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端粒酶假说与白血病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g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端粒酶系统异常正成为肿瘤发生机制的一种新假说而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着重阐述了端粒、端粒酶的生物学特性,在造血系统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白血病等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关系。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为改进和完善临床上广为应用的第一、二代溶栓剂的不足,人们一直在努力研制具有高效、特异、安全、方便的第三代溶栓剂。本文综述了第一、二代溶栓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代溶栓剂的研制策略及研究现状。
核心结合因子与多种白血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就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bcl-2基因为一原癌基因。它对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它还是一种耐药基因。它与传统的肿瘤耐药机理不同,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而导致肿瘤耐药。所以它可称为是一种新型的耐药基因。最近的研究表明,用bcl-2的反义核酸等手段下调bcl-2表达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难治耐药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P16基因家族包括P16基因,P15基因和P18基因,是新近发现的新型抑癌基因,其缺失和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P16基因家族的失活主要发生在淋巴细胞来源的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淋变等,失活的主要方式是基因纯合缺失。P16基因的失活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有关键性作用,而P15及P18基因则协
砷是一种能与含巯基蛋白高度结合的原浆毒,在体内存在蓄积倾向,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协同作用。但作为微量元素,砷尚能促进生血、细胞生长和繁殖。近来,临床上运用三氧化二砷制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了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说明砷剂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与研究。
过继免疫治疗(亦称细胞治疗)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复发的一种有效疗法。本文介绍过继免疫治疗的现状、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移植物抗白血病反应的效应物、细胞治疗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本文重点介绍了八十年代末发现的一种新的铁结合蛋白——Mobilferrin的性质、结构及其在铁转运中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6可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正常骨髓造血,有用于临床白血病辅助治疗的可能。现有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虽对绝大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体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却促进某些原代白血病细胞的克隆生长,而迄今为止体内实验又寥寥无几,因此尚不能做出肯定的判断,故白细胞介素6尚不能作为白血病治疗药物用于临床。
微卫星构成了第二代基因图谱上的图标,利用其是否存在杂合性缺失或基因不稳定性,可以推测和定位其附近存在的抑癌基因。实际寻找肿瘤和白血病的抑癌基因常选择染色体易位断裂点附近,要求检测对象为信息个体。
本文主要阐述了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的表达,并对细胞凋亡在该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当中的可能的作用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