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晚年曾婉转批评毛泽东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跟周恩来长期的伙伴关系在1972年达到顶峰。虽然毛泽东没有公开称赞周恩来,但是,周恩来在林彪叛逃和尼克松访华期间对毛泽东的辅佐是十分出色的。
  自从长征期间在遵义会议那个转折点以来,毛泽东还极少像1971-1972年这样迫切地需要周恩来。
  但毛泽东并不十分情愿地依赖周恩来。毕竟,周恩来的天性跟他不同。如果老谋深算的、率性的毛泽东是老虎和猴子的结合物,那么,周恩来则是个把保守主义知识界的传统延伸到共产党时代的人,而毛泽东痛恨这种传统。
  周恩来远不像毛泽东那样,相信世界持久地处于流变之中,或者把斗争置于一切其他价值观之上,或者把一切现象都看作充满矛盾。
  周恩来不像毛泽东那么爱冲动,所以从来没有从党的职位上被赶下来过,毛泽东则有三次;他更没有像刘少奇、邓小平和其他人那样遭受过全面清洗。
  周恩来逐渐把毛泽东看作中国20世纪的伟大人物。“他教导我们认识了一切。”他说时声音特别慷慨激昂。
  然而,周恩来不得不谨慎对待毛泽东。他看到毛泽东接二连三地对高级同事产生不满。他小心地不对武断的、过度敏感的、晚年的毛泽东提出异议。
  当周恩来60年代批评毛泽东时,或者是在私下里,或者是用模棱两可的词句。“毛主席是正确的,”他在一次紧张的、冗长的“文化大革命”会议上简略地说,“他非常谦虚。”为了让别人明白他的意思,周恩来补充说:“我们大家,包括我自己,都犯过错误。”
  “我们追随毛主席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周恩来另一次在“造反派”令人精疲力竭的“文化大革命”会议上说,“我们大多数时间都保持沉默,因为我们要顾全全局。”
  尽管周恩来很谨慎,但他自己还是时不时地受到批评。1969年,媒体提出实际有29个布尔什维克,这是极左派就周恩来与28个布尔什维克(他们是毛泽东在30年代早期的对手,通常称为二十八个半)的联系打出的一记重拳。
  然而,到1971年末,周恩来觉得跟毛泽东的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安全。
  “怎么会有绝对权威呢?”周恩来对一位美国到访者直接说出他的想法,“毛主席在某些问题上可能是权威,但如果有些问题他不熟悉,他又怎能成为这些问题的权威?”周恩来提出了第二个爆炸性的问题。“这里还存在一个时间问题,”他在一次对话中说,“你今天是权威,但是否意味着你明天还是权威?”的确,周恩来的话是反林彪的,因为“绝对权威”这个短语是林彪的图腾之一。但是,周恩来也是在对毛泽东神一样的地位提出委婉批评。
  周恩来的勇气没有持续多久。70年代中期令人痛苦的争吵将证明,跟对待以前的二号人物一样,毛泽东不会允许总理成为真正与他地位平等的人。凑巧的是,1971-1972年周恩来在其中担当必不可少的执行官的两项重大成就,不久就成了问题:
  林彪除掉了;但是,到1973年,毛泽东对反林彪的联盟并不十分满意。大门向美国打开了;但是,到1974年,毛泽东听到了一些批评,有人质疑穿过这座大门的交流对中国有没有好处。对周恩来说,甚至更糟糕的是,他自己的健康状况在恶化。(摘自《毛泽东传》2010年8月)B⑨
其他文献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之一、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过演讲,讲述了他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我的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妈妈,当时她还是一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于是决定把我送给别人收养。我的养父母保证会把我送到大学。  17年之后,我果然进了大学。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他们倾其所有资助我的学业。在6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这样念
期刊
日军为何未能占领陕西?    抗战时期,陕西成为日军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之一,8年中,日军飞机轰炸陕西560多次,投弹1.36万余枚,死伤民众万余人,炸毁房屋4.3万余间。其轰炸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均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整个抗战时期,除陕北的府谷沦陷数小时外,日军基本没有能够侵占陕西,这是为什么呢?  1937年7月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秋天,日军派出兵力,直扑陕西。他们认为扣下陕西,就可进军西北和西
期刊
“鹞”式空中掩护“鹗”式着陆营救    从起飞到返回“基萨奇”号两栖攻击舰,美国海军陆战队今天凌晨营救在利比亚坠毁的F-15战斗机的飞行员仅用了90分钟。  包括MV-22“鄂”式偏转旋翼机在内的几种机型,都参加了营救行动,营救地点距“基萨奇”号两栖攻击舰约130海里,美军飞机在营救地点附近投下2枚各重500磅的炸弹。  一名海军陆战队高级军官说,如果飞行员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发现“有部队(可能是敌
期刊
一段3分钟长的广告让无数台湾人潸然泪下。一个月中,该视频广告点击率超过100万次。为台湾大众银行拍摄的这段视频,讲述的是平均年龄83岁的5位老人的故事。他们决定骑摩。托车13天游遍台湾岛。  这段名曰“梦骑士”的广告是台湾大众银行系列视频广告中的第三则。所有广告都是基于真实事件的温暖人心的故事。去年,一则广告说一位不会说英文的母亲历经4个国家去看女儿的故事;前年,广告的主人公是一位与儿童合唱团一起
期刊
1969年,文化部创办向阳湖“五七”干校,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和著名作家、艺术家、出版家、文博专家、电影工作者以及家属6千余人来到了湖北成宁向阳湖劳动锻炼,为中国当代文化史留下了一节笔墨凝重的篇章。如今,那些仍然健在的“向阳人”和他们的后代“向阳花”回忆起他们在“五七”干校的生活,一部鲜活、生动的历史剧便缓缓地铺陈开来。    1、文洁若:我劝丈夫“磨洋工”    文洁若(1927年一),著名翻译家
期刊
在这匆匆而过的末法时代,我们似乎应该习惯没有回味的感受。  信息,时间一切都是如此之快。它使我们难以想象有一种生物能有五千岁的长寿。  文化营造着规矩,从小被文化礼教着,弹性和延展性变得极差,长大后发现和这消费享乐为主的主体社会搭不上拍,且出口越来越少。  于是就拼命的逃  逃到天上?  现实中的自我只能通过幻想来平衡自己的期望值。  逃到镜子里?  自恋也许可以缓解一下久违的满足和充实感,它不仅
期刊
日前来台访问的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先生,十多年来专职处理两岸事务。我与他相识,是最近十年我到大陆建寺,才有所往来。  我曾多次到大陆,有一次承他专程从北京到上海,我们晤谈甚欢。之后,我应邀到海南岛参加观音像开光,他也前往与我相谈许久。两年前,我到湖南长沙参加“一笔字”展出,他也飞往长沙,就如故人重访,友谊当然更加深厚。  陈先生之前三来台湾,虽未能越过浊水溪,但他都用电话与我联系,希望有机会南下高
期刊
围绕辛亥革命,中国现当代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纪念,从民国始迄于今,未尝稍斩。  在民国时期,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解读,不同时期的政府。不同的政治派别可谓众说纷纭。在今天看来,这些论说透视出了民国时期思想文化变迁的轨迹,也展示了民国年问政治力量消长的历史图景。    孙中山:辛亥革命亦是政治革命    民国初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这场革命多有论述和解读。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在北京
期刊
十年前,两个进城的农民工在西安的大马路边睡着了。他们边午休,边等活儿。  也是在那一年,我们几个摄影爱好者结伴拍麦客,从陕西的潼关一直拍到甘肃的武山——那是麦客的家乡之一。晚上在院子里喝着现熬的砖茶,听老麦客讲述扒火车赶麦场的故事:“当年我和媳妇就睡在普集火车站外面的交警岗台上,雨淋不到,车撞不到。”忽然理解了他们为何年年像候鸟般要飞一遍八百里秦川,原来不为挣钱,更多的是想出门看世界、开眼界。  
期刊
在今后的10到20年里,我们的生活成本可能翻番。面对这种情况,你该做些什么?  下面列举了七种战胜通胀的战略。或许你已经采用了其中的某些办法,所以不必对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感到害怕。    1.持有房产  从长期来看,房价的涨幅能赶上甚至超过生活成本的上涨。在过去的100年里,房价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上涨(即剔除通胀因素后的房产升值)。  1953年我父母在郊区买了一处住宅。虽然近期美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