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病句的语境分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句识别与修改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的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高考考纲提出了“辨析并修改病句”[1]的要求。“病句”被定义为“不符合规范的句子。所谓规范,一是要符合语法组合规则,二是要符合语义的搭配要求,三是要符合语用的表达习惯。”[2]由此定义出发,邵敬敏先生将病句分为“语法病句”、“语义病句”和“语用病句”。从语法层面和语义层面对病句展开研究的成果已有许多,但是从语用层面对病句展开研究的却远不及前两者,原因可能是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地位还不及语法学和语义学。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索振羽先生将语用学定义为“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的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3]由此可见语境在语用学之中的地位,“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4]言语交际得以有效展开必须依赖于语境。
  前文提到,从语用角度对病句展开的研究比较少,而从语境角度对病句展开分析的研究就更少了,就更不用提针对高考语文中的病句这一特殊对象而展开的研究了。因此,本文拟以2016年至2018年中的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中的病句为对象,对其语境特点展开分析。
  一、语境中的特点
  语境可以按大小分为三类,分别是“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5]这些语境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宏大的整体语境。以下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对近三年[6]全国卷的高考病句进行分析。
  (一)上下文语境。上下文语境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的上下文”,由于高考语文病句所处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口语中的前言后语”的不可能,因此这一语境就只能是“书面语的上下文”,且由于考试的篇幅限制,决定病句题目的篇幅不可能太长,往往与试卷中其它选择题的篇幅一致,这一特征就决定了它所承载的信息量少,语境也就不可能过于精细。上下文语境,顾名思义就是产生于上下文的语境,是基于文中的语言因素[7]而产生的对话语意义能够施加影响的言语环境。这也就是说对于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所考虑的要素与情景语境相似。以下就从话题、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交际参与者来展开分析。
  从表中数据来看,能发现以下特点:首先,话题覆盖范围广。表中数据显示,2016至2017年的病句话题几乎覆盖了整个社会领域。话题方面也很好地体现了语用的特点,即语用关注的是不同语境中的话语意义的确立,所以语境中的话题应该广泛。其次,“社会科学”范围中的话题占据主导地位,共出现了10次,然后是经济与管理,出现了7次,这反映了病句考察话题范围选择的侧重点。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即2018年的题目与之前相比发生了一个较为重大的转变,前两年全国卷的一个病句题目至少会涉及到两个及以上话题,且各选项有不同的语境。但在2018年的全国卷中,病句的话题变得统一。从语用的角度来讲,与前两年考题相比难度有所降低,也为建构精密的语境提供了可能。
  在“时间、地点、场合、交际参与者”方面,笔者通过对三年全国卷的病句进行考察发现,无论是话题分散的2016年、2017年,或是话题统一的2018年,均未给予明确的展示。例如: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 ”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2017年全国卷1 18题)
  从四个选项来看,它们都没有出现确定的时间背景,只有选项B出现了“三个月内”和“20个小时”但也并未给出时间的起点。从地点来看,没有任何选项对地点有所提及。而“场合”指的是交际参与者以为某种意图进行交际的状况[9],在四个选项之中,都无法找出明显的人物,也就无法确定交际场合。
  虽然四个选项在“时间、地点和场合”方面都是模糊的,但并不会影响意图的实现,因为在题干中明确地指明了“意图”,即寻找无语病的句子。即使“时间、地点和场合”的不明确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意义的确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在这里准确理解话语意义并非是主要目的。
  (二)情景语境与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从情景语境角度来看,高考语文病句考察也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首先是它的时间和地点。时间很明确,是在高考的语文考试时间,地点是考场。围绕病句展开的话题除了在前文表格所讨论的,背后潜藏的话题是“高考”这一重要考试。围绕病句考察展开的场合,首先是交际的参与者,不同于上下文语境没有交际参与者,情景语境是有交际双方的,交际的发出者——试题的编写者,交际的接收者——考生,两者围绕着“病句考题”展开交流,其交际目的在于发出者通过这一题目来测试接受者对“病句”的理解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考试情景语境构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多变的交际情景语境,它是较为固定的,变化不多。
  民族文化传统语境是最大的一个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主要包含“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三个部分[10]。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對于表达这些独有历史文化的话语,必须具有其相应的背景知识才能够理解。在这高考病句中出现了大量的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只有掌握了相应历史背景的人才能准确的理解。
  例1.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2016年全国卷1 14D)   例2.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17年全国卷2 18C)
  例1中的广西传统文化、中原文化等,例2中的“二十四节气”,再如2018年全国卷二,病句材料的话题为“戏曲”其中还提到了“昆曲”等。都是对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的表达,如果不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必然会对题干的理解产生困难。
  例3.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2016年全国卷2 14D)
  这个例子有很明显的逻辑错误,“能力的强弱”说的是两方面,而“经济实力的雄厚”只是一方面,以“两面对一面”是不符合逻辑的,而“逻辑”是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语境功能特征
  语境在话语意义确定中发挥的作用就是语境的功能,主要有制约功能、协调功能、过滤功能、补充功能、引导功能和生成功能[11]。其中前两者与上下文语境相对应,情景语境包含前四种,最广泛的民族传统文化语境则包含所有的功能。其中语境的功能又对应着四大特征,即动态或稳定、内隐或外显、差异或同一、生成或制约[12]。
  (一)上下文语境。如前所述,上下文语境的功能主要是制约功能和协调功能。这两项功能主要是以其语言因素为基础的。制约功能指的是上下文语境对于话语意义的制约,如果制约度不够就会产生歧义。
  例8.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2016年全国卷3 14A)
  对于例8来说,可以把它归结为主语缺失,但也可以理解为上下文语境的制约都不够,正是因为在上下文中没有主语出现,所以“随着”“使得”缺乏应有的制约,而存在多种解释的可能。
  例9.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016年全国卷3 14C)
  例9是一个正确的句子。其中“分析”的主语,如果只看“分析”一句,无法得出主语,也就缺乏了制约,从而会产生歧义,但是只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就可以发现分析的主语是上一句的“代表们”,这就是依赖的上下文语境的协调功能。
  上下文语境的功能最具稳定性、外显性、同一性、制约性特征。稳定性指的是,这一语境不会轻易发生变化;外显性指的是,这一语境是能够直接感知到的;同一性指的是,交际双方对于这一语境理解是否一致;制约性指的是,语境对于话语意义的制约。这些特征都是由于上下文语境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上下文语境是基于语言诸要素的,由于语言诸要素的稳定性,也就决定了上下文语境稳定的特征类型。
  (二)情景语境与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前文说情景语境有前四种功能,但是情景语境主要的功能在于“过滤功能、补充功能”。所谓“过滤功能”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对可能的意义进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需要对交际双方和交际意图、时地、场合、话题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前文已经对“高考病句”出现的情景语境进行了分析,这是一个特殊的情景语境,交际双方等都很明显,且很稳定,基于测试“病句理解力”的意图,就能很轻易地过滤“从上下文语境”中寻找其它解释或话语意义的意图。补充功能指的是,情景语境诸要素对话语意义的补充,以达到准确理解话语意义的目的。情景语境的补充功能在日常交际过程中非常常见,但是“高考病句”的情景语境非常的特殊,它的补充功能在这里几乎不起作用。
  由于该语境的特殊性,高考病句“情景语境”的功能特征,除了显隐性之外,其它三个特征的程度几乎接近于上下文语境的功能特征,趋于稳定。由于情景语境自身的特点,它的显隐性不及上下文语境明显。
  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功能和生成功能。引导功能是指以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思维和背景知识去思考,如前文中的例1和例2。生成功能,是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交际个体个性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2018年全国卷2中病句的“戏曲”话题。对于这一话题的理解就必须基于生成功能的发挥。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得出高考病句在语境上的确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三大语境中最重要的是上下文语境。上下文语境的制约功能和协调功能对于病句的理解是三大语境中最为重要的,它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的意图,在三大语境中最具稳定性、同一性、制约性和外显性。
  其次,在三大语境中最为特殊的是情景语境,高考语文病句所面临的情景语境和生活语境有非常大的差异。在生活中的情景语境中其过滤功能和补充功能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特征也往往是在两端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而在高考语文病句中,交际意图变得单一,即考察考生的“病句理解力”,交际的时地、场合、身份等都非常的稳定。其功能发挥得十分有限,以至于除了“情景语境”本身特点决定的显隐性处于两端的中间外,其余三方面的特征都接近于上下文语境特征。
  最后是民族传统文化语境,这一语境的功能对于病句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的特征最具开放性和自由性,既不便于交际双方达成共识,也会影响到意图的实现,所以经过处理后,這一语境对于高考语文病句题目的影响反而不是很大,与日常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以上高考语文病句的语境特征体现“考察病句理解力的意图”的核心地位,为了意图的实现,交际发出者——出题人对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做出了许多的限制,而上下文语境成了最为关键的语境,这与日常生活交际是脱节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高考语文病句在语境方面做出的改变,它把大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的所有题目整合到同一段材料中,病句的话题由多样化变得统一,使得病句和材料下的其它题目语境更加完整、精密,也为社会文化语境的发挥提供了可能。
  注释:
  [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12.
  [3][4][5][9][10]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3.21.21.26.21.
  [6]指2016至2018年共计九套语文高考全国卷
  [7]指“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四个层面
  [8]本次统计采用的话题源于知网期刊分类目录中的一级分类,为方便对比,故不采用层级较多的二级或三级分类
  [11]王建华.论语境的功能及实现[J].修辞学习,2003,2:1-4.
  [12]王建华.关于语境的构成与分类[J].语言文字应用,2002,3:9.
其他文献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译本2000年出版,作者写得细碎,情节松散,宣说理念的部分多而冗长,造成了不小的阅读障碍。但可能是因为那时作者受关注不多,所以没有多少评论。现在莱辛获奖,恐怕有必要说一说这个译本的问题。就网上可以找到的开头5页的原文对照相应的译文(中译本第3至第7页)来看,感觉许多语言相当粗糙,难度较大一些的句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错误。5页内找出的大错至少有三四处。  译文:“自由女性
老实说,我对于作者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位愤青时,也同样沉浸在弥漫本书的全盘性反传统情绪之中,今天看来则未免失之片面、肤浅。但即使如此,我仍然要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好书。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举世公认,今天经济繁荣,市场发达,更是在继承、发掘古老饮食文化传统之上,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全方位引进外国饮食文化,并且加强自主创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与饮食业经济繁荣交相辉映的是,
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赋予其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学在审美情感体验、情感教育层面较之于其他学科,有其独一无二的特质,那就是文学作品渗透着作家的情感,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逐步形成审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   一、情感逻辑,文本细读的抓手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表现生
为了建构多元共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近年来我致力于现代通俗文学的研究。探索新文学之外的一个过去所不熟悉的“世界”,阅读了大量过去教授新文学史时所没有涉猎过的通俗小说,它的长篇数量之多恐怕要数倍于新文学同类作品。其中也不乏优秀或较好的纪实性很强的“存真”小说。我常感到这是一座富矿。经过提炼,是能成为多元共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当我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完工之后,我的
作为清末民初最有号召力的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影响了晚近以来的好几辈人。康有为的著作在坊间也流行颇广,但多数为政论集、诗文集,缺少一部融汇各类著作的全集。复旦大学姜义华、张荣华教授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康有为全集》,实现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尤其是研究康有为思想以及清末改革历史学者几代人的夙愿,堪称是学术界的一大盛事。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康有为变法奏议的发掘与考证的学人,对《康有为全集》的出版
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正式要求高中阶段的教学与评价都应该围绕“核心素养”开展,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与话语体系。   一、教师主导意识的轉变   为在高中阶段加强对于“核心素养”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实践问题的能力,建立学习中心课堂已经成为我国课堂改革的基本共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苏联凯洛夫
《20世纪外国文学史》5卷  吴元迈主编,译林出版社2004年12月版,312.70元。    曾有媒体报道,改革以来国内中国文学史书籍达一千六百余种之多,很是“骇人听闻”。文学史这一叙述体例,本是舶来之物。本国文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多半非本国人所著,盖他国才更需了解异国的文学史,以求按图索骥。中国人有“文苑传”,而无“文学史”。西方的各种思想与学术范式进入现代中国语境以来,就文学史撰作论,20世纪早
有这么一个案例。在高级经理培训课上,老师请学生看一段录像,并请他们注意,录像中一共有几个白衣人出现。开始放录像了,画面上有一群穿黑色衣服的人在跳舞,毫无规律。这时,一个白衣人进入画面,扭了几下走开了。接着,又有两个、三个以及更多的白衣人,进来又出去。学生们聚精会神看完录像。所有人都能准确无误地告诉老师前后共有几个白衣人出现过。这时,老师微笑着问大家:有没有人看见黑猩猩?什么?除了黑衣人、白衣人,还
《大巴山重庆老知青剪影》里的五百余张照片诉说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照片上的主人公都是1964~1965年间到四川省达县地区的达县、邻水、大竹、宣汉、平昌、通江、南江、巴中和万源九个县的社办林场、茶场和畜牧场(以下简称社办场)落户的重庆知青。照片记载了他们从中学毕业、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回城参加工作到退休下岗的经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过去四十年的坎坷命运。透过他们的追求、奋斗、挫
我们曾经热切呼唤文学世界的创作自由,其实,当这种“自由”具体落实到某一位作家的创作时,其空间与可能都是有条件和有限制的。因为我们无法否认这样的事实:一个作家“写什么”、“怎么写”乃至“写得怎样”,并非完全取决于其临战时的主观意愿和主体努力,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自己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生活和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和心理的“前结构”,即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精神收藏、生命积淀和艺术储备。从这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