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同时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而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 化学教学
毋庸置疑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尤其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助益。
一、巧用多媒体强化课前备课
只有课前备课进行得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多媒体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在网上寻找合适的动画课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以修改,变成自己的课件,从而大大加快教师的备课速度和质量。例如,我在备《氨气》这一节课时,从网上下载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及氨气的催化氧化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穿插到我的课件中,使课件既有内容又生动,还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从中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教学课堂,提高课前备课的质量。
二、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化学的新授课,毋庸置疑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學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巧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化学教学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1.教学情境的创设。情境是使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求知的课堂情境、成功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渠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例如,高中化学必修一《氮和氮的化合物》这一部分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怎样解释这句谚语呢?要做实验是不可能的,我从网络中找到了“雷雨发庄稼”的教学动画,形象、生动,用在教学上,使学生很容易知道了“雷雨发庄稼”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老师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真是一举两得。
2.化学机理的剖析。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知识体系中,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的机理因为是在微观世界中发生且十分抽象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而多媒体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即可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及重新组合的过程,使许多通常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最充分的认知。例如在讲化学键时,利用flash动画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起初的钠原子、氯原子自动相遇后在一定条件下,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NaCl。这样,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用多媒体感受化学实验
“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能用实验的决不用课件,能用一个局部插件说明问题的决不再做整堂课的多媒体。但有些实验中,因为反应速度快,或多种现象并存,学生可能无法一次观察仔细,多次重复实验又要考虑成本因素,所以适时巧用多媒体展示或辅助化学实验可以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增强实验的可见度。例如,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反应在大烧杯中进行,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盛有滴加酚酞的水,然后加入金属钠,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能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得到提高。再如碘的升华实验时,学生往往只注意上升的紫色蒸汽和凝结成有光泽的晶体,而忽略了碘固体没有经过融化而直接气化这一“升华”概念的本质特征现象。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取长补短,简单明了,教学效果能明显提高。
四、巧用多媒体进行化学知识总结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课一般应将该章知识的内在关系、外在异同和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差别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联系及差别。巧用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用软件输入到计算机中,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这样做既增加了教学容量,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 化学教学
毋庸置疑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尤其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助益。
一、巧用多媒体强化课前备课
只有课前备课进行得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多媒体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在网上寻找合适的动画课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以修改,变成自己的课件,从而大大加快教师的备课速度和质量。例如,我在备《氨气》这一节课时,从网上下载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及氨气的催化氧化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穿插到我的课件中,使课件既有内容又生动,还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从中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教学课堂,提高课前备课的质量。
二、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化学的新授课,毋庸置疑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學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巧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化学教学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1.教学情境的创设。情境是使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求知的课堂情境、成功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渠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例如,高中化学必修一《氮和氮的化合物》这一部分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怎样解释这句谚语呢?要做实验是不可能的,我从网络中找到了“雷雨发庄稼”的教学动画,形象、生动,用在教学上,使学生很容易知道了“雷雨发庄稼”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老师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真是一举两得。
2.化学机理的剖析。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知识体系中,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的机理因为是在微观世界中发生且十分抽象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而多媒体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即可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及重新组合的过程,使许多通常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最充分的认知。例如在讲化学键时,利用flash动画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起初的钠原子、氯原子自动相遇后在一定条件下,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NaCl。这样,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用多媒体感受化学实验
“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能用实验的决不用课件,能用一个局部插件说明问题的决不再做整堂课的多媒体。但有些实验中,因为反应速度快,或多种现象并存,学生可能无法一次观察仔细,多次重复实验又要考虑成本因素,所以适时巧用多媒体展示或辅助化学实验可以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增强实验的可见度。例如,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反应在大烧杯中进行,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盛有滴加酚酞的水,然后加入金属钠,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能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得到提高。再如碘的升华实验时,学生往往只注意上升的紫色蒸汽和凝结成有光泽的晶体,而忽略了碘固体没有经过融化而直接气化这一“升华”概念的本质特征现象。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取长补短,简单明了,教学效果能明显提高。
四、巧用多媒体进行化学知识总结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课一般应将该章知识的内在关系、外在异同和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差别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联系及差别。巧用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用软件输入到计算机中,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这样做既增加了教学容量,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