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工作到现在,工作了也近10年,多年来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关于信息社会的读书
信息时代纸质的书籍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还有没有必要去读书?这两个问题的确让学生迷惑,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纸质书籍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书籍一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纽带,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在越来越流行的电子书,充其量只能是一种快餐文化,其中最多的是网络文化,它只是忙碌的现代人在闲暇时消遣的工具,不会给人带来思考。而对纸质的书籍而言,那一张张的薄纸,构成了文明的厚度。大家可以想一想,一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桌上,泛黄的纸张,淡淡的墨香,足以激起任何一个人阅读的欲望。人类文明的进步,就从书籍给人带来的思考开始。想想有一天,传给后代的是一台台电脑,而不是书籍,该多么的可笑。
2.有没有必要读书?
信息时代,什么都讲究快,包括文学创作。不管什么书,只要畅销就行,至于能不能起到促人思考、传递文明的作用,那不在考虑之列。于是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急功近利,没有几个人会沉下心来去读真正的书。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这个社会成员的阅读水平是很有关的。曾经看过一个报道,几乎绝大部分中国人一年读书不超过两本。于是,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物质越来越发达,精神越来越贫瘠。所以,当南京彭宇案发生时,国民苍白的道德素质一下子暴露出来,这是多么的可悲!
所以,越是信息时代,越需要通过阅读保持思考的能力,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实丰盈。
浮躁的世界,书籍是人类最本真精神的凝结。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心灵会体味一种久违的清凉。繁华落尽,方见真纯。
二、对经典文学作品永恒价值的认识
什么是文学经典?文学经典,就是历经时间考验流传不息的文学作品,它能给不同时代的读者提供不同的审美可能。也就是说,它必须具备无限的审美生成可能性,并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套用一句老话,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也正在这里。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能从其中读出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体会,而这种认识、这种体会,往往是与读者自身的身份地位、生活经历有关的。比如,读《红楼梦》,医生可以看到里面的病例和药方,厨师关注的就是里面的各式各样的菜点,而诗词学家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其中的诗词上,年轻人会被其中的宝黛爱情所感动,年纪大的人则会为贾府中的勾心斗角和浮沉变迁唏嘘不已。总之,当读者读完一部经典作品,心中产生“啊,这其中说的一切是多么让我心动呀,就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这样的感觉时,读者也就体会到了文学经典的永恒价值。
所以,要体会文学经典的永恒价值,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鼓励争议,勇敢争议。前文说了,经典有无限的审美生成可能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意见相左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大胆地质疑,大胆地争议。在阅读经典这个问题上,没有真理,也没有权威。争议,是一部经典作品价值的体现,也是它得以流传生存的原因。
2.鼓励“心情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最能走进读者心灵的文学作品,它往往是与读者某一时刻的某一种心情相切合的。所以,完全可以根据心情去读经典,去体会经典,让它成为心灵的调节剂。心情高兴时,可以读读《笑林广记》,去体会学习古人的睿智和幽默;意志消沉时,可以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看那个永不言弃、永远知道如何发挥自己价值的保尔,如何面对困境。
3.鼓励多角度解读。经典总是常读常新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读,就会有不同的发现。所以,读名著的时候,可以尝试着用不同的角度去读。每读一次,都可以设定不同的鉴赏目标,或者从不同角度去鉴赏体会同一个问题。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正在读的这部经典,是那么的深厚。
总之,经典名著的永恒价值就是不管经历多长时间,总会与某个年代的读者心灵相通。品味它们时,总会触动读者的某根心弦,让读者心中生发“哦,原来你在这里”的轻轻喟叹。它的内容是沧桑的,又永远是崭新的。
一、关于信息社会的读书
信息时代纸质的书籍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还有没有必要去读书?这两个问题的确让学生迷惑,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纸质书籍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书籍一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纽带,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在越来越流行的电子书,充其量只能是一种快餐文化,其中最多的是网络文化,它只是忙碌的现代人在闲暇时消遣的工具,不会给人带来思考。而对纸质的书籍而言,那一张张的薄纸,构成了文明的厚度。大家可以想一想,一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桌上,泛黄的纸张,淡淡的墨香,足以激起任何一个人阅读的欲望。人类文明的进步,就从书籍给人带来的思考开始。想想有一天,传给后代的是一台台电脑,而不是书籍,该多么的可笑。
2.有没有必要读书?
信息时代,什么都讲究快,包括文学创作。不管什么书,只要畅销就行,至于能不能起到促人思考、传递文明的作用,那不在考虑之列。于是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急功近利,没有几个人会沉下心来去读真正的书。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这个社会成员的阅读水平是很有关的。曾经看过一个报道,几乎绝大部分中国人一年读书不超过两本。于是,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物质越来越发达,精神越来越贫瘠。所以,当南京彭宇案发生时,国民苍白的道德素质一下子暴露出来,这是多么的可悲!
所以,越是信息时代,越需要通过阅读保持思考的能力,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实丰盈。
浮躁的世界,书籍是人类最本真精神的凝结。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心灵会体味一种久违的清凉。繁华落尽,方见真纯。
二、对经典文学作品永恒价值的认识
什么是文学经典?文学经典,就是历经时间考验流传不息的文学作品,它能给不同时代的读者提供不同的审美可能。也就是说,它必须具备无限的审美生成可能性,并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套用一句老话,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也正在这里。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能从其中读出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体会,而这种认识、这种体会,往往是与读者自身的身份地位、生活经历有关的。比如,读《红楼梦》,医生可以看到里面的病例和药方,厨师关注的就是里面的各式各样的菜点,而诗词学家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其中的诗词上,年轻人会被其中的宝黛爱情所感动,年纪大的人则会为贾府中的勾心斗角和浮沉变迁唏嘘不已。总之,当读者读完一部经典作品,心中产生“啊,这其中说的一切是多么让我心动呀,就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这样的感觉时,读者也就体会到了文学经典的永恒价值。
所以,要体会文学经典的永恒价值,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鼓励争议,勇敢争议。前文说了,经典有无限的审美生成可能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意见相左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大胆地质疑,大胆地争议。在阅读经典这个问题上,没有真理,也没有权威。争议,是一部经典作品价值的体现,也是它得以流传生存的原因。
2.鼓励“心情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最能走进读者心灵的文学作品,它往往是与读者某一时刻的某一种心情相切合的。所以,完全可以根据心情去读经典,去体会经典,让它成为心灵的调节剂。心情高兴时,可以读读《笑林广记》,去体会学习古人的睿智和幽默;意志消沉时,可以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看那个永不言弃、永远知道如何发挥自己价值的保尔,如何面对困境。
3.鼓励多角度解读。经典总是常读常新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读,就会有不同的发现。所以,读名著的时候,可以尝试着用不同的角度去读。每读一次,都可以设定不同的鉴赏目标,或者从不同角度去鉴赏体会同一个问题。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正在读的这部经典,是那么的深厚。
总之,经典名著的永恒价值就是不管经历多长时间,总会与某个年代的读者心灵相通。品味它们时,总会触动读者的某根心弦,让读者心中生发“哦,原来你在这里”的轻轻喟叹。它的内容是沧桑的,又永远是崭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