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优化物理合作学习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一般围绕着某一具体问题展开.一个好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充分投入合作学习之中,这就对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面提出了要求.那么,合作学习模式下的问题情境创设要做好哪些工作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
  1合作学习模式下的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1.1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参与度
  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成功,第一要点就是让全体学生都自主地充分投入其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要能最大程度地将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激发起来.教学中要贯彻这一原则,就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做好相应的工作:
  (1)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已有认知结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思维习惯.结合上述内容,教师才能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提取和感知有关信息,进而积极展开思维,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2)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调动,尽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都聚集到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因此,教师对问题情境要进行精心打磨,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可以围绕物理内容搜集相关的趣闻轶事或游戏,也可以播放一些多媒体素材,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背景进行取材.在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时,笔者就以游戏为基础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运动会上有“跳长绳”的比赛项目,如果我为你们提供一根导线绳,两位同学各持一端将其摇动起来(手持端另外通过导线使其闭合),请问这样的情况能发电吗?如果要能成功,你认为他们应该处于南北方向还是东西方向?从学生的生活选材,他们才更容易在头脑中构建出物理图景,更容易接近物理实质.
  (3)提升学生参与度最直接的表现是尽量多的给予学生动手体验的机会.高中生活泼好动,让他们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参与学习时,他们会迸发出团队协作的激情.例如让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笔者让学生每人手持等重的纸片和纸团同时释放,每个学生都获得体验机会,他们在合作学习时才有体会拿来分享,参与程度必然会上升.
  1.2最大程度地匹配合作学习特点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需注意相关设计要方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操作,匹配合作学习的特点,要有助于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这样几点需要考虑:
  (1)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太过容易的问题学生个体思考就能轻松解决,如果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就会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合作激情也容易因此被削弱;问题难度太大,小组合作多次尝试却始终不得其解,这也会严重挫伤了学生合作欲望.例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节,教师不给予任何提示和引导,就让学生进行猜想,这就是脱离学生认知结构的问题设计,这样的难度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展开.
  (2)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角度的变换.僵化的思维模式是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的问题设置不能过分侧重学生某一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应该倡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与思考.这一点在合作学习中尤为重要,问题解决方法的开放性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思维灵活性的训练,更有助于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即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来寻求问题突破,从而体现问题解决的全面性,彰显团队协作的互补性,有助于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2合作学习模式下创设问题情境的常见方式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物理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说来,问题情境有以下几类常见的方式.
  2.1激疑式问题情境创设
  所谓“激疑式问题情境”,就是教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一些学生欲答不能却又急切需要知道答案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并强化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实践表明,悬疑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从而全身心地投入于小组合作之中.
  [TP8GW36.TIF,Y#]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感现象时,笔者就创设如下情境来对学生进行激疑:灯泡L1和L2接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且前者电阻较小,L为电感线圈,其直流电阻可以忽略不计.开关闭合后,灯泡L2立刻正常发光,而另一只灯泡L1却要有一个逐渐变亮的过程;开关断开时,两个灯泡没有立刻熄灭,而且灯泡L2还要变亮一下,两个灯泡才会逐渐熄灭.请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
  为了让上述问题更加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悬念,笔者还进行相应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直接的感性刺激,借助“反常”的实验现象激化学生的认知冲突,营造悬疑的情境,进而强化他们的探究动力.
  2.2递进式问题情境创设
  所谓“递进式问题情境创设”,就是将一个难点较高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难度较低的问题,有关问题之间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关系,有助于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认知事物的本质.教师在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时,要注重问题之间的有序性与阶梯性,具体来讲,就是要体现认知建构的系统化,同时也要充分兼顾到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合作学习中,教师在设计时要使得问题难度梯度适中,排列有序,这有助于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能独立解决部分问题,提升他们物理学习的成就感,难的问题也适合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讨论解决.
  [TP8GW37.TIF,Y#]
  例如,如图2所示的小球静止悬挂着,其质量为M,某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击中该小球,且没有击穿.请回答小球摆动的最大高度?(若设定小球摆开的最大角度不会超过90°)
  如果直接将该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围绕它进行合作学习,相关过程会很难进展下去:有的学生完全找不到思路;也有学生会联系到能量守恒的思想,简单地理解为子弹的动能完全转化为小球和子弹整体的重力势能.但是如果教师能策略性地将问题进行分解,添加一问:“子弹打入小球的瞬间,绳子对小球的拉力为多少?”有了这一问题的铺垫,学生首先就会立足于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子弹打击小球的过程;然后再来分析整体的机械能守恒.学生的处理也会更加具备条理性,思维也会更加系统化.   2.3发散性问题情境创设
  所谓“发散性问题情境创设”,就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多个角度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以该知识点为节点来搭建知识体系,进而纲张目举地实现知识系统化构建.尤其是在合作学习之中,学生个体的认知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发散性的问题一方面适合学生及时切换认知角度,另一方面适合学生在讨论中完善自我认知.
  例如,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滑动摩擦力的相关特性时,笔者设计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静止的物体能否受到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是否一定做负功?
  滑动摩擦力对物体是否一定起到阻力的作用?
  相对滑动越快,滑动摩擦力是否越大?
  滑动摩擦力是否正比于物体重力?
  上述六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对滑动摩擦力的特点进行考查,这样创设发散性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拓展思路,切换思维模式,并在彼此讨论中完善自己的认知,深化相关概念的理解.
  3合作学习模式下的问题情境呈现方式
  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仅要注重问题的设计,更要注意问题的呈现方式,恰当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更为真切地对物理情境进行感知,进而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3.1文字描述法
  教师将预先设计的问题以导学案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其优点在于:相关问题可以预先安排学生自习,让他们在课后以更为自由的合作形式下进行思考、讨论甚至争论,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以文本的形式来表述问题比口头描述更加清晰,简洁而严谨的文风能够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的表述能力也获得相应的提升.
  3.2实验演示法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支撑,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将物理实验巧妙地整合进物理教学,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等环节将问题引出来,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分析和处理.这一呈现方式的优点在于:实验中所衍生出的问题往往是具有实践特色的原生态物理问题,很多问题还具有开放性,适合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刻分析与讨论,进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HJ2mm]
  3.2多媒体呈现法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问题情境创设提供了更加优秀的平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多媒体形式图文并茂地将有关物理情境模拟出来(也可以是真实的物理现象视频).将文字和图片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特别是很多高中实验室没有条件演示的实验,例如“α粒子散射实验”,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的呈现,给予学生最为感性的认知,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发表更加深刻的见解.
  综上所述,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与合作学习进行整合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有原则、有策略地设计问题情境,并且有技巧地将其呈现给学生,能够引导他们有方向、有目的地实施合作学习,从而更有效地建构认知、提升能力.
其他文献
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研究者多维度对问题进行表征、分析和思考.其中问题的表征包含以下几种方式:朴素表征、文字表征、数学表征和图象表征,这也就是所谓的多重表征.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多重表征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构建和思维发展.实际情况如何呢?以下就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发现和思考.  1现状概述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每一种表征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使用能力,但是灵活切换表征方式的能力较差,且没有以多种
Audacity是一款音频处理软件,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而且软件体积小,安装简单,操作方便,非常适合在多媒体上使用.笔者借助计算机和Audacity软件,设计了演示声音的三个特征和演示电磁感应现象两个实验方案,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1Audacity在声音教学中的应用  声音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各种声音充斥着我们生活的空间.因此,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不会感到陌生.新课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重要联系,将这一理论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使得物理教学能够由此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实现他们物理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提升.要找准最近发展区,就要加强对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待学习内容两者的关联,即处理好“旧”与“新”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实现有意义的物理学习.  1以旧带新,朔源引流  在教学实
摘要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往往过分强调道德言说而忽视了教师道德实践对学生的巨大影响。要实现教师道德实践的教育意蕴,必须以尊重学生自主性为前提,以认可教育过程性为保证,以师生交往为实践支持。教师的道德实践离不开道德言说,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乃至相互转化,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  关键词道德教育:师德建设:道德实践:道德言说:教育意蕴:师生交往  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往往存在着“知识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合多媒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的抽象,学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概念与相关实验操作步骤,但是没有实践的支撑的理解是肤浅的.因此,开展探究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证明物理现象与规律.探究性实验就是在自主实践中,进行概念与模式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其次,探究性实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探究兴趣,就能正确的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也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高中物理学科和其它学科不同,物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逻辑性比较强、难度比较大.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
高中物理课程中适当地进行学史内容教学,让学生从学史文化中汲取养分,从中感悟物理学家的献身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以物理学史为载体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着建设性的意义.教师在此过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与高中物理相关的学史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  1物理学史内容的选择  物理学史有着庞大的内容体系,那么哪些内容才是高中物理教学所需要的呢?笔者认为以下两点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选择.  1.1物理对
初中物理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中物理的解题方式一般应用常用的物理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阿基米德定律、牛顿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一系列物理常用计算定律,或者公式对物理计算题中所提供的已知条件,再套用相应的公式,进而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做计算练习题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技巧、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归纳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等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但
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关于多档位电热器的档位辨别以及在不同档位下的电功率计算,这一类型的考题在整个试卷中属于压轴题,它集中考查了电学中多个知识点,如电路图的识别、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的理解、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的应用等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本文将多档位电热器电功率的解题方法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1多档位电热器电功率计算原理:P=U2R在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功率越小;电阻越小