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发展的路径选择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对于保障乡村学龄儿童就近入学,尤其是对于乡村社会处境不利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面对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治理策略,但是无论外源性策略还是内生发展策略都没有给予处于管理关键层级的中心校(学区)足够的重视,为此应高度重视中心校(学区),建立小规模学校发展中心校(学区)责任制度,实现学区内资源共享,推进教学与教研管理变革,加强社区与学校的联系,将自然和人文资源融入学校课程,从内部变革入手激活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办学质量。
  关键词 乡村 小规模学校 内生发展 中心校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关键就在于补齐农村教育的短板。当前农村教育的短板和弱项,就是处在地理区划偏僻、资源配置不均、教育质量低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农村教育的“神经末梢”,乡村小规模学校对于保障乡村学龄儿童就近入学,尤其是对于乡村社会处境不利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教育扶贫脱贫”的新时期,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发展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中心校(学区)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发展中的价值
  在当前县域教育管理的三级体系(县教育局—中心校—小规模学校)中,处于管理关键层级的中心校(学区)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中心校处在三级管理体系的中段,从外部资源的争取到整个学区内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学校发展情况的评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然成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发展的关键抓手。
  1.中心校(学区)是县域农村教育管理中的关键层级
  当前我国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中,中心校作为乡镇一级教育的唯一事业法人主体,统筹管理中心校、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配置、公用经费、教学资源等各项事宜[1]。在这种垂直式三级管理模式中,乡镇中心校处在县教育局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之间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乡镇中心校精准落实外源性支持和内生发展的关键,是负责学区内教育资源统筹分配、师资优化配置、课程组织实施、绩效考核的关键管理层级,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心校(学区)管理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从教师资源、经费保障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目前“县教育局—乡镇中心校—乡村小规模学校”三级管理模式中教师资源的分配,先由县教育局按照各个学区教师需求状况进行县域内教师资源的初次分配,然后再由学区对本学区教师资源进行二次分配,各个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分配的主体是乡镇中心校。目前村小和教学点经费管理实行的是“校财乡管”制度,即乡村小规模学校所有经费的使用都必须受到中心校的管理。学区内其他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同样是经由中心校二次统筹分配的。
  2.中心校(学区)是乡村小规模学校资源的分配者
  目前三级管理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方便管理,让中心校(学区)负责统筹学区内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辖区内各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中心校(学区)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之间在制度设计上权责不对等,仅规定中心校负责管理学区内村小和教学点,没有对中心校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发展上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对中心校管理人员的考核依据主要是中心校办学水平和成绩,没有将学区内村小教学点的发展状况列入考核范围。所以中心校管理人员在整个学区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都要优先满足中心校需要,甚至抽离乡村小规模学校资源来保障中心校建设。
  首先,对于作为教育资源诸要素中最为核心的教师资源的分配。一般来说,中心校都位于乡镇中心所在地,相对于偏僻小规模学校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公共设施和服务良好、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备等有利条件,所以对农村教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中心校往往会利用自身所处的较高管理层级进行差异性的筛选和分配资源,而乡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处于整个管理行政链条的最末端,其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权利空间,地位和权利的缺失导致乡村小规模学校获得的总是筛选后低质量和低层次的资源[2]。中心校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学区内优质的师资配备在中心校。其次,由于在中心校(学区)管理模式中缺乏中心校对村小和教学点建设发展的责任要求,管理上权责不对等,所以中心校在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等方面几乎集中了学区内所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中心校(学区)管理模式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方略
  作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关键管理层级,中心校(学区)无疑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以“准确定位、制度创新、管理变革、特色发展”的多举措“组合拳”同时发力,从中心校(学区)内部入手激活乡村小规模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质量。
  1.准确定位:高度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我国长期高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城镇化”一维的城乡发展观念引发了“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异化”现象,乡村小规模学校被不断边缘化,无论在硬件建设、经费投入还是最关键的师资配置都缺乏有力的支持,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政策杠杆不断向城镇集中,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有些教育决策部门和教育实践者甚至认为小规模学校不应该保留,不应该再对小规模学校投入。因此,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必须首先从观念层面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
  首先,高度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必须站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实施“教育扶贫脱贫”的高度办好小规模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保障农村学生教育的底线公平,尤其是为乡村处境不利群体就近入学机会提供保障,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可降低农村学生的就学成本,避免边远山区学生低龄寄宿。其次,辦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可最大程度发挥家庭、社区、学校协同育人的优势。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乡村教育作为一种融生活教育与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形式,自然地把生活与知识融合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习得了生活知识、乡村文化。村落社区作为儿童文化启蒙的摇篮和本土性知识传承的社会空间,能够把在乡村社会中业已形成的文化、价值、规范、习俗等各种各样的乡村社会文化知识、经验传递给生活于其中的儿童,让乡村儿童浸润于乡村经验和家庭天伦之中健康成长。再次,小规模学校具有小班化教学的潜在优势,学生个体可以得到更大的关注。如果乡村小规模学校能够挖掘小班小校的优势,提升教师小班化教学的能力,小班教学对师生互动、学生所受关注度、学生课堂和活动参与度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献应用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提高研究质量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实例剖析了教师在文献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不愿查、欠完整、未消化、缺转化等不当现象,并提出了指向研究问题解决的文献运用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文献运用  所谓文献,是指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图书、报刊、会议资料、各种文件、学位论文、科研报告、专利文本以及各种音像资料等。它不仅指实物形态(如印刷品
摘 要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班主任只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才能将班集体带到新的高度,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可从四个维度来实现:一是不断阅读与学习,提升专业知识;二是不断实践与研究,提升专业能力;三是不断写作与总结,提升专业素养;四是不断归纳与概括,提炼教育主张。  关键词 班主任 专业化发展 立德树人  在班主任津贴不断提高的
在互联网时代,当人们通过音频平台收听电台节目时,到底是在听广播电台还是在听网络音频?答案为皆是,却也都不尽然.前者意味着广播电台与网络音频已然难舍难分,不可须臾离也;
期刊
对于中国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评价标准进行综合研究,本文认为:中国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概述.有关播音主持评价标准的研究目前尚有空白和浅薄之
热播剧《觉醒年代》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党的初心使命,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这一主线,深受人民的喜爱与欢迎,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建构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觉醒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慰问演出是具有二十多年光荣历史的著名品牌.本文从“心连心”艺术团赴四川喜德等地慰问演出的实践,梳理文艺走基层、文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
文化创意类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以《创意中国》和《上新了·故宫》为例,分析这两档节目在内容设置、营销方面把握文创产品的特点、实现文化节目与
对主流媒体来说,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自身职责,也是历史性机遇.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性重大新闻事件,城市广电媒体应以“大主题、微观角,全国视野、地方视
摘 要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授课方式,师生之间的交往从实在的物理交往转为虚实交融的二元交往。线上交往中教师和学生缺乏身体的共在,声音的传播和刺激成为师生交往的重要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空间和场景的变换使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受到挑战。教学交往的本质是主体间的互动与沟通,是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中共同探究。教学场景的转变需要师生迅速做出改变和调整,也就亟须探究新的教育方式,构建适宜线上教学的师生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全国广播剧人以声驰援、同心战“疫”,近500集的原创广播剧作品聚焦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讴歌人间大爱.与此同时,广播剧在创意制作、录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