期较长的负债对应期限较长的资产,以减少因公司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可能不足以用来支付债务而带来的风险。公司应尽可能做到资产负债期限的合理搭配,以达到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5.立足主业,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适当放缓发展速度。多元化经营要适度,要对主营业务起到有益补充、分散风险的作用,不能因为其强大的背景,以及在本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将触角延伸到诸多业务领域甚至陌生行业。只要主营业务的前景比较光明,公司就应踏踏实实地立足主业,并将主业做大做强,可口可乐、通用电气、三一重工等著名公司无不如此。
6.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和预警系统。较为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财务预测和风险预警,可以使公司在实际发生财务风险之前,事先监测和捕捉各种不利变化的细微征兆,使公司能够预先明确自身的财务需求,提前进行融资规划,预估可能筹到的资金数额和期限。公司因此能够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投资活动,从而将生产和投资与筹资有机联系起来,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同时,预测也包含了对未来好、中、差等各种可能前景的情景分析,通过预测可以有效提高公司应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甚至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因不利事件的出现所带来的损失。通过建立预警系统,可以使公司具备风险自动预警能力,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够准确、及时地传导给管理者,有效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张佳,蔡晓旭.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4).
[2]王健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3]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式及对策研究.经济经纬.2006(04).
[4]沈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析.中国西部科技.2006(23).
[5]张馨艺.上市公司如何实现内部控制?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实施效果分析.WTO经济导刊.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