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治方法探讨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435.3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37
  马铃薯营养丰富、口味极佳,种植效益好,市场潜力大。据调查,目前市场上马铃薯品种虽多,但马铃薯病害较严重,导致产量极不稳定,如何有效防治马铃薯病害成为马铃薯丰产的关键。针对目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探索马铃薯病害常态化防治方案已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生产实践,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治

1.1田间管理


  马铃薯作为茄科作物的一种,忌与番茄、辣椒和茄子等茄科作物连作,可与十字花科、禾本科和豆类等不同种属作物轮作。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及病害产生的客观条件,播种前应筛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马铃薯结薯主要集中在拼作层,根系较浅,因此马铃薯适宜在土层深厚且疏松的土壤中生长。马铃薯一般种植前需深耕土壤25 cm左右,土壤以小块为宜,起垄种植。马铃薯施肥过程中,应避免过量偏施速效氮肥,适当增施磷钾[1]。

1.2土壤处理


  马铃薯种植前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向阳且肥力较好的地块,播种前应深翻晾晒土壤进行杀菌。以农家肥作为基肥,施用前充分发酵腐熟,以避免农家肥携带的病菌进入土壤中。连年耕作的土地播种前最好进行杀菌消毒,一般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12 g拌上5 kg细土混合,均匀撒在土壤中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1.3马铃薯种薯处理


  1.3.1种薯的切块和切刀消毒
  将马铃薯种薯从窖中取I斗土后在场院摊开晾晒2~3d,不宜在水泥地上晾晒,否则易伤种薯。选择种薯时,应挑选无病虫害、皮质光滑、芽眼饱满的整薯,质量以30~50 g为宜。种薯质量为50~100 g时,应纵切2~4块,每块确保有2~3个健壮芽为宜。种薯切块不宜过小,以免切块中水分、养分不足,影响幼苗发育,且不抗旱,易缺苗。在切块时,应将腐烂、染病的种薯去掉,同时对切刀进行彻底消毒,阻断病菌通过切刀传染,避免大田种植造成大面积染病,影响产量。切刀常用的消每方法有4种,1)用75%浓度酒精消毒;2)用5%浓度来苏尔溶液消毒;3)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4)用火烧或沸水消毒。切块后要进行草小灰拌种,并在17~18℃和80%~85%的湿度条件下保持3~5d,使切口术栓化,以避免播后烂块缺苗。[2]。
  1.3.2整薯播种
  播种时以小整薯为宜,因为小整薯播种具有增产、抗干旱、发芽早、芽眼健壮、出苗齐和发挥顶端优势等特性,同时可避免因切刀引起交叉感染,产量效益较切片种薯具有明显优势。小整薯播种后可实现高产增产,较切片种薯可提高产量20%以上。
  1.3.3加强后期管理
  严格实行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种植,播种后覆盖地膜,防止土壤中的病菌感染茎叶。地膜覆盖后,应定期观察后期出苗情况,如果发现播种孔与幼苗错位时,应立即打孔放苗,以免造成烧苗。在出苗后如发现病苗,应及时除去。全膜覆盖栽培可在两株间打孔追肥,在植株封垄前,每667 m2需用10 kg尿素使用追肥枪注入马铃薯苗根部位。在干旱时不宜追肥,待到雨量充沛,土壤墒情好时追肥,可保证幼苗能够适时得到养料,以获得丰产[3]。
  1.3.4运用化学防治方法
  植株一旦发生病害,要第一時间去除,并把受感染病株拔掉,同时对周围植株喷药防护。可使用以下3种化学药剂进行防治:1)喷洒浓度75%百菌清800倍液;2)喷洒浓度70%代森锌500倍液;3)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在使用过程中药剂可交替使用,这样防治和喷施的效果会更好。在发病初期,感染植株较少可相应减少喷洒次数和降低药物浓度。

2马铃薯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2.1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十分普遍且危害性极大的流行性疫病。只要种植过马铃薯的地方,晚疫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对于不抗晚疫病的品种,每年产量可损失25%~50%。
  2.1.1晚疫病症状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茎、叶均易被晚疫病浸染。在晚疫病发病初期,叶边缘或叶尖出现暗绿色斑点,在空气潮湿时,疫病斑点发病迅速,在叶边缘正面、背面同时形成一圈白色霉轮。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叶柄和主脉布满病斑,叶片枯萎下垂[4 J。气候潮湿时发病迅速,整个叶片及茎部都会产生明显伤害。气候干燥时,叶片上病斑部分会干枯变成褐色。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后应迅速处理,如处理不及时,会很快导致全部地块感染,植株迅速枯死腐烂,产量下降。
  2.1.2发病规律
  晚疫病病菌一般以菌丝体形式寄生在病薯中越夏、越冬,成为田间初侵染源。带菌种薯及遗留土中的病薯萌芽时,病菌即开始活动,逐步向植株地上茎叶发展,成为中心病株。其上产生孢子囊.经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也可随雨水进入土壤,通过植株伤口、皮孔和芽眼侵入块茎,以菌丝体在块茎内越冬。病菌喜欢冷凉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为10~30℃,最适发病温度白天在22℃左右,夜间在10~13℃,相对湿度在95%以上。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易积水、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弱、阴雨潮湿和温暖多雾的条件下,发病严重[5].
  2.1.3防治方法
  2.1.3.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种薯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好的途径,选用不同抗病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差距较大。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品种垂直种植几年后其抗病性就会消失,在种植时应隔2~3年选用不同抗病品种,如克新1号、克新3号、陇薯3号、陇薯5号和陇薯6号等品种。
  2.1.3.2选用无疫病新地块繁育种薯
  选用无疫病新地块繁育种薯,可有效切断晚疫病的传播。繁育种薯地块应3~5年未种植茄科作物,应与大田距离在2 km以上,这样可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选育种薯时应严格淘汰病薯,降低种薯染病率。在生产中,可采用药剂泡种来杀灭种薯上的病菌,每100 kg种薯用浓度25%甲霜灵100 g进行浸泡[5]。   2.1.3.3加强田间后期管理
  1)选用排水通畅.地势坡度在250左右的地块,播种前疏松土壤,除掉杂草,每677 m2地块用2 500~3 000 kg农家肥作为基肥,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2)通过药剂防治。在晚疫病发生的初期,要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株,同时,对染病植株周围20~30 m范围内的潜在染病植株,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视情况间隔7d喷洒1次,喷洒2—3次。药品可选择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72%杜邦克露、69%安克锰锌等。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70%呋酰·锰锌可湿性粉剂700~9 000倍液兑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5~7d喷1次。

2.2青枯病


  马铃薯植株感染青枯病后会出现主茎或者分枝茎青枯萎蔫,剩余的茎叶短期无症状,3~5 d后会逐渐枯死。
  防治时,可选用浓度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灌入根部,每隔7d灌药1次,灌药2~3次实现灭杀。易感染青枯病的地块用100 kg石灰粉提前作为基肥均匀撒入土壤,通过改变土壤酸性来达到预防青枯病的发生。通过轮作种植可降低土壤中的含菌量来预防青枯病。起垄种植可降低土壤湿度,并在基肥中增施钙、磷、钾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进檀株健壮生长,避免发生青枯病。

2.3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俗称转圈烂、黄眼圈,是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在我国,环腐病在几乎有马铃薯种植的地区都有发生,可造成马铃薯10%~30%的损失,同时在窖藏中仍可继续发病。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为害输导组织的细菌性病害,常造成死苗、死株,甚至引起烂窖,地上部和地下部均可发病。
  为预防环腐病,可用50 mg.kg。1硫酸銅浸泡薯种10 min。发病初期每667 m2用72%农用链霉素14~28 g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

2.4病毒病


  2.4.1发病类型
  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1)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2)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3)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白边缘向内翻转,变硬,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2.4.2防治措施
  1)药物防治。为防治病毒病,在马铃薯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间作。利用生物屏障,防治病害。马铃薯可适当与一些高秸秆作物进行间作种植,或者进行密植,对土壤起到一定的遮阴保墒作用,可以抑制病毒病的产生。同时,也可在地块间放置黄板,诱杀蚜虫并起到防病作用。3)强化栽培管理。马铃薯生长早期不能用大水漫灌,浇水后应在第一时间锄地除草,以促进植株生根,尽早定植。在马铃薯结薯期,应确保足够的肥水养料,避免早衰。

3结语


  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提高马铃薯的抗病性,促进马铃薯生产品质及产量,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分析,结合试验研究,更多尝试新的防治方法,才能获得最佳防治效果,保证马铃薯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瑞,樊明寿,郑海春,等.基于产量水平的内蒙古阴山地区马铃薯施肥评价[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0(06):181-188.
  [2]于台泽,贾良良,牛丽娟,等,马铃薯轮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案例分析[J].中国马铃薯,2020,34( 06):337-349.
  [3]朱亚萍,李继明,武汉军,等.旱作区不同生物药剂防治马铃薯土传痛害试验[J].中国马铃薯,2020,34( 06):350-358.
  [4]傅童成,唐朝臣,焦大春,等,栽培技术对马铃薯营养和食用品质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20,34( 06):366-373.
  [5]郭成瑾,杨波,王喜刚,等.种薯/土壤带茵对马铃薯生长及其干腐病发生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20, 57( 12):2310-2317.
  [6]杨宁,王跃华,石丽,等.山东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与产业振兴策略分析[J].农学学报,2020,10( 12):104-109.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20  玉米作为一种广受人们喜爱的粮食作物,不但具有营养价值高、食用口感好的显著优势,还能推动农产品加工领域可持续发展。但随着人们对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传统农艺技术措施与田间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对农作物产量的实际需求。因此,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与研发农艺技术措
中图分类号:S436.66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24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是一种由亚洲韧皮杆菌侵袭感染所引发的严重病害[1],其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一种,随筛管转运至全株,造成树体衰退,甚至可致整片柑橘树枯萎至死,对柑橘健康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带来惨重经济损失。柑橘黄龙病已于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
中图分类号:S435.13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27  草地贪夜蛾具有寄主范围广、适生区域广、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为害重等特点,给农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当前,草地贪夜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为害玉米,引发玉米大面积成灾减产。基于此,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百马乡坡楼村五队的草地贪夜蛾监测,就草地贪夜蛾的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32  地膜玉米种植技术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应用较广的一项优质的、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气候、温度、水分等自然因素对玉米生长周期的影响。地膜覆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地表水分进行束缚,具有良好的保墒功用;地膜能够收集雨水,并将其直接输送到玉米植株根部,在很大程度上使玉米的生长
中图分类号:S476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25  枫杨刻蚜[ Kurisakia onigurumi( shinji)]为群蚜科( 工helaxidae)刻蚜属(Kurisakia)昆虫,成虫呈浅绿色,无翅孤雌蚜中胸腹岔有淡色短柄,小型越夏蚜身体分布栉齿状体,有翅孤雌蚜腹部第1~6节具有中斑、第7~8节具有1横带。枫杨刻蚜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3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绿色农作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抵抗病虫害以及增加作物产量,化学药物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常见。但是化学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大,需要秉承科学谨慎的态度使用,如果化学药物运用不良,不仅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还可能产生
中圖分类号:S792.39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34  桉树是一种喜光植物,其抗寒性良好,能够在多种土壤条件下生长,但抚育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杂草丛生与桉树争夺养分,造成桉树生长不良,且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抚育管理措施,不仅能够为桉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更能有效提升桉树的经济价值。1速生桉树概述  桉树也叫尤加利树,
中图分类号:工U986.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39  市政园林工程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着生态环保、休闲游憩、景观营造、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市政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关乎着市政园林工程的建设效果、服务质量等。陆春晖等对市政园林工程中施工与质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36  茶叶产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产业,茶叶种植符合人们的需求,利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茶叶种植和管理的效率,提升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使得茶叶产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当前,茶叶种植管理仍受到粗放种植管理方式的影响,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模式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38  为了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作物种植技术,加强对新型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提高其种植技术水平能够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对玉米种植技术不断创新,加强推广力度,提高种植户对新型种植技术的应用效率,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种植技术的提升以及当地农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