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实现翻转课堂的有力工具是微课,但如何实现微课与现有课堂的结合?微课如何辅助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辨析能力、观察发现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微课。
一、利用微课解答学生疑惑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不理解,他们会想: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呢?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母相加减行不行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课前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在学生预习时,就将他们错误的想法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
二、利用微课验证学生猜想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课前自学中未能理解的问题,还要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材以及观看微课《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及画法》,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这里的基本技能,也就是画三角形的高,仅仅局限于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和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而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学生还是不会画,甚至可能画错。因此,当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后,笔者让全班学生一起研究。在自己尝试解决、交流后,通过一个微课视频来印证大家的想法,达到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了起来。
三、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教师对本节课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视频播放速度可以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和基础确定视频播放速度。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等。而把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制作成微课,学生没看清时可反复观看,从而掌握画出角的方法。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让学生明白“相遇”的概念,制作微课反复演示如下情境: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两人走过的路程让其发光、闪烁,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从而让学生体验“相遇”情境,为下一步理解“相遇”这个概念的内涵做好铺垫, 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
四、利用微课讲解操作方法
课后使用的微课必须有一定的深化、升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课《称面积》。首先出示问题:如何知道我们国家某个省或某个市的面积,如四川省的面积、威远县的面积等。接着进行实际讲解、操作,使学生知道具体的方法。最后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框,学生在课堂之外观看在线课程,在课堂上回顾和进行课堂活动,教师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微课更多的是预设,师生无实际的互动,课堂上则应更加注重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微课把部分教学活动由学校搬到了家庭,同时也把相关的巩固与拓展由校外移到了校内。这些都是微课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教师在进行课堂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科学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一、利用微课解答学生疑惑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不理解,他们会想: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呢?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母相加减行不行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课前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在学生预习时,就将他们错误的想法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
二、利用微课验证学生猜想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课前自学中未能理解的问题,还要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材以及观看微课《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及画法》,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这里的基本技能,也就是画三角形的高,仅仅局限于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和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而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学生还是不会画,甚至可能画错。因此,当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后,笔者让全班学生一起研究。在自己尝试解决、交流后,通过一个微课视频来印证大家的想法,达到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了起来。
三、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教师对本节课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视频播放速度可以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和基础确定视频播放速度。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等。而把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制作成微课,学生没看清时可反复观看,从而掌握画出角的方法。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让学生明白“相遇”的概念,制作微课反复演示如下情境: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两人走过的路程让其发光、闪烁,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从而让学生体验“相遇”情境,为下一步理解“相遇”这个概念的内涵做好铺垫, 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
四、利用微课讲解操作方法
课后使用的微课必须有一定的深化、升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课《称面积》。首先出示问题:如何知道我们国家某个省或某个市的面积,如四川省的面积、威远县的面积等。接着进行实际讲解、操作,使学生知道具体的方法。最后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框,学生在课堂之外观看在线课程,在课堂上回顾和进行课堂活动,教师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微课更多的是预设,师生无实际的互动,课堂上则应更加注重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微课把部分教学活动由学校搬到了家庭,同时也把相关的巩固与拓展由校外移到了校内。这些都是微课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教师在进行课堂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科学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