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杨是最初进班时最捻不上手的孩子,与其他刚进班的孩子不同,他不爱跟你耍亲热,不爱透露自己的小心思,不愿意听从你的安排。每天用同一种无辜表情凝望着你,单纯地泛着点小傻劲儿,但是却让你不得不爱。别人参与得正热烈时他耍着小冷漠,别人正认真作业时他正细数着自己的小手指。点到他的名,最给面子的状态是抬起头来嘟囔着小嘴怔怔地望着,最不给面子的状态是无视存在毫不答理。若不是学习的内容要有明显的效果反馈,作业要跟得上进度,真不愿意去打破小家伙所沉浸的自由世界。但时间稍长,明显能感觉得到小杨是一位非常灵气的孩子,偶尔来劲时凑在大部队里随便说出问题的答案,却是说得十分到位。但如果郑重地请他在全班孩子面前再说一次时,小家伙就不大乐意起来,开始选择沉默。对他而言,学习生涯的开端是一个空白的起始。那些日子,对于他的问题,似乎真的变得束手无策。
时间一长,身处这个其乐融融的班集体里,他不再是每时每刻都无动于衷。渐渐发现,小家伙在某些时刻内心也会突然一阵激动面露可爱笑容。原来他并不是一座小冰山,他还是很在乎别人给予的褒扬,也能感觉得到别人心底的温度。他所具备的聪慧、天真无邪的特质以及他偶尔对别人的评价所表现出来的在乎感,似乎是个突破口。
课堂上,我开始选择机会和他单独交流,我们更多地说起了悄悄话。比如作业时,他没能及时拿出作业用品,我跟他一起拿,并鼓励他耐心仔细地去完成。困难面前,经过他的身边摸摸他的脑袋,再坚定地低头看他一眼。小家伙的手和笔渐渐开始听话了。虽然还是不能够完全跟得上趟儿,但是,从一点不愿意到做了一些,他终于对自己,对周围的万事万物有“知觉”了。对于我和孩子而言,都是喜悦的起点。很多次放学,我牵着他的手把他送上校车,途中逗著他聊一些小家常,主动表示对他的语文学习很有信心,问他能不能在回家以后主动把课堂上缺少的作业去补上,他都乐观地表现出了愿意。而在第二天的检查反馈中,也验证了他的确做得很好。在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小家伙不光有了“知觉”,而且荣誉感越来越强了。我积极抓取他的每个微小闪光点在孩子们面前表扬他肯定他,每次被表扬,看他的表情都美到不行。于是,小家伙越来越“人来疯”似的憋着一股子劲儿地要好,看得我们甜在心里。
一学年过去了,小杨再不是去年整个九月麻木空白的小杨了。课堂上,依然天真着一张笑脸在那里,会随着知识的来龙去脉变换着表情。你能真心地感觉得到他全身心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那种师生之间表情真心的碰撞,是无以言语的。在他的表情里得到对话,找到支撑,他的成长,无疑给我的教育教学之路带来莫大的精神鼓舞。
孩子的内心是多么纤弱,他不言不语,却并非空白的机器。亲近他们,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对于刚入学还未能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途径。我们只是每天多出一份关心,坚持下来,回报我们的是孩子整个灵魂的逐渐丰满。这份心灵上对老师的认同与皈依,是一份对妈妈一样的信任。我们教育教学的路上,需要这份信任。
通过这个案例,使我认识到幼儿的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育目标、内容、要求、方法也应该具有针对性,与幼儿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对个别教育,应该进行细致观察,真实地记录和客观地分析,才能掌握幼儿的特点。《幼儿园工作规程》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并进一步要求:“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尤应注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课程时,我们要特别关注每个幼儿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同时,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时,需要老师由浅入深地设计教育内容、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时间一长,身处这个其乐融融的班集体里,他不再是每时每刻都无动于衷。渐渐发现,小家伙在某些时刻内心也会突然一阵激动面露可爱笑容。原来他并不是一座小冰山,他还是很在乎别人给予的褒扬,也能感觉得到别人心底的温度。他所具备的聪慧、天真无邪的特质以及他偶尔对别人的评价所表现出来的在乎感,似乎是个突破口。
课堂上,我开始选择机会和他单独交流,我们更多地说起了悄悄话。比如作业时,他没能及时拿出作业用品,我跟他一起拿,并鼓励他耐心仔细地去完成。困难面前,经过他的身边摸摸他的脑袋,再坚定地低头看他一眼。小家伙的手和笔渐渐开始听话了。虽然还是不能够完全跟得上趟儿,但是,从一点不愿意到做了一些,他终于对自己,对周围的万事万物有“知觉”了。对于我和孩子而言,都是喜悦的起点。很多次放学,我牵着他的手把他送上校车,途中逗著他聊一些小家常,主动表示对他的语文学习很有信心,问他能不能在回家以后主动把课堂上缺少的作业去补上,他都乐观地表现出了愿意。而在第二天的检查反馈中,也验证了他的确做得很好。在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小家伙不光有了“知觉”,而且荣誉感越来越强了。我积极抓取他的每个微小闪光点在孩子们面前表扬他肯定他,每次被表扬,看他的表情都美到不行。于是,小家伙越来越“人来疯”似的憋着一股子劲儿地要好,看得我们甜在心里。
一学年过去了,小杨再不是去年整个九月麻木空白的小杨了。课堂上,依然天真着一张笑脸在那里,会随着知识的来龙去脉变换着表情。你能真心地感觉得到他全身心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那种师生之间表情真心的碰撞,是无以言语的。在他的表情里得到对话,找到支撑,他的成长,无疑给我的教育教学之路带来莫大的精神鼓舞。
孩子的内心是多么纤弱,他不言不语,却并非空白的机器。亲近他们,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对于刚入学还未能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途径。我们只是每天多出一份关心,坚持下来,回报我们的是孩子整个灵魂的逐渐丰满。这份心灵上对老师的认同与皈依,是一份对妈妈一样的信任。我们教育教学的路上,需要这份信任。
通过这个案例,使我认识到幼儿的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育目标、内容、要求、方法也应该具有针对性,与幼儿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对个别教育,应该进行细致观察,真实地记录和客观地分析,才能掌握幼儿的特点。《幼儿园工作规程》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并进一步要求:“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尤应注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课程时,我们要特别关注每个幼儿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同时,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时,需要老师由浅入深地设计教育内容、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