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思潮变化下的新闻报道方式变革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报道方式的沿革,大致可以分为客观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精确性报道、深度报道等。但是每一种新的报道方式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其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而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关键词】新闻思潮 新闻报道 方式
  
  思想意识决定了行为的方式和手段。新闻事业也不例外。我国的新闻事业起步较晚,在经过了古代的口语传播和近代的官报发展,在当代,新闻事业才真正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但是,无论是哪个时期的新闻事业,其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新闻理念指导之下成长起来的。当时的新闻意识决定了其必然的新闻报道方式。
  新闻实用主义下的无结构写作
  近代报纸诞生之初,在报道上都有一个不成熟的幼稚阶段。这个时期的报道,从版面上看,各类新闻杂然排列,缺少章法,从内容上看,大多以转载刊登外国新闻为主。中国的近代报纸主要是转载官报的消息和宫廷内皇上的诏旨和起居及官僚的奏章及任免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新闻内容,而且,大多不具有太强的时效性。由于大多数的新闻机构隶属于国家,是政权的一部分,所以受到严格限制,尤其是对国内的报道。在这种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还存在着一部分的“政党报纸”。由于报纸在经济上难以独立,所以难免会沦为其所依靠政党的舆论工具和政治演讲话筒。由于过分的关注于社会政治言论,忙于与对立报纸的政治论战,因而,缺少新闻意识,不够重视新闻的报道,报道模式也多以时间为序,没有通常的倒金字塔结构。
  宣传主义下的报纸言论
  我国的新闻宣传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由于新中国百废待兴,新闻业也是重头开始,中国当代新闻事业是以中共的机关报刊、国家通讯社、国家广播电视事业为主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人民日报》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报纸,其社论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向国内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在新时期的建设工作和政策方向,介绍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和国外的国际形势。在政治生活中,发挥巨大的舆论指导作用,并且在1956年元旦,改为横版排版,在报纸的排版模式上向现代报纸迈进了一大步。这一时期的报业,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主要刊登一些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主题的军事报道及相关评论超过了战争年代的任何一个时期的军事报道水平。由此,造成了“新闻观念”的偏差,把政治生活当做全部社会生活。并且在报道形势上广泛运用评述的形势,党的宣传部门直接领导下的全部新闻事业,充分诠释了宣传的作用。在发挥宣传向导方向,起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报业的一系列的评述文章,掀起了三次文化领域的评述,进而为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埋下伏笔。
  新新闻主义下的文学化报道
  新新闻主义,又译“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新新闻主义报道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的刻画细节。新新闻主义受文学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文学体裁进行了大胆的借鉴,但仍讲究“和而不同”,即对文学要素的借鉴要符合新闻媒介自身运作的规律和原则。新新闻主义可以看作是新闻学向文学传统的一个回归。
  在新闻写作中,新新闻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运用于新闻报道,这种新闻报道方式里,洋溢着浓郁的小说化气息和主观性色彩,甚至走着由事实转向虚构的道路。因此,李良荣教授在论及西方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时指出:“新新闻主义其实为新闻特写与通讯体裁的写作提供了全新的借鉴范式,甚至可以说提供了变异的可能性。”后来,西方的记者们不再使用“新新闻主义”这个字眼,而改用“文学性新闻”这样一些名词。在新闻写作中充分运用文学手法,调动文学手法为新闻写作服务,据称是为了满足社会变革、人们观念更新、审美情趣变化的需要。他们看到近年来读者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自主性、联想能力更强了,思想更活跃了,普遍文化层次提高了。
  文学式新闻的特点是语言流畅,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回味隽永。
  如获奖好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2]。
  受众本位思潮下的现场短新闻
  受众本位的传播观就是把大多数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放在首位,受众急切希望了解的,传媒就不惜代价地去挖掘、去报道,受众不感兴趣的就少报甚至是不报。不同于以往的新闻报道,记者在采访时,想的是受众最想了解什么?他们最关注什么?那么这些就是记者所要关心和关注的,站在受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替他们寻找问题的答案。由此,对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就是,现场短新闻的出现。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耳闻目睹,用第一手材料向受众报道新闻事实发生与变化情况。现场短新闻的三个要素就是:现场、新闻价值、短。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形式最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是剔除了固有模式后,有利于受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尤其是报道技术的发展,更是为了这种快捷的新闻报道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深度报道的崛起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入,社会逐步走上正轨。社会的民主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信息的流动加快,并且呈双向流动趋势。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出现了不少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而单一,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无法进行深入的报道,容易使报道流于表面和缺乏对事实本质的揭露。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受众的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仅仅对新闻现象的简单描述和报道,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因而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深度报道得以崛起。各种传媒都开始注重新闻的内视化功能,即在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努力的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度。
  深度报道的崛起和广泛应用,不仅仅是激烈的媒介竞争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新闻思潮发展成熟的必经之路。是受众本位思潮的进一步延伸。
  深度报道方式形成文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即解释性报道(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它是一种用相关事实来解释或分析最新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以《焦点访谈》为代表、调查性报道(它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以《新闻调查》为代表)、预测性报道(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推理,典型表现是,雅典奥运会中,比赛前对运动员的夺金希望进行预测)。二是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即整合报道(将某一类新闻事件或新闻事件的某一侧面的报道整合在一起)、系列报道(以《新闻联播》为例,每隔一段时间均会推出某类主题的系列报道,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经典中国”、“骄傲中国”)。以上报道方式是深度报道文体的典型范式,进行深度操作时,应结合选题的特点,报道规模的需要,选择最佳报道方式。
  传播者服务意识凸显下的网络化新闻模式
  网络新闻以整个互联网作为背景资料库,相关链接的信息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建立起对某一事件立体的认识。由于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捷,信息来源广泛,制作发布信息也更加简便。因此,网络媒体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新闻。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在注重时效性这个新闻根本的基础上,凸显受众的自我选择,彻底打破了传者本位的思想观念,把传播者树立在一个服务者的角度上。通过超链接的运用,将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不同的特点的素材相互链接或在同一新闻中进行层层链接,使新闻的内容得到有效地丰富和拓展,使新闻的信息量向本体之外延伸,将传统新闻编辑的平面式结构变成了立体网状结构的编辑,经过新闻与新闻、新闻与资料、新闻与网站等的相关链接,加之在新闻写作中的所建立的人名、地名、国家及相关背景等的超文本链接,再加上在某一链接对象中再创建下一级的链接,从而构成一种网状式的新闻构架和多维立体式的大容量的新闻。有助于读者对于新闻事件的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正是超链接超文本的建立,使海量的新闻信息呈现在受众面前,充分满足了受众自主性的选择,加上RSS定制新闻等多种手段,网络新闻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从而达到有效的传播。此外,网络传播条件下的信息往往是共享、流动、自由的。
  结语
  新闻的报道方式和新闻报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传播者所树立的意识和报道方式又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理清这样一个理论脉络的前提下,就不难发现,其实每一次的报道方式的变革都是在特定思潮影响下而产生的,也是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间的竞争和融合,在新闻资源占有率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通史纲要》[M],白润生2004年 中央民大
  【2】刘明华,《新闻作品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171
  【3】王彩娜:《受众本位vs传播者本位》[v],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04期
  【4】刘建明:《现代新闻理论》,[M],民族出版社,1999年。
  【5】陆学明:《西方典型理论的发展史》[M],商务出版社
  【6】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出版社
  【7】刘民华:《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李 强:《深度报道的整体涌现性浅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
  【9】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10】丁淦林等著:《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作者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达古拉
其他文献
【正】我的故乡是在中条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村北蜿蜒穿过的续鲁河给孩提时代的我增添了许多乐趣。续鲁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每年汛期她大气磅礴,浩浩汤汤而来;汛期过后却恬
1997年4月7日国家教委发布的《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为其提供服务的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却滞留不前,亟待改进。    一、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图
随着流体介质能源的大规模管道输送及城市水气管网的铺设,管道运输越来越成为保障国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城市管道运输多采用埋地形式,发生泄漏时作业空间狭小,难以及时封堵,因此,研发一种埋地管道泄漏自行式应急封堵装置对破损管道进行及时快速的处理处置非常重要。本文针对此类工况,设计了一款多体分布式应急封堵装置,该装置主体由两套对等的管道封堵器采用电磁铁模块连接而成。管道封堵器主要由牵引机器人、控制单元及
本文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收集的翁甫生平所作的判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判词反映的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司法状况,研究判词体现的司法审判原则和精神,最后探讨判词中所蕴含的南宋时期翁甫的理学法律思想。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翁甫是朱熹理学一脉的后学,作为南宋名公之一可以看作是宋代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并且在《清明集》中有28篇判词而前人尚未系统研究这些判词,更未深入挖掘判词体现的理学法律思想,由
我国教育系统依据学位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学科结构的构建分四个层次,即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学科及其学科层次,是衡量一个领域科学水平、教育水平和
本文重点探讨了学校组织变革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研究范式,即平衡范式、冲突范式、政治范式、技术范式、文化范式,对以上五种范式进行分析与述评,学校组织变革的不同范式研究为
姜陆先生是活跃于当代中国版画艺术创作前沿领域的大家,他不仅见证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转型过程,也传承了版画创作的传统理念。在本期刊物中,我们关注了姜陆先生新近创作所传达的
【正】1982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第二卷)》,这是一本察隅一墨脱8.6级地震资料专集,是由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合作编译的。书中
中国是多灾之国,尤其近几年来,各种灾害事故特别是特重大灾害事故频繁发生,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因此,站在国家层面对灾害防范进行顶层设计,客观理性地探讨中国特色
本文通过分析国家政策对农业扶持的背景下天津市武清区"艺全"农品品牌形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述了提升农品品牌形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现代的设计思维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