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其作用也是广泛、巨大的。因此,教师要把自身的道德修养看作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看作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决非个人的小事,并要以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饱满热情,自觉地投身到职业道德的修养中去,不仅要从理论上弄懂其意义,明确其要求,而且要付之于实践。
【关键词】新时期 教师 道德修养 必要性 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而且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承担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作为一名教师,要出色地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项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为自己的教书育人活动打好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反映着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教师的队伍状况;影响着教师的其他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影响着人才培养、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及未来社会成员的精神风貌;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的高度去加强师德修养,认识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和作用,着力推动师德建设。
1.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职业就是受社会的委托,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塑造青少年一代,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就是要把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社会的人,使之符合社会的需要。教师向下一代传授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就是在从事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工作,在潜在劳动力向现实劳动力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起着中介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教师的劳动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塑造人的灵魂,使其形成一定的人格,因此教师是人格的塑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劳动是生命的相互沟通,是人格与人格的相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塑造一代人的雕塑家。所以教师的劳动,就是造就真正的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能用任何教科书、用任何奖惩制度来代替的。一个教师既在进行教学也在进行教育,教育的指导作用是属于教师的,一切都取决于教师。”他认为: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人物与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着。他的事业,从表面上看来,虽然平凡,但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文化教育水平低,文盲、半文盲人口占一定比例。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发达的教育事业,没有源源不断脱颖而出超越先贤的优秀人才,没有庞大合格的劳动者队伍,经济腾飞就受到限制,科技振兴就没有后劲,国家就难以强盛,实现现代化就成一纸空文。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度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的。当前,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相继调整发展战略,抢夺制高点,加快教育科技发展,千方百计地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人才争夺战”。哪一个国家把人才、智力开发得好,就站得住,就必胜,开发不好就失败。应对挑战,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在于教师,这样培养人才的重托就落在教师的身上。
毛泽东同志说过: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什么都谈不上。我们的受教育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如果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有可能教出“次品”和“废品”;那么如果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就可能教出“危险品”来。当前,受错误意识形成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少数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不守纪律,不敬师长,不思学习进取,不爱科学,胸无大志,追求实惠,贪图享乐,目无法纪,羁傲不群,贪恋自私,虚伪攀比的风气抬头。国际反华势力还谋图通过渗透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和青少年学生身上,与我们激烈地争夺着青少年一代。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严重影响着创新型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四有”新人的培养。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现象和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站稳立场、辩明是非,不迷失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因而,我们教师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就是根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就要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谁拥有先进的教师队伍,谁就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数量和质量。要打造一支稳定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配置合理,结构优化、业务精良、师德高尚、人格健全、立场坚定、理念超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时代的要求。然而,教师的师德修养直接反映着教师的道德素质和影响着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着整个教师队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内改革不断深入,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伴随着各项社会体制改革(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必将促进社会生产力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更新。市场经济诱发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滋长漫延,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贡献,重索取,轻奉献的思想不断抬头。部分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严重错位,个人名利欲不断膨胀,各种社会不正之风冲击我们教师队伍。我们的部分教师在权欲名利面前蠢蠢欲动,甚至良心、责任心、使命感丧失。不顾荣辱,违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者有之,违法乱纪者有之。因此,如何在形形色色的物质、金钱利诱面前淡泊名利,安贪乐教,洁身自爱,抗拒诱惑,保持自己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特别是广大中青年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正视的现实问题。
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产业领域。教职工队伍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支特殊大军,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着中国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的面貌,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时代的发展对人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这些要求,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4.教师的职业道德影响教育着学生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身心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日常行为和生活细节都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教育和影响作用。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往往成为他们形成是非、恶善观念的先导。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专身教体现的。所谓言传身教是指教师既要通过自己的言论对学生施加影响,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前进。这就要求教师事事处处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
在青少年成长的不同年龄段上,教师个人的品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中学阶段是学生逐步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由幼稚性向自觉性过渡的时期,从身心发展上看,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生理变化的重要时期。他们具有一定独立思考问题和识别善恶的能力,也具有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少了,不再把教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不是简单的把教师作为模仿对象,而是有所思考、有所选择,从教师的道德行为中寻找自己做人的榜样。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往往比较“挑剔”,而且时常对教师的言行进行道德评判。因此,这时教师道德品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更为重要,更加深刻。教师学识渊博,道德情操高尚,理想崇高,人格伟大,品质优良,能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影响、感染和熏陶他们,反之,则为害不浅。总之,教师道德品质的优劣关系着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优劣。一个人在学生时期受到怎样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对他今后成为怎样的人关系很大。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也在塑造着青少年的道德面貌。
5.教师的道德修养反作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道德是在教师的职业劳动中引伸出来的,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教师与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教师道德属于一种社会意识。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进步,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而落后、反动、错误、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存在起阻碍和延缓作用。因此,教师道德修养对教育实践活动有一种能动的反作用。有高尚师德修养的教师,敬业勤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命感,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他们把自己所修炼的崇高道德品质转化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严谨治教,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一丝不苟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关爱学生,淡泊名利,安贫乐教完成自身肩负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样的师德能促使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推动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贪图名利,弄虚作假,对待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这样修养的师德,只能使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越来越低,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下降,使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下滑,继而延缓阻碍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振兴,必须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6.教师道德修养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与改善起着促进作用
教师道德是社会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教师道德修养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与改善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6.1 通过学生来影响社会。在我国,整个年轻一代都要经过教师的辛勤栽培和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不仅是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决定性人物,而且也是形成未来前景的重要因素。因为我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所造就的新人的类型。教师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社会上千行百业的从业人员都来自学校,来自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因此,教师对于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所培养人才的数量,特别是质量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从人类进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自己教育活动的意义。教师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教师教育学生对社会采取什么态度,教师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等等,都会通过学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
6.2 通过教师亲自参加社会活动影响社会。教师经常参加的社会活动有: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家庭和社会发生一定的联系;参加组织学生从事一定的社会公共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专业实习。在这些社会活动中,教师的思想品德不仅影响着学生,而且也影响着社会,教师在道德修养、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方面都要符合教师的“角色”,从而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人们作出示范和表率,真正成为“为人之师”。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自觉参加社会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配合协调起来,力求促进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首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6.3 教师的个人道德品质对家庭、亲友、邻居等都有影响。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修养的教师,不知不觉地使与自己交往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受到自身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和影响,甚至会通过他们的媒介作用、传播悠远,从而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影响,得到好的声誉。一个在学校尊重他人,尊重学生、平等待人的教师,在社会上也会平等地待人,尊重他人,必然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影响周围一大片。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周围公共关系的好坏,影响着“社区”公共关系、公共道德的好坏。
综上所述,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其作用也是广泛、巨大的。因此,教师要把自身的道德修养看作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看作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决非个人的小事,并要以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饱满热情,自觉地投身到职业道德的修养中去,不仅要从理论上弄懂其意义,明确其要求,而且要付之于实践。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 教师 道德修养 必要性 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而且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承担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作为一名教师,要出色地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项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为自己的教书育人活动打好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反映着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教师的队伍状况;影响着教师的其他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影响着人才培养、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及未来社会成员的精神风貌;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的高度去加强师德修养,认识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和作用,着力推动师德建设。
1.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职业就是受社会的委托,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塑造青少年一代,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就是要把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社会的人,使之符合社会的需要。教师向下一代传授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就是在从事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工作,在潜在劳动力向现实劳动力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起着中介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教师的劳动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塑造人的灵魂,使其形成一定的人格,因此教师是人格的塑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劳动是生命的相互沟通,是人格与人格的相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塑造一代人的雕塑家。所以教师的劳动,就是造就真正的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能用任何教科书、用任何奖惩制度来代替的。一个教师既在进行教学也在进行教育,教育的指导作用是属于教师的,一切都取决于教师。”他认为: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人物与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着。他的事业,从表面上看来,虽然平凡,但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文化教育水平低,文盲、半文盲人口占一定比例。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发达的教育事业,没有源源不断脱颖而出超越先贤的优秀人才,没有庞大合格的劳动者队伍,经济腾飞就受到限制,科技振兴就没有后劲,国家就难以强盛,实现现代化就成一纸空文。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度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的。当前,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相继调整发展战略,抢夺制高点,加快教育科技发展,千方百计地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人才争夺战”。哪一个国家把人才、智力开发得好,就站得住,就必胜,开发不好就失败。应对挑战,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在于教师,这样培养人才的重托就落在教师的身上。
毛泽东同志说过: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什么都谈不上。我们的受教育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如果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有可能教出“次品”和“废品”;那么如果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就可能教出“危险品”来。当前,受错误意识形成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少数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不守纪律,不敬师长,不思学习进取,不爱科学,胸无大志,追求实惠,贪图享乐,目无法纪,羁傲不群,贪恋自私,虚伪攀比的风气抬头。国际反华势力还谋图通过渗透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和青少年学生身上,与我们激烈地争夺着青少年一代。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严重影响着创新型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四有”新人的培养。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现象和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站稳立场、辩明是非,不迷失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因而,我们教师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就是根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就要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谁拥有先进的教师队伍,谁就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数量和质量。要打造一支稳定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配置合理,结构优化、业务精良、师德高尚、人格健全、立场坚定、理念超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时代的要求。然而,教师的师德修养直接反映着教师的道德素质和影响着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着整个教师队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内改革不断深入,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伴随着各项社会体制改革(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必将促进社会生产力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更新。市场经济诱发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滋长漫延,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贡献,重索取,轻奉献的思想不断抬头。部分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严重错位,个人名利欲不断膨胀,各种社会不正之风冲击我们教师队伍。我们的部分教师在权欲名利面前蠢蠢欲动,甚至良心、责任心、使命感丧失。不顾荣辱,违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者有之,违法乱纪者有之。因此,如何在形形色色的物质、金钱利诱面前淡泊名利,安贪乐教,洁身自爱,抗拒诱惑,保持自己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特别是广大中青年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正视的现实问题。
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产业领域。教职工队伍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支特殊大军,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着中国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的面貌,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时代的发展对人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这些要求,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4.教师的职业道德影响教育着学生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身心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日常行为和生活细节都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教育和影响作用。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往往成为他们形成是非、恶善观念的先导。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专身教体现的。所谓言传身教是指教师既要通过自己的言论对学生施加影响,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前进。这就要求教师事事处处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
在青少年成长的不同年龄段上,教师个人的品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中学阶段是学生逐步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由幼稚性向自觉性过渡的时期,从身心发展上看,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生理变化的重要时期。他们具有一定独立思考问题和识别善恶的能力,也具有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少了,不再把教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不是简单的把教师作为模仿对象,而是有所思考、有所选择,从教师的道德行为中寻找自己做人的榜样。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往往比较“挑剔”,而且时常对教师的言行进行道德评判。因此,这时教师道德品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更为重要,更加深刻。教师学识渊博,道德情操高尚,理想崇高,人格伟大,品质优良,能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影响、感染和熏陶他们,反之,则为害不浅。总之,教师道德品质的优劣关系着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优劣。一个人在学生时期受到怎样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对他今后成为怎样的人关系很大。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也在塑造着青少年的道德面貌。
5.教师的道德修养反作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道德是在教师的职业劳动中引伸出来的,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教师与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教师道德属于一种社会意识。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进步,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而落后、反动、错误、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存在起阻碍和延缓作用。因此,教师道德修养对教育实践活动有一种能动的反作用。有高尚师德修养的教师,敬业勤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命感,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他们把自己所修炼的崇高道德品质转化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严谨治教,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一丝不苟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关爱学生,淡泊名利,安贫乐教完成自身肩负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样的师德能促使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推动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贪图名利,弄虚作假,对待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这样修养的师德,只能使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越来越低,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下降,使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下滑,继而延缓阻碍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振兴,必须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6.教师道德修养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与改善起着促进作用
教师道德是社会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教师道德修养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与改善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6.1 通过学生来影响社会。在我国,整个年轻一代都要经过教师的辛勤栽培和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不仅是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决定性人物,而且也是形成未来前景的重要因素。因为我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所造就的新人的类型。教师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社会上千行百业的从业人员都来自学校,来自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因此,教师对于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所培养人才的数量,特别是质量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从人类进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自己教育活动的意义。教师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教师教育学生对社会采取什么态度,教师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等等,都会通过学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
6.2 通过教师亲自参加社会活动影响社会。教师经常参加的社会活动有: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家庭和社会发生一定的联系;参加组织学生从事一定的社会公共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专业实习。在这些社会活动中,教师的思想品德不仅影响着学生,而且也影响着社会,教师在道德修养、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方面都要符合教师的“角色”,从而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人们作出示范和表率,真正成为“为人之师”。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自觉参加社会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配合协调起来,力求促进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首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6.3 教师的个人道德品质对家庭、亲友、邻居等都有影响。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修养的教师,不知不觉地使与自己交往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受到自身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和影响,甚至会通过他们的媒介作用、传播悠远,从而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影响,得到好的声誉。一个在学校尊重他人,尊重学生、平等待人的教师,在社会上也会平等地待人,尊重他人,必然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影响周围一大片。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周围公共关系的好坏,影响着“社区”公共关系、公共道德的好坏。
综上所述,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其作用也是广泛、巨大的。因此,教师要把自身的道德修养看作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看作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决非个人的小事,并要以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饱满热情,自觉地投身到职业道德的修养中去,不仅要从理论上弄懂其意义,明确其要求,而且要付之于实践。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